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花菜怎么切)
叶氏养胃汤
[阴虚]脾阴虚(胃阴虚)
1.主证: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舌干少津,甚则干呕呃逆,脉
细数。
2.证候分析:由于脾胃虚弱,饮食衰少,不能化生精微,阴液来源渐竭,
或虚火扰动,灼伤脾胃之阴,故见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脉细
数等证。
虚劳后期且能出现舌干少津、干呕呃逆,乃是阴液枯涸、胃气垂绝
的危候。
3.治疗:养阴和胃。
4.方药:叶氏养胃方。
麦冬、玉竹、沙参养阴生津,甘草、扁豆健脾益胃;并可加石斛以
益胃阴。
便结加麻仁,燥渴加甘蔗汁,不思饮食者加谷牙、陈皮之类。
[叶氏养胃方]
麦冬、生扁豆、玉竹、甘草、桑叶、沙参。
治胃虚少纳谷,土不生金,音低气馁。
此方生谷芽、广陈皮、白大麦仁、石斛、乌梅俱可加入。燥极加
甘蔗汁
五脏皆有阴虚,惟脾胃阴虚证,非老于床者不甚注意。其原因,
除素禀阴虚者外,常起于大病、久病、失血、失水或过用燥烈药物之
后,其辨证则以舌诊为最可靠之依据,凡脾胃阴虚者,舌心皆光净无
苔,以此辨之。前人治此,凡胃阴虚者用清养法,如叶氏养胃方(沙参、
麦冬、扁豆、桑叶、玉竹、甘草),大抵热病后胃阴伤者用之,其舌心
光净无苔,质必红;凡脾阴虚者用淡养法,如养真汤(四君合生脉加黄
苠、淮山、白芍、莲肉)及参苓白术散,皆煎去头汁不用,只服二、三
煎,取其燥气尽去,遂成甘淡之味。大抵脾虚因阳损及阴者用之。其
舌心光净无苔,质必淡。
此等症见困倦少食,脉缓弱,颇似脾气虚,但不耐温燥健脾药。
究竟胃阴脾阴,不必强为分别。凡胃中邪热未净而阴伤者,用清养法;
无邪热而阴伤者,以淡养法为宜。即使初宜清养者,其后亦多以淡养
收功,,后举二例
叶氏养胃汤医案
摘要: 麦冬 (三钱)、扁豆 (三钱)、玉竹 (三钱)、甘草 (一钱)、沙参
(三钱)、 桑叶 (三钱) 清平甘润, 滋养胃养, 在甘露饮救肺汤之间
(1)于某,女,35岁,本院职工家属。
月经过多,久治未效,每月一行,甚感困顿。他日,因胸腹闷痛,
两日未止,招余往诊。切其脉象缓细,察其舌则中心光红无苔,迳予
叶氏养胃方两帖,进一帖,是晚腹泻七八次。泻后胸膈清空,疼痛亦
止。病者以泄泻为惧,不敢进第二帖。余告之日:前者胸膈积滞作痛,
服养胃药而积滞得下,此与硝、黄、巴、遂之攻下者不同,今积滞已
尽,服二帖不会泻了。病者服之,果然不泻,疼痛亦愈。以后经汛来
潮常发病,余皆以养胃方加减治之得愈。一日,余告之日:服药于发
病之后,不若服药于未病之前,鼓余勇,扫寇穴,此病可根治。即疏
参苓白术散方,令其去头煎不服,只于月经来潮前服之。仅六帖经汛
正常。半年后访之,不复病,其舌心薄苔亦渐生。
(2)刘某,女,52岁,耒阳人。头痛前额连囟部七年,间有腰及关
节痛,口苦稍干渴,食欲差,舌中线约二厘米宽光红无苔,两侧薄黄
苔,脉极细。偶有歇止。因久治无效,由耒阳来长沙求治。余拟加味
养胃方:桑叶10克,寸冬12克,扁豆15克,沙参15克,玉竹20
克,枸杞12克,当归10克,甘草5克。连进五帖后,头痛止,关节
亦无痛感,脉虽细而节律均匀。因多年之头痛一旦告愈,患者欣然来
告,并求善后方,即拟原方付之。嘱回耒阳服用。半年后,问其亲戚,
病愈未发。
附:
方剂名称 养真汤
药物组成 人参3钱,白术3钱,云苓3钱,甘草1钱半,山药3
钱,莲米3钱,麦冬3钱,五味8分,黄耆3钱,白芍3钱。
处方来源 《血证论》卷七。
方剂功效 养脾。
用法用量 水煎,去头煎,只服2-3煎。
附注 去头煎者,取燥气尽去,遂成甘淡之味,盖土本无味,无味
即为淡,淡即土之正味也。此方取淡以养脾,深得其旨。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7:2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5878556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叶氏养胃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叶氏养胃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