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李姓家族起源

更新时间:2024-03-15 00:46: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雅言)

百家姓之李姓家族起源

百家姓 之李姓家族起源

一、来源有四

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

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传说皋陶也叫

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省),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

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曾选拔皋陶帮助

治理天下;舜继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任命皋陶为大理。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时掌管刑

狱的官,后来又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曾制定墨、劓、剩、宫、大辟5种刑

罚,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等进行公平处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会秩

序。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认为皋陶最贤能,准备让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还未来

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为什么称为氏

而不称为姓呢?原来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

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

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某种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

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

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词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

由于那时的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也

就是说,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字最早的形体是由“人”和“生”

组成,意思是人所生,因生而为姓;后来变为由“女”与“生”组成,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

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古姓,如姬、姒、妫、姜、嬴等,都带有“女”字。氏起

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也就是说,只有贵

族才能称氏。姓是决定能不能通婚的依据——同姓不能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战国时

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

号。从此以后,或说姓,或说氏,或兼说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

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说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

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省淮阳)人,

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

(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

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

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

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

“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

始改理氏为李氏。

二、为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唐李思摩,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长称颉利可汗,名咄苾。颉利

曾屡次扰唐,咄苾与思摩于贞观四年(630年)扰唐时被唐将俘获并送往长安(今西安市)。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思摩忠诚可嘉,于是赐为李氏,令他统领颉利旧部驻守河南之地。李突地

稽靺鞨(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酋长,唐朝初建时即来唐朝贡,后曾

击败进攻幽州的突厥兵,于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为右卫将军,赐为李氏。李嘉庆 蛛

鞘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被赐姓李,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

唐德宗时被封为都虞侯。

李国昌本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任太

原行营招讨等职,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升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被

赐姓李名国昌。

回族李姓:7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13世纪以来,又有一部分中

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

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

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1982年统计约有721.9万人。李姓在回族中所

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

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

苗族李姓:苗族居住在南方,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于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

湖北等省,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1982年统计约有503万人。李姓在苗族中占

有一定的比例,在黔西威宁地区的苗族中为大姓之一。汉姓李,苗姓为“孟恩路”,这是他

们实行“子父连名制”的一种特殊写法。苗族中的李姓,有些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有的已与

李姓的原义无关。例如,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中有个起义军将

领叫李洪基,但他并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语名字“拟”的讹写,而“拟”在苗语中意为

水牯牛,“洪基”为“弯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弯角水牯牛”。据有关学者考证,清

代官府在登记户籍册时,用同音的汉姓代替男性户主的单舌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汉姓。苗

族中的一些李姓,就是这样产生的。

壮族李姓:壮族系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成,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982年统计

约有1337.8万人,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广东等省。李姓在

壮族中人数较多,曾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开芳、李锦贵、李文彩

等,均为壮族李姓人。

瑶族李姓:瑶族主要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1982年统计约有140万人,

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5省区的山区,其中广西瑶族人数约占总数的70冤

强。李姓为瑶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瑶族原有12姓中居于第五位。瑶族李姓根据血缘远近,

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称呼,辈分称谓有“本头”、“巴比”、“九古”等。瑶族李姓

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清代有广东八排瑶民反清首领李英,还:有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李

元发。

白族李姓: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并散居于云

南省碧江、元江、昆明、昭通及贵州省毕节等地,1982年统计约有113.1万人。唐代史学

家杜佑,曾任岭南节度使,熟悉南方少数民族情况,他所写的《通典》中记载有白族的姓氏:

“其地有数十部落„„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从中

可以看出李姓是白族中的大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再往前追溯,三国时蜀相诸葛亮

在赐给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以张姓时,又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这又说明1700

多年前云南白族已有李姓。三国以后,有不少李姓汉人徙居云南,久而久之,与白族融合在

了一起,如唐朝贞观年间的“西洱河蛮”中的杨、李、赵等姓,都自称本来是汉人。难怪有

人说云南的李姓不容易分清谁是汉族还是白族。在历史上,白族李姓曾涌现出一些比较著名

的人物,如宋代大理国有大臣李紫琮,明代有文学家、史学家李元阳,清代有学者李倬云、

李根云、李崇阶等。现在,李姓仍为白族四大姓之一。

畲族李姓:畲,意为烧榛种田,即在播种之前将田中的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畲族即因从

事畲耕(即刀耕火种)而得名,他们自称“畲民”或“山客”,1982年统计约有36.8万人,

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6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

省为最多。他们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关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

县畲族族谱中记有“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

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这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姓。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

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犹太人中的李姓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

语族),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

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受到迫害屠杀,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进入中国,

约始于唐代;有较多的人来中国,是在北宋中叶。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一批犹太人,其先祖

在公元前2世纪 70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1100多年

之后,于 11世纪中叶或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

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贡品,同意他们“留遗汴

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

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

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姓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

石、黄、聂、金、张、左、白等 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

大定三年(1163年)他们在开封上市子东南(今南教经胡同)购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

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之意,名为清真寺,通称礼拜寺,作为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

中心。这所寺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保存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中国犹太人的礼拜寺。

到了明代,开封犹太人进入鼎盛时期,教徒发展到500余户,约4000余人。崇祯十五年(1642

年)九月,明军掘黄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义军,使开封沦为泽国,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直

到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开封城时,幸存的犹太人才随同汉、回民返回开封,后又在

寺院旧址上重建了清真寺。

清初,开封犹太人有李、艾、赵、张、高、金、石7大姓,李姓仍居首位。现在,开封犹太

人尚有4姓,仍有李姓,他们已完全接受了中国文化。

三、赐姓改姓

封建社会的赐姓,是最高统治者出于自己的意志,将别人已有的姓抹掉,换成另一个姓;因

皇帝的姓最为尊贵,称为“国姓”,所以,皇帝赐给臣属的姓大都是自己的姓。皇帝赐姓,

往往出于褒赏、恩惠、笼络,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被赐姓者来说,则是一种莫大的荣

誉,会使全家全族感到无尚荣耀。唐朝皇帝赐姓之风,盛于以前咨朝,自开国皇帝李渊开始,

至末期的昭宗李晔,一直绵延不断。

李勤(594-669),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东南)人。家富有,

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渊任为右武

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单名绩。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在隋朝任屯卫大将军,唐高祖李渊入关后,率众归唐,被授宗正卿,

封应国公,赐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原在隋朝做官,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献款,被任为灵

州总管,后又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刘黑闼起义,因有功,被赐姓李,封夷国公。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时功臣安兴贵的后裔,原名重璋,善骑射。唐玄宗李隆基

以其战河西有功,为他改名抱玉。安禄山叛乱时,安抱玉镇守南阳,上书朝廷,说耻与逆臣

安禄山同宗,要求改姓,于是唐玄宗赐他姓李。

李忠臣,蓟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时从军,憨直不通书,但努力奋斗,因有战功,被唐肃

宗李亨赐姓李,赐名忠臣。

李国臣,河西人,本姓安,膂力过人,积功升任云麾大将军,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

李宝臣,奚族人,原为范阳守将张锁高的养子,名忠志,字为辅,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部属,

随安、史叛唐。761年,史思明死,他献恒、赵、深、定、易5州,唐代宗李豫升他为礼部

尚书,赐姓李,赐名宝忠,封赵国公。

李光进,其祖先为河曲(今青海省东南境黄河曲流处)羌族,姓阿跌氏,唐朝贞观中期内属,

以其地为鸡田州,光进随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有功,于大历年间被唐代宗李豫

赐姓李。

李元谅,安息人,本姓安,少为宦官骆奉仙所养,冒姓骆,名元光,勇敢有谋略,唐德宗时

与李晟收京师,贞元年间因守备有方,避免了一次与吐蕃的战争,被赐姓李,赐名元谅。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简,以功累官横海军节度使、沧德棣州观察使,被唐穆宗李恒赐姓李,

赐名全略。

李茂勋,回鹘(即回纥)族阿布思后裔,降唐后,受到兵部尚书张仲武的重用,后因积功较

多,被唐宣宗李忱赐姓李名茂勋。

4、改自林姓,在福建闽南一带有一望族李林氏,众十万,为明代时福建泉州晋江的一支林

姓人为了避祸的缘故改姓为李,有载“清源林李宗谱”。与林氏同奉文财神比干为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

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

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

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

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

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

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

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

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

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

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

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

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

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

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

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

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

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

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山西:陇西家乘,静乐岑城李氏族谱四册。

河南:汝州李氏祖谱一册(汝州李氏应该属于郡望中的“南阳郡”)

福建:的清源林李宗谱

五、家族字辈

1、衍庆堂萍乡衙前李氏三河派(一世祖为唐西平忠武郡王晟公)

一学观成正道廷,炳垣锦耀日维新,文章报国风声远,忠孝传家天性真,竹帛名垂推旧籍,

王侯位显拔群伦,西平世泽三河衍,霞蔚云蒸席上珍。

2、山东郓城李氏

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

3,廣東李氏始祖李棟三房道全李公班聯(李棟為西平王李晟之十二世子孫)

高第開基廣,衍雲(礻乃)偉業,始興樹績允,彰家國宏猷

六、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

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

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

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

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

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

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

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百家姓之李姓家族起源

本文发布于:2024-03-15 00:4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34804161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家姓之李姓家族起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家姓之李姓家族起源.pdf

标签:中国   一带   开封   福建   氏族   相当于   河南   陇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