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02:14:5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装饰绘画)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

乐章简介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

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

合呼应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表现人们登上河岸时的乐

观情绪;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表示中国

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

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

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

会上往往略去此段。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

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

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

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

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

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保卫黄河》(轮唱)成功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

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

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

力量。

结构分析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

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

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

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这一乐章分三个部

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

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

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

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

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

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

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人

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第二乐章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

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

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弦伴奏,后来

改为由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

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了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

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

场劫难。但遗憾的是,人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

虑到演出效果,它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

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

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

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

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

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

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

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

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

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

遭遇。

《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

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

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

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

呐喊。

第六乐章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

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

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

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

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

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

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

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

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

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

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

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

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

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

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

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

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

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

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

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

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

略者的宣战!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2:1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40091161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黄河   合唱   音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