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生产安全法)
浅谈民族地区班主任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多数来自边远山区,方言浓重,难以转化到
普通话的轨道上来,他们身居高山水寨,对外界的接触较少,更难
以理解“素质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他们与鸟作伴,与虫
为舞,有浓厚的憨厚性格和情感,有着传统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
的精神。因此,班主任只要肯干,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能有广阔
的展示舞台,现就本人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谈点体会,以作共勉。
一、班主任要善于学习
在民族地区工作,班主任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外,
还要善于学习地方语言和民俗风情。这是因为:
1、身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接触最多的语言是方言,接触最多
的人是少数民族的群众,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跟群众——学
生家长交流、谈心,甚至要做出“引导”。特别是所教的学生,他
们的第一语言是方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方言“翻译”,否则学
生就难以理解所授知识,甚至对课堂不感兴趣。
2、民俗习惯是少数民族几千年根深蒂固流传下来的产物,作为
班主任要无条件遵守和理解,如“三月三”壮族的“忌山”活动不
允许动土、敲铃;有姓扬的就不能在他们的面前谈论“杀羊”;在
苗族学生面前就不能讲“煮熟瓜苗”等否则就会产生抵触,甚至反
感,不利于交流思想。
二、班主任要有“爱心”
小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他平时寡言少语,衣着朴素,生活
简朴,但成绩中上,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在段考以后我发现他双眼
迷惘,上课心不在焉,独立独行。我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他课后
经常到山上挖些首乌、三叶青之类的草药到村里收购站卖,我几次
问他有什么事他都不言语,后来我带上班长到他家家访才发现:原
来他母亲已改嫁他乡,现在只有他和妹妹、父亲,而现在父亲卧病
在床,无钱医治,只有靠他找钱买些药给父亲治病。懂得这一情况
后我发动学生到山里帮小华挖中药卖钱买药,我自己也掏腰包补了
一些。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小华爸爸康复了。通过这一次爱心帮助
后,小华对我非常亲热,学习非常感兴趣,成绩提高得非常快,平
时也语言丰富,跟同学们很谈得来。如今已是上县城高中,成绩全
班名列前茅,考上一本该不会有问题。
我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一点点爱心,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极
大的帮助,使学生欣赏你,崇拜你,对你怀着深厚的感情,从而在
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感思的种子,对老师产生亲和力,树立坚定
的信心,自己的成绩也能步步提高。
三、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集体
1、选拔、培养班干部。选拔班干部要定好位,要选哪些徳才兼
备、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起到带头作用的
学生担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也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让
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放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2、加强班级建设。班级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良好习
惯养成的舞台,在农村学校要搞好班级建设,我认为要做好几点:
a、制定好奋斗目标。一位将军曾经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
士兵,不是合格的士兵。”他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人活着就
要志存高远,勇往直前。在农村学校,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历史人
物介绍、成功人士简介的宣传,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心怀
远大的理想,有跳出“农门”的志向。每学期刚开学,我都会组织
学生讨论“我为什么要读书”和“我怎样学好语文、数学”等活动,
进而讨论“我为班级做什么”等。通过树立个人志向和集体主义目
标,我班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能拿到“先进班级”的流动红旗,学科
成绩每学期都能提高5—10分。
b、开展好课外活动,渗透德育知识。大山深处无处不是活动的
好地方,我每学期都要带学生到课外活动活动,让他们感受大自然
的无穷魅力,听鸟欢唱,闻花飘香。我还组织了篮球队、文艺队,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每学期的“六一”儿童节,我都会组
织一帮学生参加乡校的“六一”活动,学生们悠扬的笛声,飞扬的
民族舞蹈令全乡师生惊羡不已。此外,我还组织学生经常去帮村里
的五保户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挑水、砍柴、收粮食等,让
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传统美德实践教育,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关心他
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德。
四、因势利导,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1、改变常态,帮助“调皮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任意而
为,在大家的眼里都是“坏学生”。然而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却多数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他们的“违规”表现往往是聪明和
富有创造的反映。对于这些调皮生,教师应珍视他们,善待他们,
只要不违背道德规范,不碍健康,教师不应过多干预,管得过死,
而应鼓励他们自由地发展个性。98年我班的一位姓李的学生在课堂
上“东提西问、吹口哨”,在课外时常欺负别的同学。我通过找他
谈心交流,别出心裁地让他课堂上“自由活动”到小学毕业时已经
是一位“循规蹈矩”好学生了,如今在广东深圳某电子厂担任着部
门经理的重任。
2、不求全具备,善待“后进生”。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往往纪律差、学习差、“不惹人喜欢”。后进生一般都是曾遭遇
失败或挫折,或是家庭变故,身心受到伤害,导致他们情绪消极,
态度冷漠,厌恶学习,胆小怕事,甚至无端打骂别人,与老师、同
学形成对立状态。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以“闪光点”为起点,多接触、多鼓励他们。要经常跟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给他们树立信心,点燃求知欲望,使之
扬“长”改“过”,一步一步的走向自我完善,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
五、多跟学生家长交流
在民族地区山村学校,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这一地区的交
通不便利,信息传递慢、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与东、中部地区仍
存在较大差距。这里的群众思想相对滞后,所以有部分学生家长对
子女的入学或学习情况不关注,甚至有反对子女入学的情况。作为
班主任,我们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多深入群众家里,跟群众交流、
谈心、交友。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
要让他们懂得送子女入学、教子女成长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心甘情
愿培养子女,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育工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班主任老师有一颗奉
献山村教育的爱心,有致志不移、勇往直前的教育理念,民族地区
的教育事业也能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11:5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749862865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民族地区班主任工作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民族地区班主任工作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