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更新时间:2024-03-15 00:50: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作文评分)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文/老张在路上

在父子关系上,除了有血缘的亲生儿子外,还有养子和义子的说

法,在现代社会,这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养子,收养而非亲生的儿子。养子与养父母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

依法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同于亲生子与生

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在现代法制社会里,孤儿、弃婴(儿)、生父

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儿子等可以依法通过收养成为他人的养子。

义子,与结拜相似,认作的子辈的男性幼者为子,此人即为义子,

属干亲。如今,北方地区则大多称“义子”叫做“干儿子”;结拜的

兄弟姐妹称为“义兄”、“义弟”、“义姐”、“义妹”,北方地区

则大多称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一

般来说,非本生之子而认作为子者,一定要两厢情愿,且必须是结义

兄弟姐妹的儿子或情同儿子的晚辈。

养子和义子(包括义男、养男、螟蛉等),在中国古代统称假子。

假子现象,历代文献不乏记载,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三种情况:一、

中国人对于子嗣看得很重,那些缺乏子嗣的人,考虑到终老赡养、家

族延续、祖先血食以及财产继承等问题,不得不收养异姓男儿为子。

二、年幼无依者也往往为人所养,我国古代还将妻前夫之子称为假子。

三、养父子双方出于某种感情的需要,这种感情当然也掩盖着为达到

某种政治或经济上的目的。

假子,在五代十国时期,特别盛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般称为“五代假子现象”,欧阳修作《新五代史》专立《义儿传》,

充分说明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0:5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350392860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唐末五代十国假子现象,探究五代乱世对人伦关系的破坏.pdf

标签:儿子   假子   现象   养子   收养   义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