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给我一碗小米粥)
宋词与宋代文化
“宋代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而其外延又至为宽泛,这里试图从与文学
相关的角度对它进行描述性的阐述,让大家粗略地了解一下宋词与宋代文化之
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学的体认。
一、宋代文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宏观地把握宋代文化的特质:
(1)、宋朝一开国就没有唐朝那种宏大的气象,唐朝一建国就开疆拓土,
将自己的版图向北、南、西不断延伸,宋朝开国后自始至终就没有办法收复北
方的幽燕与南方的交州(今天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此处指越南北部),而且
北宋一直受到北边的辽、西北的夏,南宋又一直受到女真(金)与蒙古的威胁,
宋朝与这些外族政权从开始的称兄道弟到最后的纳贡称臣,这是宋代上至皇帝
下至士人内心难以言传的隐痛与屈辱,陆游的一首诗歌标题道尽了所有宋代人
黄粱美梦——《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失地》,可惜“尽
复汉唐失地”的确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他到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爱国主义的诗词都特别兴盛。
(2)宋朝不仅国家的版图从前朝向外扩张转而向内收缩,宋朝士人的精
神世界也从盛唐人的开朗张扬变为内敛退缩。唐朝“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
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且不说李白夸耀自己“杀人红尘里”,即使文雅
的王维也高喊“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宋代文人完
全没有这般粗犷,逐渐变得内向、细腻、敏感,他们的心胸也没有唐人那般阔
大,器宇也没有唐人那般轩昂,气势当然更没有唐人那般豪迈,他们逐渐变得
越来越狭隘、萎靡、甚至有点颓唐。
(3)由于民族和国家在现实生存上一直受到威胁,长期以来入自我中心
的天下主义遇到挫折时,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北宋的石介写了现在
最早的一篇《中国论》,文人们为了民族的自尊和自存,凸显汉民族的优越与汉
文化的优越。宋代理学的兴盛也与士人强调自己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关。
由于内向,由于焦虑,由于敏感,宋代走向伦理主义,也就是生活和观念中极
度高扬道德伦理,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守节事大”这样极
端严峻的伦理立竿准则。这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冲突与紧张,也造成了人们
人格的普遍分裂。
(4)宋代商业的繁荣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大都市的形
1
成也带来了人们对娱乐的渴求。市井生活不仅提供了新题材,创造了新的生活
方式,也创造出适应这种生活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二、宋词与宋代文化的内在联系
(1)宋词的文体特征与宋人的心态
宋词之所以能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是因为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最
能适应宋代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既是宋代文化的产儿,也是宋代文
化的代表。
词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
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
眇”即精致微妙,“宜修”即恰到好处。晚唐五代词人喜“逐管弦之音为侧艳之
词”(《旧唐书·温庭筠传》),题材不出于男欢女爱,词境只限于闺阁园亭,词
风因而也婉约细腻。由于词的长短句式、音调节拍以及配乐可歌的特性,使它
长于表现一种婉约细腻的女性美,即使后来苏辛的豪放词,必须豪宕之中蕴韶
秀,刚健之中有柔婉,如果只一味的刚健和豪放,那词不近于叫嚣就失之浅露。
说白了,词作为一种文体的审美特征是婉约的女性美,细腻柔婉是它的正宗,
刚健豪放是它的变调。
晚唐五代和北宋前期的词人对词的体认也应证了词的这文体特征。如五代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
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晚唐五代词是写给歌妓舞女们唱的,
使她们更加妖娆可爱,更加性感动人。欧阳修在《采桑子》词的序中也说,自
己填词也不过是“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细腻柔婉这一文体特征与宋人内向、细腻、敏感精神状态一拍即合,宋词
将宋人细腻敏感到近于神经质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先的《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
诸般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张先[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
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暖”而说“乍”,“冷”而言“轻”;风吹影动以“弄”字来刻画,风吹角响以“醒”
字来形容,体物既微妙,下字更精细,抒情也含蓄有味。
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
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寒”决非刺骨如冰,只是“轻”而已;“阴”也并不晦暗,只是“晓阴”罢了;“飞
2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8: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13051160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词与宋代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词与宋代文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