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20:32:1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得图)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

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

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房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

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

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

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

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

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

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是独处的

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

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

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

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

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

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

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

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

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

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

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

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

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

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

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

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

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是有流浪的场景的。这真的很有意思,可惜我们现在

没有幸福。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

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

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篇散

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但是,在那诗情画

意里,却是蕴涵着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荷塘就在清华园里,

是“日日走过”的,可谓“平常身历之境”了,但他却以诗人

灵敏的触觉去感受它,不但游目骋怀地观摩,而且严辨淄渑地

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

色”。

在全篇结构中,首先着力写荷塘,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

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

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

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

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意的风姿。在这一段落里,一句没

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

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接下去着力写月色,先写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

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

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为用,拧

摅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单写月色比较单调,因此又着力摹

写月的投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光影交

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

案,由是荷塘在其映衬下更显得风姿绰约了。这里着意写月

色,但处处又不忘荷塘。最后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

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

了。杨柳的丰姿就在一团迷蒙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

浓。继之,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

下水里的蛙鼓。这只是随意点染。浓淡相间地勾勒了整个荷塘

的月夜风采。

十分清楚,是从平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无边风光。写月色是

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

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

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

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重浓郁的诗意。

《荷塘月色》运用手法是多种的。其中有鲜明的比喻,有

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对描写

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的感受而产生一种

奇特而新颖的手法,花香本是嗅觉,但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

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

姿态,忽被描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

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却运用了

古典诗歌中常有的“感觉借移”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

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

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

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

见的。

《荷塘月色》描写的细,系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得

细,体味得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

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

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

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

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

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之令人“惊异”之美。

《荷塘月色》的艺术成就,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

语言也有显明的特色。朱自清语言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

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自然流畅,丝毫没有雕琢

的痕迹,读着令人感到分外亲切。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

度的语言质量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

炼,朱自清是十分注意遣词用字的准确和贴切,如“月光如流

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这“泻”字和“浮”字,把月光和雾气点活了。又如

写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

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一

丝”、“一道”、“一带”、“一两点”,都是量词当形容词

用,生动地起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和加强诗情

画意的作用。在《荷塘月色》里,还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

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

“层层”来表明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来表示荷塘的广

度。这种例子很多,简直俯拾即是,这些多样形态的叠字叠词

不仅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

美。总之,《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所追求的

“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诵读教学与“文学

的国语”》)。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

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当时微妙的心思。这篇

作品写于1927年7月,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

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

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

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走》)。所以作品开头第

一句话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语虽平常,却是含蓄地

道出了全篇的“文眼”。为了获得心里暂时的宁静,他独自沿

着荷塘小径背着手踱着,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

了另一个世界里”。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

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

刹那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

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

好处”的意境。这种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么调

和、适中、安逸的境界,不就是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追求一切

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的流露?但是毕竟是不能真正超然,一听

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接

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从六朝的风流季节,忆起梁朝的《采莲

赋》。思绪一直驰骋在历史记忆中,宁静复又不宁静,深切而

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

苦恼的心情。很明显,为思绪所决定,这篇作品是以“背着手

踱着”尽情观赏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到荷

塘复又归来,从空间顺序中来表露内在的情思。一路写景,也

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

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感触甚重的脉

脉情思。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20:3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505939286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pdf

标签:荷塘   月色   荷塘月色   艺术   形象   景象   月光   描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