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生活处处是课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1
页 共
11
页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跨文化交流能力
1.1沟通交流能力
海姆斯(1972)认为沟通交流能力对那些研究语言的学者来说,就是
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规则和语法规则的知识。海姆斯关于交流能力的概
念经过很多语言研究者的修正、丰富,后来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沟通交流能力包括
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策略能力和语篇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中也应该包
括语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
也就是说,人际沟通的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
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
恰如其分,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和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益,
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拥有能语
言能力不一定能进行有效且恰当的交流,笔者认为,沟通交流能力是和学习者的
个人特性有关;能成功交流的人,不仅仅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更多的情感层面
的知识,善于倾听,能更好的把握时机,进行切当的交流沟通。
1.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得当且有效地与异文化人士交流的能力。该能力
在前面谈到的两种能力之上,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维
(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除知识方面外,还有思维、情感和个性等方面。跨文化
交际能力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这也是因‘文化’具有极其宽泛的涵义,且和其
第 1 页 共 11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2
页 共
11
页
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关。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因此,它既是
历史的积淀,又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和变化的;它有外显的和可以客观描述的一面,
又有隐蔽的和依赖主观解释的一面;它既具有组织的、群体的性质,又无不渗透到
每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既表现为高级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又体
现在一般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之中。(Brooks,1960,Allen,1985,Chen,1999)。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偏重文化既有的、外显的、客观的
和组织的一面,那语言教学中仅仅于突出跨文化能力中的知识方面,在语言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上,仅仅传授既有的文化事实,如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
一般习俗、礼仪、禁忌等。这种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是直接的由外部施加的,甚
至有时候可能独立或相对独立于语言教学。发人深思的是,即使外语学习者经直
接的知识传授获得了有关文化的客观知识和教条后,当他面临具体的、变化的、
个性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概括化、教条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往往并
不能使得他取得成功的或是恰当的交际。显而易见,现实中的跨文化情境要比这
些教条化的知识复杂得多、微妙得多。Breen&Candlin(1980)指出,跨文化交际不仅
要遵循某种规范,而且也要主观解释这些规范本身;它既是规范的活动遵循,又是
规范的过程的创新(s,1999),这句话说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要积
极主动地参与其过程,更要在面对复杂的因素时,能做到灵活应对,独立判断是
否,作出个人的决定。每个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不仅仅是去熟记或背诵一
些已有的,刻板的知识,而真正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灵活面对变化的、现实的
和个性的事物。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着眼变化的、个性的、
主观的一面。当我们着眼于文化的这一面时,我们就会更加重视跨文化能力中思
第 2 页 共 11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8: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62181161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论文2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论文2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