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06:28: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由衷的近义词)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古诗简介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上片从角

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

“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

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

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

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

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

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⑹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⑺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⑻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⑼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赏析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6:2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5531256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烽火   南山   陕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