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4 20:47:0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as的用法总结)

东台传统文化

东台传统文化

东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既有东台发绣、董永传说、渔民

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有酥儿饼、鱼汤面、陈皮酒等传统美食,还有溱东大鼓、

许河杂技、渔鼓道情等一批源于基层、源自生活,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的民俗文化艺术特色。

1、董永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

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

而萌发爱情。她不顾天宫戒律森严,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并帮助丈夫成功赎身。在我市

目前有辞郎河、老槐树、董贤村、肝肠河等80余处地名与董永传说相关。

2、海春轩塔

西溪沧桑越千年,古塔雄姿今依旧。位于西溪景区的江苏第一古塔海春轩塔建造于唐

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像一位远古的老人屹立在泰东河畔,向人们讲述

着千百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传承着大美东台的文明。渔民们又称此塔为“定海神针”、

“镇海塔”。

据清嘉庆年间《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传为唐尉迟

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公元约640年海春轩塔建成,其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

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常有海难发生。尉

迟敬德母亲心地善良,嘱咐他今后如有能力,要在这里建座灯塔,让渔民出海能辨别方向。

发迹后的尉迟敬德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在西溪建塔。

1

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

龛供奉神像。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海春轩塔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工匠们用青砖加

糯米浆砌筑,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

3、东台发绣。

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奇葩。发绣,取妙龄少女秀发绣制而

成,为世间唯一带有人类生命符号艺术,银针代笔,匠心成画,工艺精湛,风格典雅,誉

为“天下一绝” 。发绣以少女头发为载体,倾注众多情感因素、人文背景、个性特征,是

生命符号艺术。通过胎毛绣、夫妻结发绣、成年绣、金婚绣、老人绣承载人类的情感表达

方式。以绣为媒,东台发绣人先后5次走近央视,数十次获国家级大奖。发绣,源于虔诚,

传递虔诚,延续虔诚,捧现虔诚,并且,将会一直以虔诚传世。

4、溱湖刻纸。

溱湖刻纸派生于民间图画和剪纸,源于南宋未年“拜香亭”活动。亭上用很多图画和

剪纸形式,陈列岳飞的图像,进行拜祭,拜香亭活动中的图画和剪纸也随着艺人的创造逐

出形成溱湖刻纸工艺。溱湖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作品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其人物和环境古今中外无所不及。溱湖刻纸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匀表现出浓

郁的民间特色和时代色彩,先后在省内外获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专题介绍,

溱湖刻纸是民间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5、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

2

食用,可强身健体。这是因为东台鱼汤面在汤料上,选择了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

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

丰富,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6、酥儿饼。从里到外层层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开的金菊,故又叫“千层酥”。酥儿

饼除了包有用赤豆沙、桂花和蔗糖调制的甜馅外,还可包入用鲜肉、葱花、盐和味精调制

的咸鲜馅,具有入口酥松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点,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是“吃着打嘴也

舍不得丢”。

7、根雕。

根雕艺术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注生命于枯木的美的艺术。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

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

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

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

术”或“根艺”。

8、麦秸画。具有特殊的表现力,麦秸画艺人刘用明广泛吸收现代绘画的艺术手法,通

过精心设计,改革工艺等方式,不断拓宽麦秸画的艺术表现范围。大胆吸收国画、版画、

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制作成古相典雅,富丽堂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的手工艺精品。

江苏东台习俗

3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最南端,由盐城市代管的县级市。东台区位优势明显,

已经融入上海两小时经济圈。东台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黄海明珠金东

台”的美誉。

1、 开船习俗

满载会与满载酒

旧时,渔民们在汛期出海之前,要举行贡会,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

因此又叫满载会。下海若能满载而归,便认为是龙王发了慈悲,船主须备足酒菜,拜谢龙

王。然后全船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称之为满载酒。此俗已延续许多年,直至现在,渔

船出海归来,家家都有饮酒放鞭炮的习俗。

2、开网门

每年的正月初,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开网仪式。 这天船主装点香烛、恭奉三牲

(猪头、鸡、鱼),船主领头,阖船渔夫人人跪拜海神,祈求出海平安,然后,众船民在

船主家吃“满载酒。酒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仪式: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海滩上,请一

孕妇在网上剪2--3个眼,然后再拖网上船,起锚开航。开船是,先将船调个头,谓之

“攘风”。无风是,船老大站立船头,领头高喊“哦嗬嗬哦嗬---嗬”,叫做唤风,说

是风在天上转,船上要人唤。

3、 三月踏青

农历三月,平原水乡已是草长莺飞,水和土柔。丽日春风之下,桃花绿水之间,度过

4

了严冬的人们纷纷来到郊外田野,嬉戏闲游,踏青漫步。 三月三,晋化称上已节。《周

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衅浴,就是用香草熏汤沐浴。春秋时,郑国于

三月上旬之“已”日,男女偕同来水边,执兰招魂,戏谑恋慕。到汉朝,官吏定于上已之

日,“皆禊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疾”。上已节由此而形成。晋代以后,这一

节日改为固定日期,“多用三月三日,不复用已日”。过去,三月三这天,盐平原的百姓

们,无论男女老幼均可携手至河边举柳枝洒水嬉戏。有的带着风筝去郊外放飞,或在乡间

野外拔茅针,采野花,挖荠菜。尽情娱乐一天之后,夕阳西下时才带着大地的芬芳返回家

门。 如今三月三踏青的习俗虽已部分消失,但人们在三月三前后去郊外春游的却日益增

多。春日郊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了。美丽的三月三,源远流长,令人神往。

4、爆谷卜年华

时近春节,盐城的街头巷尾不时传出炸米的爆谷声。成群的孩子提篮挂兜争着炸炒米,

主妇和老人也不甘落后,凑合其中。他们兴奋的脸庞和欢声笑语,使人已置身于春意的氛

围之中。春节爆米花、卜年华的习俗不知源于何时。相传这是一个泊来品,由“洪武赶散”

时从江南传入境内的。明人笔记中曾有诗曰:“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

抛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粉红佳人觇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装饰诸儿女,数

片梅花插鬓斜。”各人所卜之事是否验灵,过后谁也不再去追问。年复一年,代代相传,

爆米花卜年成了过年期间的一桩趣事。人们见到这好似报春的点点小花,无穷的乐趣便在

其中了。

5、端午节吃红萝卜

东台民间有端午节吃红萝卜的习俗。相传,此俗源于清同治元年的端午节农民起义。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收编了原太平军林凤翔部下的一支叛军,其中有一个叫詹以安

5

的七品武官,自恃降叛有功,到处横行无忌,军纪极坏。同治二年,李鸿章派他带领200

多人,分乘10余条船到东台大丰一带收购军粮,船只停泊在“三昧寺”码头。这些镇压

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所到之处,无恶不作。东台地方官也畏之如虎,小心恭维,不敢有一

点怠慢。东台知县高风清,泰州盐运分司(驻东台)萧风孙,都不敢受理控告詹军的案件,

老百姓讽刺他们叫“高(风清)枕无忧,萧(风孙)遥自在”。詹军因此更加肆无忌惮。

一天,詹以安在东台十字街游荡,瞧见“沈记”熟食店有个姑娘长得美丽俊俏,顿时

心生歹念,命其爪牙将沈姑娘抢上船,肆意蹂躏。沈老汉与詹贼理,惨遭毒打,一命归天。

沈女悲愤交加,趁清兵不备,纵身投河自尽。沈女的母亲见状,痛不欲生,一头撞向三昧

寺石碑。这家4口人,只剩一个14岁的女儿。她来到县衙击鼓鸣冤,知县官官相护,非

但不主持公道,反将她投入监牢。这起冤案,激起了东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相约在五

月初五端阳节这天,以“关帝显灵”为掩护,数十万民众,一手拿钉耙大锹,一手举着红

萝卜头为起义标志,纵火焚烧詹军的兵船。这次起义,詹以安被起义军打死,兵船全部焚

尽,知县吓得望风而逃,人们打开监狱,救出了告状的民女。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胜利,

每年五朋初五,东台民间都要吃红萝卜此俗至今仍然存在。

6、清明门前插柳枝

盐阜农村历史上曾流传着清明门前插柳枝的习俗。 相传此习俗源于唐代。那时,农

民起义领袖黄巢在阜宁喻口(今施庄境内)筑城安寨,到处攻城夺地,斩杀贪官污吏。土

匪恶霸对他恨之入骨,造谣煽动说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有一次黄巢起义军在追杀

一个贪官时,途中遇一妇女背着个10来岁的大男孩,搀着个5-6岁的小男孩,跑得上气

不接下气。黄巢感到纳闷,心想,这人要是背着小的,搀着大的,不是省力吗?于是下马

问道:“你这个嫂子,为何不背小的搀大的,那样不跑得快吗?”妇人答道:“背上的大

孩是前母生所生,手中的小孩是亲生。前娘只有这么一条根,我以后还能再生,要是黄巢

6

追来,我就丢下手里小的,背上大的好逃命哪!”黄巢听了深受感动,便如实告诉妇人:

“我就是黄巢,专杀坏人,像你这样有德有义的好心人,我决不杀你!”妇人一听说面前

这个人就是黄巢,连忙下跪,哀求道:“你不杀我,你手下人也不杀我吗?”黄巢扶起妇

人叫她放心回家。

第二天就是清明节,为防止部下误杀,黄巢对那妇人说:“你在家门前插上柳枝作为

记号,我手下人见插柳枝的人家决不搔扰。”妇人连连磕头道谢,回家后,告诉全村子的

人,家家在门前插上柳枝,果然平安无事。从此,每年清明节,百姓们为祈求平安,便在

家门前插上柳枝,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6、祭张王

元末,大丰白驹场的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率领起义军,爱护百姓是有中皆碑的起义军

所到之处,对民众秋毫无犯。每攻下一座城府,便开仓济赈,除留军需之外,其余财物均

分发给贫苦的农民,因此,民间流传有“死不怨泰州(士诚),生不谢宝应杨(完者)"

的民谣。后来,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建立了明王朝。但是张士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抹

不掉的,人们想方设法纪念他,为掩人耳目,西团.白驹.草埝一带民间将历史上沿袭的

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的习俗,改为明祭“王”暗祭“张王”。

这一天晚,家家户户的门槛外摆一张祭桌,上置一盏用蛤蜊壳做成的香油灯,内浸几

根灯芯,两边各置一支蜡烛,前面点香。一时,光影摇曳,香烟萦红,男女老少磕头跪拜.祈

祷:“惩奸除恶,普渡众生,家家祭祀,张王安康。”祭祀完毕,人们便相约来到一处预

先搭好的员门下,手持枝蔓芦柴,在顶端缚上一柱香,香的末端系上一束鞭炮,待香慢慢

燃尽后点着鞭炮,须叟间,火花四溅,像夜空繁星闪烁。据说,这便是“张王睁眼观察人

世。”接着,人们尽情地吹奏箫笙.唢呐等各种乐器,汇成壮阔的声浪。据说此景象征着

7

当年张士诚一呼百应,带甲数十万的浩大声势,也象征着百姓怀念张王的感情如江河行地,

永久不息,这种祭奠活动,每年一次,每次持续到午夜时分。农历七月三十祭张王的习俗

在大丰一带流传了几百年。

现在东台文化三张名片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发绣艺术之乡、江苏省少儿二胡艺术之乡

1、二胡之花欧洲绽放

东台二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次在省以上各类赛事中获大奖。2005年,少儿二胡

齐奏《阳光灿烂》获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2006年,二胡齐奏《水乡三月天》获省

“五星工程奖”金奖;2007年,《水乡三月天》参加全国群星奖初、复、决赛,获群星奖

表演奖。

2007年7月,该市组织少儿二胡艺术团赴德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等

欧洲五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演出10多场,受到了国外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这

次艺术交流是东台文化艺术第一次大规模受邀走出国门,既对外树立和展示了东台文化形

象,也展示了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风采。

2、书画艺术海外溢彩

东台书画艺术源远流长。现有省级书画家30多名,国家级书画家6名。曾多次到许

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2007年9月,应台湾省宜兰文艺作家协会邀请,书法家王

湘平携子王汉闻,再次赴台湾宜兰、台中、台东等地,举办“两岸文化交流——大陆金奖

8

书法家王湘平、王汉闻父子书法联展”,并到宜兰市高级中学、罗东高级中学等十几所学

校讲学并示范表演书法。在这之前,王汉闻的书法作品获得了“冰雪情”全国师生书法绘

画摄影展金奖、第四届“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书法类金奖。

2006年9月,在台湾省宜兰文艺作家协会邀请下,14岁的王汉闻和他父亲王湘平先后在

世结福德庙、罗东博爱医院举行了书法展览和义卖。

今年1月15日,该市花鸟画家陈壮平应马来西亚慧文化艺术中心邀请,在金河商业

大厦进行艺术表演和书画展销活动,历时一个多月,为“书画之乡”再添光彩。

9

东台传统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20: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20429160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台传统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台传统文化.pdf

标签:艺术   东台   人们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