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

更新时间:2024-03-16 00:39: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春天美景)

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

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

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和

根本保障。真实性是记者心中应时刻绷紧的弦,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最大的天敌,近年来,

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本文简单论述了虚假新

闻的危害以及防范对策。

关键词:虚假新闻;危害;防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开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虚假新闻,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

再到网络媒体,虚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那什么是虚假新闻呢?笔者总结为:

假新闻是一种新闻要素完全不真实的新闻,假新闻的出现是为了到达一定的目的,是新闻

从业人员臆想或编写出来的新闻,新闻事实根本不存在。

一、虚假新闻的产生

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剧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

独家新闻。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

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

千夫所指的虚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

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

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

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二、虚假新闻的危害

我认为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虚假新闻造成社会动乱,影响市场运作。

第二、虚假新闻使国家声誉受损。

我认为虚假新闻对媒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虚假新闻危害了新闻的生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群众传播媒介日益兴旺的今日,只有真实的新闻才会有生命力,才

会有新闻应该具备的价值。

第二,假新闻损害媒体公信力。目前,假新闻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媒体越来越

多,就整个中国媒界而言,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在网上经常看

到网友的抱怨:现在的报纸不能相信,没有新闻也编些假新闻出来混淆视听。甚至有受众

认为:“这年头,流言飞遍天下,根本属实,很少掺假,越看越像新闻;而新闻隐瞒真相,

胡吹乱侃,越看越像流言。〞这种认识未免极端。但假新闻对媒介公信力以及对社会环境

的伤害,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近年来,受众对群众媒介公信力的质疑,很大程度上

来自于假新闻的泛滥。

我认为虚假新闻对群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虚假新闻易误导舆论,扰乱人心。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应该正确

引导舆论,这是新闻媒体肩负的使命。但是,虚假的报道却容易迷惑受众,从而把舆论引

导到错误的方向。

第二,虚假新闻损害受众的知情权。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拥有知情权,同样,受众对

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有知情权,虚假新闻的播送不仅剥夺了受众的知情权,还可能使受

众由于信息错误产生一系列行动上的损失,严重者那么会危及受众生命平安。

第三,虚假新闻侵犯人权,伤害无辜。这一点在娱乐新闻里面尤为突出,现在的娱乐

新闻大多是说娱乐八卦,在百度百科中八卦有一种含义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

由于娱乐新闻具有很大的娱乐性,炒作性,所以对于娱乐新闻的要求就没那么严格。正是

因为这个不严格,于是很多炒作手开始浑水摸鱼,不断制造一些具有爆炸性的假娱乐新闻,

甚至很多媒体的记者、编辑都会上当,这种现象越演越烈,凶狠之势猛于“虎〞也!对于

一些恶意诋毁诽谤某些明星以博取群众眼球的新闻,已然对明星的人权造成伤害。

三、虚假新闻的防范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然而显而易见虚假新闻不从实际出发。所以,对假新闻进行把脉、透视,才能够对症下药,

也才能药到病除。随着假新闻的愈演愈烈,其危害也越来越大,如何防治假新闻,已经成

为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防范:

第一,采用可靠的信息来源。在重大新闻的采用上,除了参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凤凰卫视外,还可以查阅?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虽然这些权威媒体的时效性不及网络,

但是其制作和播出的新闻经过了一层层的审核,真实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具有网络无法比

较的优越性。相反,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编辑人员采用时一定要慎之

又慎,小心求证、多方核实;新闻在被查实之前,切忌刊载或者播出。

第二,仔细验证信息来源。由于一些虚假新闻会冒名传统媒体发布,所以转载自传统

媒体的新闻消息,一定追根溯源。利用百度、Google等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出信息的

最初刊发媒体和刊发时间,并找出相应的版面。

追根溯源,要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记者是关键。要想在剧烈的行业竞争中获胜,靠的

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虚假新闻,首先拼的是采写技巧,其次是能力,最后是人格。

虚假新闻如此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司法惩罚系统的不完善,要想防治假新闻

必须建立起有效完善的制约机制,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对虚假新闻加以限制,并且得到

贯彻和落实。

不只是新闻,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任何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唯有如此,新闻工作人

员才会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信仰,才会有强烈的自律精神。

优秀的记者通过报道客观准确的真新闻实现自身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

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察常人所不察,写他人之所不及,获取巨大的经济

效益,到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兼顾。

正如美国传播学巨擘李普曼曾说:新闻就像黑夜里的探照灯,它只能把一个区域照亮,

让我们注意到这个有限的区域内发生了什么,但是其他的局部却处于黑暗之中。在当今中

国各种法律制度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如何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把

“有限的区域〞照亮,让受众看清事实的庐山真面目,重新树立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

公信力,重拾“无冕之王〞的桂冠,这不仅依赖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还需要行业法律法

规的他律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云龙.网民对信息的“把关〞[J].网络传播,2006.

【2】.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郭镇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于传媒业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2003.

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0:3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20757287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议虚假新闻的危害与防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闻   受众   信息   假新闻   媒体   危害   公信力   知情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