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区角游戏)
新时代的教师,新时期的目标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的核心理念。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为了每一
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深远,一是要
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惠及所有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人具
有健全人格、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是要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
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人才,增强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求教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率先实
现现代化。
然而在21世纪里,中国人能不能将民族复兴的辉煌写进世纪的史册,关键
在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足够人才,基础教育在这方面扮
演着重要角色。为使我们的学生能勇敢地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并具备应付的
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积蓄成才的力量呢?
学会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教学
中教师必须充分创造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逐步引导他们会学、爱学、
主动学、创造性地学。持续发展地学,使学生在学校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
一种学习的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找准课堂教学突破口。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
求,我们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僵决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基础
知识的要求。因为掌握知识是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学生,尤其是小学生
如果连正在学习的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又怎能更好发展呢?关键是我们课堂
教学中,教师在传递文化知识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发问和实践,
将新的知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内化形成自己
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接受不是机械记忆,它必须经过思考、发问引起
顿悟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内化必须使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求异、
求新并进;直觉、逻辑互补;发散、收敛并重才能使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质疑,求得创新,使学生在探
索、思考中锻炼和提高能力。
2.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传授知识固
然重要,但是帮助、指导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不能少。因为学
法可以保持一个人继续不断地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
识的不断更新和知识量的剧增,现在学校中提供的知识在学生今后工作中所占的
比重会越来越小,那时大部分知识要靠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来获得,而学法的掌握
才能保证继续学习的顺利进行。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爱学”,
从小就充分体验到追求未知世界的无穷乐趣;“会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懂得学什
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善学”,即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不因循
守旧,墨守成规。这样,从“乐学”中热爱学习,持续地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从“会学”中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从“善学”中学会勤于思考,敢
于创新。为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培养能力,建立新型的课程结构和模式
创设一种以满足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并充分发展自己的才
能和创造性潜力为目标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将改变企图一劳永
逸池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奠定其一生得以成功发展的基础,使他
们能终身学习,并终身受用,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
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
1.课程设置类型的多元化。学校课程可分成必修、选修、活动三类。必修
课的各门学科按“课程标准”开设,选修课贯彻允许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自
选,从充分发挥教师专长,体现学校特色的原则开设。活动课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集体活动,例如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模拟研究活动,社会实践、特
长竞赛活动等,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过程,培养他
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态度、兴趣爱好、创造能力和自主意识。二
是学生个别化活动。学校保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自修时间和活动的环境、条件,
全而开放阅览室、视听室、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等,
配备教师给予各种形式的服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努力使“受教育
的人成为教育自己的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权
力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发挥个性,允许学生犯错误,使他们在不断地犯错误中,
经过教师的引导,求得自身的认识和提高。教学的形式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校内学习、校外学习,书本学习、实践学习。教师不仅局限于现任教师,医
生、护士、行政干部、技术员、科学家、艺术家、工人、各行各业都是教师,也
就是我们广大的“家长们”把他们请进来,把学生带出去,社会即学校,学校即
社会,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建立起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模式。使我
们的学生在完成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后,能根据自身已有的条件、优势智能,
优势区域等主客观情况来选择学习的方向、内容,制定学习的计划、方案,这样,
能达到顺势成才,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
一书中提出了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智力
优势,每个学生都拥有特长。他们这种智力不行,不等于那种智力也不行。他们
一旦找准了自己的智力优势,并发展下去,他们的个性潜能便会极大地得到释放,
并不断发展。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的成长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
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靠的是各个领域的发现和创见。而有特长的人,
肯定比各门学科知识结构平均的人更容易取得特长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因此,我
们在教育教学由应充分尊重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采用科学、台理的
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特长,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的教育氛围,从而培
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形成创造能力,使他们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的价
值。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顺其自然的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原始好
奇性,激发创造意识,点燃思想火花,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
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热爱生活,完善个性
置身于这个竞争的时代,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学会合作,是一个高素质人
才必备的素质。理想、信念和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
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为21
世纪真正的人才,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不限于具体规范的显性教育课程,而要开
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顿悟、自我教育,使德育由显性转
向隐性,营造“润物细无声”氛围。学校的德育要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使
学生懂得如何去争取、去竞争、去追求成就,如何合作、谦让与关爱,从而让他
们了解自己,懂得追求也懂得世界上还有挫折、失望之苦,教育学生学会如何与
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建立和睦有序的关系,从而成为情感丰富、人格健全,具
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的人。
21世纪的教师未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其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
路。教育与人的和谐关系的价值应存在于人的本体自我完善,开启顿悟,发展长
期认知能力。学校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以达到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即
达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0:5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21631287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