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学习能力自我评价)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
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①世官制阶段 ②察举制阶段前期 ③九品中正制时期 ④科举制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2、 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
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
央的管理系统。”
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所替代。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4、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
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开始衰微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
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7、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
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
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 )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9、“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此田亩最有可 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地主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10、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
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
移是由于当时( )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11、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1:0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22230162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