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年轻的小妈)
福建妈祖文化
起源:
妈祖,原名林默,于宋建隆元年
(
公元
960
年
)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湄洲湾北岸贤良港。林默幼年时就聪明颖悟,过目成诵,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平素精研医理,教人
教人
防疫消灾,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被称为“神女”、“龙女”。 雍熙四年
(
公
元
987
年
)
农历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年仅
28
岁。从此以后,传说航海
以后,
传说航海的人常
传说航海
的人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
妈祖神像,以
祈求航行平
安顺利。世界各地有两亿多的妈祖信众,在台湾妈祖信众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源于中
,是一种
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
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传说中,妈祖出生当天傍
祖出生
当天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由于自
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林默。她熟悉水性,能驾云飞越大海,拯救海难,在湄洲湾海域遇风触礁蒙难的船只常得她的救助;善观天象,预知天气变化
预知天
气变化,能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
她还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救人防疫减灾。她的志向是终生以慈悲为本,以济世救人、扬善除恶为己任,故而矢志不嫁,连父母也不得不顺从她的意愿。28岁时,于重阳节前一天,
林默告别家人,直上湄峰峰顶,化作一道白气,冲上天空。此后乡亲们便时常看到她显灵,或盘坐于云彩雾霭间,或身着
霭间,
或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拯救遇难的渔民,于是就在她升天之处建成祠庙,
尊称她为“妈祖”,虔诚敬奉。民间也有“林默是在拯救海难时不幸遇难”的说法。
有关学者认为,妈祖信仰的产生和远播是北宋以来中国海事活动频繁及朝廷加以利用宣传的必然结果。北宋时期,中国航海业已日益发达,福建
日益发达
,福建沿海已开始成为航海转运的一个要地,
由于海上航行常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航海人普遍产生了祈求神灵的迫切心理,妈祖信仰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受阴
此同时
,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水神应属女性,而妈祖恰巧又是女性
中的人杰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因此,在当地士宦的提议和倡导下,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越来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济天母”,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随着妈祖从、“天上圣母”,妈
普济天
后”
。随着
妈祖从一个民间女子逐渐演变为“天后”
祖信仰也逐渐从湄洲岛走向全世界,建于
向全世界
,建于北宋雍熙四年
(
公元987年
)
的湄洲祖庙也很快成为妈祖文化的圣地和海内外妈祖
地和海内
外妈祖信众崇仰的中心。此后千年,全国乃至
千年,全
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创建妈祖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
目前全
世界共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近年来,专程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的信徒年均已达百万人次。台湾地区是妈祖信徒集
台湾地区是妈祖
信徒集中的地方,目前岛上有大小妈祖
庙800多座,信众逾千万,每年专程到湄洲妈祖祖庙祭拜的台湾信徒均在10万人以上。有关学者认为,不同人群对妈
不同人
群对妈祖这位历史人物的一致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及理想人格的向
往和赞美。妈祖文化的内核如热爱祖国、热爱和平、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等,凝聚了中华传统
凝聚了中
华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
活动:
祭祀妈祖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方式与内容。但凡有奉祀妈祖的宫庙,其祭祀活动方式与内容也大致相同,其中以莆田湄洲祖庙最为典型。祭祀活
为典型。
祭祀活动一般分为五大类:一是大醮,二是清
一是大醮,二
是清
醮,三是出游,四是“回娘家”,五是“分神”。
大醮
大醮是大庆典的纪念活动,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此时祖庙内要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
戏。演戏
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
后才能正式开演节目
.
祖庙内还要请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同时经师和尚要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整个庆典活动规模较大,形式隆重,
1986
年祖庙举行妈祖升天千年祭时,还特地出
版画册纪念。
清醮
清醮是常年的纪念活动,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和妈祖升天(农历九月初九)举行,这是俗定常规的春秋二
是俗定常规的
春秋二祭活动。此外,还有妈祖元宵和农历八月十五庆贺中军生日,但因为中
军是妈祖属下,所以庆贺只在中军殿内举行。
(
1
)妈祖元宵
妈祖元宵的正日在元月初十,主要是人们敬请妈祖庆元宵。由于湄洲除祖庙外,境内还有
15
座妈祖宫奉祀妈祖,所以庆赏元宵的活动,是从正月初八日始至十八日止。各宫妈祖神像
将先后抬到祖庙上香,随从的仪仗队设有大旗、大灯、大吹鼓,还要放铳炮,由各宫福首主持进香。祖庙请道士做醮,供
道士做
醮,供品由平时祈求、许愿的信徒提供。在奉祀时,还须演奏鼓吹八乐等。
按惯例,敬请妈祖庆元宵活动首先由湄洲山尾宫抬妈祖神像到祖庙,然后妈祖出巡庆贺元宵。仪程有“摆棕轿”、“耍刀轿”等场面壮观和热闹非凡的文娱表演以及“妈祖出宫”、“回宫”活动。
(
2
)妈祖生日
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人们俗呼为“妈祖。此时的庆典最为热闹,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春节。该日由各中正福首一人总筹其事,各宫头人各负执事之责。庆驾活动自
们俗呼为
“妈祖生”
从三月初五开始到廿三止。廿三日,祖庙正式举行庆贺,自廿二晚间开始,先鸣放铳炮,后做醮,照例奏鼓吹八乐、演戏。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
乐、演戏
。
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表礼”。
枣、柿
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
文字,分
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
(
3
)妈祖升天日
农历九月初九的妈祖升天纪念活动,因为是忌日,纪念活动的特点是戒荤,供品不备五牲,一律用素食,祖庙内行三斋六戒,从九月初六至初九止。 据湄洲祖庙载,对于天上圣母
三月廿三寿诞春祭及九月初九祖庙圣母秋祭,都有一套严格规定的供品底数。春祭开祚发赏也都有定规。
定规。
出游
出游是湄洲全境祈求妈祖平安的一种活动仪式。目的是请妈祖巡游全境,扫荡妖氛,庇护阖境黎民平安顺意。这种出游,不一定每年都
种出游,不一定
每年都举行,出游的日子也不是固定的。
定的。
每年二月初一日,即湄洲岛习俗的“头牙”(莆田境内其他地方“头牙”为二月初二),人们将在妈祖神像前问卜祈安,如“卜杯
问卜祈安,如
“卜杯”同意,则在祖庙做祈
,则在祖
庙做祈安法事,演戏等;如“卜杯”不同意便
决定出游。 此时,全乡耆老集中祖庙决定出游主持人,再由“卜杯”确定出游的月份,然后择日师推算出游具体日期。出游的那一天,湄洲全境
15
宫的妈祖同祖庙的妈祖(称妈祖)全部抬
出去巡游并规定到下山宫驻驾
1
天。诸宫妈祖东西两行排列,妈祖金身排在东边首席。 出游后,再由“卜杯”决定妈祖回驾祖庙的时辰。妈祖圣驾回銮,先
席。
驾回銮
,先是五驾、中军,继为妈祖,后为各
宫妈祖相随。下山宫的妈祖排在最后,因为它是妈祖驻驾时的宫庙主人。
“回娘家”与分神
分神是外地妈祖执事人员到湄洲祖庙的请香仪式,故。通常是外地妈祖庙有庆贺活动或节日时,虔城的信徒不论远近,专程回到湄洲祖庙,敬请妈祖驾临该地妈
的请香仪
式,故称“分神”又称“分灵”
祖宫观赏,赐福。 “分神”后,“香火”即留该处,不再送回。以后如有活动,仍然再行请香仪式。所以,分神一事,在湄洲祖庙多则一日数十起,尤
一日数十
起,尤其是每年三月廿三妈祖生日时为盛。据
查,妈祖“回外家”的情况与“分神”是一样的。
样的。
妈祖文化的传播
妈祖文化的传播
妈祖文化
的传播得益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向海洋进军的历史很早。秦汉时期,方土徐福三次东渡求仙,秦始皇亦多次巡幸山东半岛,汉武帝步求仙后尘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未
能如愿,却无意间推进了造船、航海和港口业的发展。自汉代开始,由于开辟了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绵延
2000
多年的中外贸
多年的
中外贸易和东西方交流,成为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线,
海外交往势盛而时久。以古代“四大港口”之一登州港为始发港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朝鲜、日本等西方诸国
本等西
方诸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带动了渤海和山东半岛航海业的发展。南路”之广
州的远洋贸易可直达亚历山大港。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可与世界名港亚
可与世界
名港亚历山大齐名。至元朝,因沿海遭倭寇侵扰,海上对外贸易相对减弱,但国内南北万余里海上航线和南北河漕贸易相对增强,
后因定都北京
800
年时政的相对稳定,国内沿海港口亦日益兴盛起来,逐步进入黄
来,逐步
进入黄金时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尚早半个世纪,更是无与伦比。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
国是世界上早期海洋的拥有者。
远在十世纪,中
远在十世
纪,中国航海者首先拥有指南针,以保证海上航路的定向行驶,也首先发明了隔舱航舟,万一海上遇难触礁,即使撞破一角,一舱,而船体的大部尚能上浮。但是,
上浮。
但是,尽管当时
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当发达,由于没有气象预测,海上气候变化万千,一片小舟如沧海一粟,当狂风暴作时,在威力无比
,在威
力无比的海洋世界面前,人类的行为还是显得极其渺小,甚至微不足道,所
以,祈求于神灵护佑,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唐中业,玄宗以钦,因传说其能施风布雨,兴涛作浪,故被航海人崇奉为降服自然的
唐中业,玄
宗以钦定形式册封“四海龙王”
海龙王
”
奉为降服
自然的神物。但这种想象中的自然神形象丑恶
自然神形
象丑恶,东海龙王敖广在人民印象中又被
视为凶神,加上当时“五行五阴”之说盛行,认为“天属阳,地属阴,水在地上亦属阴;男属阳,女属阴,水神应为女性”,至宋初莆田湄洲湾出现了年轻貌美,勇于
水神应
为女性才适合‘五行阴阳之理’
阴阳之理
’
在海上冒险救人的林默,死后被人们祈奉为女海神,这是航海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果。
妈祖的出现不负“船摇荡于暴风雨中
妈祖的出
现不负众望。明万历年间高澄前往琉球,在他的《使琉球录》
的《使琉
球录》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记载,说:
摇荡于暴
风雨中,篷破、杆折、舵叶失、舟人号哭、蕲于天妃,妃云立
于天妃,
妃云立即
换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叶重二三千斤,由于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换舵须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数十人举而有余”。南宋开禧元年的紫金山击金和合肥的解围,也是以妈祖的精神作用来鼓
励士气的。自南宋起,例定舟内载海神航行,朝夕拜祈。元代采取丞相平章国耶
代采取丞相平
章国耶律楚村和名相伯颜的“南粮北调”的主张,起初官方造舟把国家粮食直
舟把国家
粮食直接由江南粮区海运到直沽,后来改雇用
民间舟舶包运,有私商兼任海上运输,一时间自广州至天津天妃宫接踵而起,足窥航海者对妈祖的信仰程度。郑和七下西
。郑和
七下西洋,亦祷于祖庙,明清大量汉人向南洋群岛进军,均舟载妈祖神像以
行,这说明妈祖这位“女海神”是中国传统航海业的保护神。另外,日本本土接受妈祖的传播后,发展为“妈祖会”,以宗教形式规定朝拜制度。台湾同胞家家户户信仰妈祖,,
户信仰妈
祖,称为“开如妈”
海峡两岸共同信奉妈祖的俗例一样。故此,妈祖又是中外交流和沟通海峡两岸,密切同胞往
峡两岸,密切
同胞往来的和平女神。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作为古代北方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蓬莱阁天后宫和登州港在妈祖文化的北上和中国与东
上和中
国与东方诸国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蓬莱阁天后宫建于
1122
年,比“世界三大妈祖庙”之
大妈祖
庙”之台湾北港朝天宫和天津天后宫及台湾最早的澎湖天后宫早
200
多年;比中国第一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泉
保护单
位的泉州天后宫
(
公
元
1196
年
)
亦早数十年。史料记载:“宋徽宗时,赦立天后圣母庙,乃于阁之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作为妈祖庙之“鼻祖”的湄洲妈祖庙,建庙时仅“落
宣和四
年
(
公元
1122
年
)
,计建庙四十八间。
落数椽”,直至清乾隆年间才逐步形成
99
间斋房,由此可见蓬莱阁天后宫建造时的规模。另外,与蓬莱阁天后宫齐名的、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
下第一娘
娘庙”的长岛显应宫
(
庙岛因此得名
)
,在中
国北方妈祖庙宇中也占有显要“席位”。明洪武十九年
(1386
年
)
,高丽恭愍王的贺正使李崇仁出使南京回国时在赞美登州海道的诗《留沙门岛
(
沙门岛即古时蓬莱以北的长岛庙岛
)
,奉呈同行评
理相君》中写到:“沙门翘首立多时,暮景撩人欲赋诗。神妃享祀应需报,海若潜形不敢窥„„”。由于蓬莱与长岛为中国南北和东西方水路交通枢纽,
水路交通
枢纽,地理特殊,在“起航先拜妈祖,有船必
有妈祖祈像”这种古代传统的、普遍的信仰下,蓬莱阁天后宫和庙岛显应宫所肩负的使命是可想而知的。
知的。
古代登州是广州。
古代登州
是广州至京津海漕运输和朝廷与东方诸国交流的中枢,是承担北方贸易、外交、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港口,其地位远远高于后来的广州、泉州、明州、扬州“四大名港”
首先,妈祖是海上航行的保护神,妈祖文化沿广东、福建至京津及东北的海上漕运航线传到渤海湾沿岸,并与地方文化相
与地方
文化相融合,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妈祖文化迅速得以传播,逐渐成为
当地的民众信仰,以致“航海者祀之极为虔诚,一般人民亦渐信仰„„天后遂成为掌司各事之神”。
2001
年天津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举办的“妈祖文化与沿海城市的兴起”学术研讨会,
术研讨
会,
有学者在考察妈祖文化落户天津并对这个城市进行孕育和催生的过程后,发现其沿革轨迹是“先人后庙,以庙聚人”;接着“以庙兴城,以庙,形成庙旺城兴的良性互动态势。如果说天
庙聚人
”
以庙兴
城,以庙兴市”
津当初是“以庙聚人”,那么登州可以说是“以城兴庙”。登州是当时连接中国南北尤其是出入津京的海上交通枢纽,为北方第一大港,航海与妈祖又密
航海与妈
祖又密不可分,故此,妈祖文化由南传入后迅
速被当地文化和民众信仰所接受,继尔借港口特殊的地理和海上交通优势得以消化、容纳,逐渐成为当时北方海洋
当时北
方海洋文化的主导。同时,妈祖文化的传入也为登州聚集了人气,促进了城市的繁
了城市
的繁
荣和发展,形成了庙与城良性互东,相得益彰的势态。蓬莱阁天后宫建于宋徽宗第一次
于宋徽宗
第一次
(
宋元明清四朝共
36
次
)
对妈祖褒封的宣和四年
(
公元
1122
年
)
,建庙之早,即使在妈祖文化的滥觞福建沿
海地区也是凤毛麟角,无疑为北方建造最早、当时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加之登州港无以替代的区位条件,如此说,登州及其蓬莱阁上的天后宫是中国古代北方妈祖文化的渊薮不足为过。 妈
方建造
最早、
祖文化由南至北,再由北沿“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北亚国家,最终北上穿过白令海峡,到
白令海
峡,到达北美洲地区,作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传播中心的登州
中心的
登州
古港,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
古代登州是东方《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载:“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是以登州港为起点,分为两条,一条
古代登州
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分为两条
,一条是从登州港出发,渡渤海海峡到辽
宁旅顺口,再沿辽东半岛到鸭绿江口,然后沿朝鲜半岛南下,过对马海峡到日本;另一条从登州港出发,经八角、芝罘,
八角、
芝罘,再渡黄海,到朝鲜仁川,然后沿朝鲜半岛南下,过对马海峡到日本。
隋唐是我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鼎盛时期,尤其唐中期以后,登州以其特殊区位优势成
以其特殊区位
优势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在唐廷与朝鲜半岛及周围诸国的外交与贸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宋
时辽国屡屡北犯,但由于内地通往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陆路交通被阻隔,两国间的交流势必靠海上船队来完成,加之宋
完成,
加之宋代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及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航海更加安
全,航线距离明显缩短,两国的使臣和贸易来往频繁,锐势不减。北宋灭亡,南宋与金争战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南移,元朝主要发展陆上交通和海上漕运,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束缚。但是,
由于从松都附近港口横穿黄海至朝鲜半岛的航线太长且十分危险,曾多次遭遇海难,定都南京的明廷接受高丽国王的请求,答应《明实录》
王的请求
,答应改道经辽南渡海至登州,并于
1376
年升登州为府。
《明实
录》
中提到建立登州府原因时载曰:“时以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故此,明初登州古港仍然是高丽
古港仍然
是高丽使者上路和起航的主要海港„„那里有
船,那里就有妈祖,那里有华人,那里就有妈祖庙。信仰无国界,“海上女神”由蓬莱随船沿登州海道飘洋东
州海道
飘洋东渡,为远行者送上一方平安,一份祥和。
和。
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有一种航海习俗,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
供奉在妈
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许
全,许
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
350
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
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
等天后
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古代建筑
极为珍贵的古
代建筑艺术精品。
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的实物资料。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
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
之一。
妈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给人类留下了相当的精神财富。目前,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
料最保守
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
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
颉刚、
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
天后》的论文
,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学者
李献璋自
60
年代起,经过
20
年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第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专著。自
80
年代起,台湾、澳门、厦门等地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举办多次妈
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近百余篇学术专著。近年来,各地的
料汇编
》
“妈祖文化旅游节”亦似雨后春笋,如天津、澳门、福建等地大有“妈祖文化,独占鳌头”之势,可见妈祖文化的生命力。
的生命力
。
千余年来,无论朝野和民间、“显灵”等纯唯心思想,从妈祖人文
论朝野
和民间怎样对妈祖崇拜无限,爱戴有加,从今天唯物论角度讲,妈祖信仰是无法避忌“迷信”之嫌的。但是,抛去其“升天”
层面看,其信仰的当代功能还是显而易见的。
价值
江泽民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海峡两岸应该扩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福建和台湾,地
江泽民同
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 根同源。许多台湾的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福建莆田祖祠和祖庙来朝拜。今天,台
化同
拜。今
天,台湾妈祖信众占台湾
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联系、滋养、影响着两岸同胞,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和精神纽带。深入研究妈祖文化
研究妈
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于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义。
妈祖文化的人文价值
妈祖信仰肇始于宋朝的福建,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信众,不仅从福建传播到台湾,并
传播到台
湾,并且随着华人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
联系世界华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形成了以宫庙建筑、雕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
神话、
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等无
民俗、艺
术等无形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民间文化。妈祖信
仰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形成、积累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
中包含着
丰富的人文价值。
值。
首先,妈祖的形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例如关于妈祖一言一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都反映了人们对扶危济困、舍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颂扬和追求,从而激
励人们积极向善,涵养一种朴实而崇高的人性品质。关于妈祖优良品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为以下
几类:第一类属于舍身拯救海难,有的传说甚至认为妈祖的升天羽化也与此
的升天羽化也
与此
有关。这类传说中的妈祖多是以奋不顾身的形象出现,不顾自身安危,以救人性命为最高追求。第二类属于以治病救人为
以治病
救人为主体的行善之举,包括祈雨解旱、排涝救民等,并且以急人之所急、
不取报酬、无偿奉献等为其突出的表现。第三类是以斩妖除怪为主题,通过为民除害而为民造福,显示了一种嫉恶如仇的
种嫉恶
如仇的侠义品质。第四类则是属于日常生活故事,却也显示了妈祖可敬的道
德品质,如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等。不论哪类传说,都体现了妈祖的正义、勇敢、无私、孝悌、仁爱、乐善好施等美德,对于提
等美德,
对于提升人们心性、净化社会道德,都有积极的意义。
意义。
其次,妈祖文化的价
妈祖文
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普世性,反映了一种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譬如妈祖传说中的拯救海难,并不仅仅局限于帮
不仅仅局
限于帮助平民百姓。妈祖不仅拯救急风暴雨中
的平民渔船,而且也积极襄助海上使节船等官方船只,甚至还救过前来中国的荷兰番船,所救治的病人也涉及福建、江浙
及福建
、江浙、广东、台湾等地的平民和官员。不论是救苦救难、乐善好施,还是
斩妖除怪,都以拯救生命为最高宗旨,以追求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安宁为目标。时至今日,妈祖的文化精神对于弘扬正气,促进
弘扬正气
,促进精神文明,仍有社会文化价值。
值。
再次,妈祖文化不是一种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包“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
的文化
,其包含的文化纽带意义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俗话说,
妈祖。”福建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一千多万,他们把妈祖信仰带到了世界各地。凡华人所到之处,都要设立会馆,会馆中必设
馆,会馆
中必设妈祖神座;即使是在海洋中行驶的各国商船,只要有中国水手的,
也必有妈祖的木雕神位。例如,新加坡的天福宫就是
1839
年新加坡船员从泉州运去建筑材料兴建的。又如,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
27
个兴安会馆,每个兴安会馆都在最高一层供奉妈
祖。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华侨居留地,也都有妈祖庙。可见,妈祖在海外华侨华人
妈祖在海外华
侨华人社会中起着联系乡谊、敦睦亲情、寻根怀祖的重要作用。日本鹿耳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认
为:“妈祖不仅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在今天的福建和台湾省,妈祖也是影响最大的神灵。妈祖信仰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重要的桥梁和纽
要的桥
梁和纽带。
带。
实现祖国和平统
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福建与台湾距离最近,语言相通,神缘相同,民俗相近,尤其福建是妈祖的诞生地,而妈祖信仰在台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因此,搞
好妈祖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发展现状
:
可喜
:
两岸妈祖文化交,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
两岸妈祖
文化交流日趋活络,对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具
和平与
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千余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
的民族
意识。妈祖是中国的“神”
信众的爱国。
1989
年
5
月
6
日,
200
余名台湾同胞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妈祖祖庙;
1997
年
1
月至
5
月,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
103
天,驻跸
36
个宫庙,接受台湾妈祖信
众
1000
万人次的朝拜,在台湾岛内引进了巨大反响。
2002
年
7
月
25
日,妈祖金身直航澎湖,万人朝拜,其情景使人热泪盈眶。
2004
年
10
月
21
日早上
8
点,湄洲妈祖金身从莆田市湄洲岛妈
祖祖庙起驾,在
54
位护驾团的陪同下,从长乐国际机场乘飞机“神昭海表”,和“圣德配
际机场
乘飞机飞往澳门,参加第二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
2005
年,连战和宋楚瑜先生分别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
天”。这就是妈祖信仰的凝聚功能。如今,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沟通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妈祖信仰中的这一功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直至祖国的完全
统一。
许多妈祖文化的有形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忧:
速度消
失,或在修复、重建中造成极大的损害。例如福建湄州的妈祖庙,是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
历史上的湄州妈祖庙建筑非常独特
筑非常
独特
:
宅基位于山岩之上,层层升高;正殿前有钟鼓楼一对;正殿之后有朝天阁、升天峰;正殿右旁有一座梳妆楼,梳妆楼下有一座小佛堂;在左方岩峰下有座观
音堂及中军庙,右下方山脚有一育圣祠,而在码头入口附近立有旗杆,意味着一上岸即进入妈祖庙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
这是一
个完全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的体系完整的庙宇群。其做工之讲究、雕工之精
美令人叹为观止。但这座祖庙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人为的破坏,此后进行重修,总体布局虽一仍其旧,但殿宇大都改为石造
大都改
为石造,梁柱也多用石头,连斗拱也以石材雕琢,其制作之功力,可谓与前
者有天壤之别。又如,福建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城
宫,位
于泉州城南端,台湾有不少妈祖庙亦分灵于此。该庙史载始建于宋朝,初名顺济庙,只有简单的殿堂。明朝
单的殿堂
。明朝永乐初年,郑和出使西洋,奏令对其重
修。至明嘉靖年间又在正殿后建造寝殿七间、凉亭四座及轩廊数十间。清初,施琅又大力重修该宫,从而完成了今日所见
成了今
日所见之规模,可谓弥足珍贵。就是这座妈祖庙,其前殿也已倒毁。近年虽
由鹿港朝天宫赞助重建,但样式却不同于原貌了。再如闽西长汀县的天后宫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多有修缮,据说,即雍正时的神像、道光年间的香炉和铜印。
多有修缮
,据说曾经藏有“三宝”
但整座天后宫被划拨给电厂使用,将天后宫正殿改造成车间,前殿
成车间
,前殿变成职工宿舍,在钟鼓楼的前面建起了三层的办公楼,宫内的神像和一些珍贵的雕刻不知去向。该天后宫直到近年才得以修
复,但已面目全非。
非。
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福建全省共有大小妈祖庙一万其中较大规模的也多达一千个,但后来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及其他实物,均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地
小妈祖
庙一万多个,
震、火灾、山洪、台风等)原因遭到破坏,更有大量的乡间妈祖庙年久失修,濒于倒塌,即将不复存在。同时,一些文献
时,一
些文献资料、碑刻、壁画、楹联、雕刻、器皿等物质遗产也因得不到有效保
护而大量消失。例如,福建武平县桃溪镇的小澜村上天后宫,
1996
年
8
月调研者还在该处抄录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澜溪天后宫序》、《谨将乐助花名列后》、《敬塑圣像各信妇捐助启列》等
碑刻,发现有清乾隆年间潮州万聚炉商号制造的香炉,但当
2000
年调研者重返此处时,该碑刻已不见踪影,据说已被当地居民作为造房的石基和铺路石,香炉也不见踪影,
也不见
踪影,殊为遗憾。又如,
前述福建长乐文石天妃庙中刻有重要碑文的三块珍贵石碑现在也下落不明。再如,长汀县濯田镇桥头的妈祖庙,调查者曾
庙,调
查者曾见有精美的妈祖壁画和雕刻,但仅过了半年时间,此壁画竟被人为破
坏,雕刻也荡然无存。
无存。
许多与妈祖有关
许多与妈
祖有关的非有形的文化形式开始被人遗忘,谙
人遗忘
,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断去世,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积极因素已逐渐淡化。例如,现在不少人曲解妈祖,认为只要烧烧香,磕磕
头,妈祖就会佑护其升官、发财、避灾、送子等,从而将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庸俗化、世俗化。又如,一些别具文化内涵
别具文
化内涵的民俗事项,由于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断去世而知之者越来越少,
诸如湄洲岛上的妇女梳蓬形髻的由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湄洲渔民不出海捕鱼的原因、莆田妈祖元宵节安排在农历正月
排在农
历正月廿九的原因、居住在海岛上的人名字中为什么有一个“妈”字、妈祖
节日时妈祖庙前往往有儿童表演的舞蹈的起因、闽西客家妇女难产时为什么不呼“天上圣母”而呼叫“妈祖太太”等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开始被人遗忘。还有许多民谣、山歌、民谚俗语、
谜语、祭词等口头文化也已失传。类似这样的口传文化,知晓者如今至少年逾七旬,这批老人应当是我们进行访谈、录音
行访谈
、录音、录像的主要对象,也只有他们才会给予我们最后保护和抢救妈祖文
化遗产的机会。如果我们还不及时保护和抢救这类妈祖文化遗产,再过几年它们都将成为无可挽回的过去。
保护:
有关妈祖的祭祀、“打醮”、“游境”等,尤其在妈祖故乡更是发展成一、“坐
有关妈祖
的祭祀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各地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和习俗,如“朝山进香”
更是发
展成一套极为繁褥的仪式,如“起驾”
殿”、“祝寿”、“刈火”、“插香”、“回銮绕境”、“添火”等,但这些程式中,有的仪式已逐渐被遗忘,或者以简化了的或其
简化了
的或其它形式的东西所替代,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从而也改变了其原有的重
要内涵。尤其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妈祖祭祀有一套极为讲究的程式,内涵极为丰富。如台湾妈祖游绕境时,随行的有
时,随
行的有神桥班、轿前吹、开路灯、哨角队、卅六执士、庄仪团、乡旗队、神
童团、弥勒团、福德团、太子团、三仙旗、头灯、头旗等。对于这些,我们也需要加以搜集整理,从而有利于两岸的沟通和今后
岸的沟通
和今后的进一步交流。保护和研究
。保护
和研究妈祖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的责任
早在二十世纪初,著名学者顾颉刚、容肇祖、朱杰勤等就开始从各类地方志、游记、杂记、庙碑等史料入手,研究妈祖的事迹与传说。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学者更加关注妈祖文化的研究,
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妈祖文化研究的状况仍然堪忧,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高水平的成
。高水
平的成果少,创新的成果少,传世的成果少,综合性的成果少,低水平的重
复研究多。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妈祖文化的文
于妈祖文
化的文献整理和研究这一基础工作严重滞后。资料难以收集已成为提升妈祖文化研究的瓶颈,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文献的保
研究文
献的保护、系统化
地集中整理等工作。实际情况是,妈祖文化的相关研究资料因妈祖信仰的广泛影响而浩如烟海,但却因为未曾进行全面、
曾进行
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而散在于世界各地的相关庙宇、图书馆以
及私人之手,许多文献还属于孤本、残本或抄本。由于这些原因,资料虽多却不便交流和查检,这样,学者所能见到的妈
所能见
到的妈祖文化资料十分有限,直接影响了妈祖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常常
感叹:妈祖的相关资料有多少心中没底、妈祖研究到什么程度心中没数。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有的学者
国内有
的学者底气不足,就是因资料把握不够。因此,妈祖研究者都盼望妈祖文化
望妈祖
文化
保护工程尽快实施,《妈祖文化资料汇编》能早日问世。可见,加大力度对妈祖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保护和整理,对于全面提
理,对于
全面提升世界范围内的妈祖文化研究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用。
中国是妈祖的诞
中国是妈
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文化的源头所在,历史悠久,相关遗产极为丰富,理应在妈祖文化的保护和整理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头,并成为妈祖遗产保护和妈祖文化的研究中心。
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不仅有加强妈祖文化建设的义务,也有搞好这一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搜集和整理妈祖文化
整理妈
祖文化,不仅具有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提升福建省文化力的意义,而
且对于加强闽台的文化联系、促进国
联系、
促进国家统一大业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应当成为福建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3:4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45607255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福建妈祖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福建妈祖文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