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

更新时间:2024-03-14 15:31:4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性字开头的成语)

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

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

春节的故事 篇一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

打算。一天,他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

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

一遍。

万年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祖乙,对其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感到有道

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

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

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

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

叫春节吧”。

第 1 页 共 5 页

春节的故事 篇二

从小年说起吧,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

六,去割肉,二十七~~~~~”,过小年的那天晚上,把新买的灶王爷贴到厨房里,桌前贡

着糖瓜,核桃等各种水果。其实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糖瓜,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

省得他到了天上,说你的坏话,灶王爷两边的对联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二

十四“大扫除”,一般讲究的人家都在这一天把房子清扫、粉刷一下,打扮一新等过年。

二十五开始蒸馒头、烙饼,过年的馒头有时都要做上百个,可以吃到正月底,还可以

拿来送给回家过年的外地亲友,这种绿色馒头现在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了。蒸完馒头,做

豆腐,做年糕,炸丸子,煮猪肉,赶大集,买年货,因为在早时候,过了年,不出正月,什

么都没有卖的,所以年前都得备好,不像现在,大年初一,商场超市照常营业。

大人们忙得团团转,小孩子就扯着劲的玩,而过年,最好的玩物就是鞭炮,按习惯,

过小年放一支鞭炮,大年放一支大点的,另外大年三十上祖坟还要放一支。

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煮“百年饭”,就是用小米煮半生不熟的,只要米饭不要汤装成尖

尖的一碗,再在米饭上面点缀上红枣,还要在碗中央插上一棵摇钱树,挂上不同面值的纸

币,顾名思意就是家有摇钱树,财源滚滚来。从上午开始家人就要开始“做供碗”,就是

把过年用来摆供的熟食炒的炒,煎的煎,还要贴对联,贴门笺(门笺,俗称“拦门钱儿”“过

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

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

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幡胜到门笺,从

第 2 页 共 5 页

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

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

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

多样变化的穗状。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还要准备红烛,

供香,一家人忙里忙外很有年味。

下午男子要随整个家族的人去隆重的祭祖,女人开始包水饺,这个水饺也是有讲究的,

要是素馅的,还不能太大,说大了家里容易出大脚女。饺子里还要包上钱(寓意来年发财)

枣(越过越好)年禚(生活节节高)糖(生活甜蜜)。

天黑之前还要迎财神,挂灯笼。之后同一支的家人就在一起炒菜喝酒,看晚会。春节

是中华民族一个传承了几千年历史,有着深深文化根基的节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年味

却越来越淡了。

鞭炮声越来越少,礼仪越来越简化,过去对穿新衣、戴新帽、压岁钱、年夜饭的渴望

也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相近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大行其道,搞得红红火火。

关于春节的故事 篇三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

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

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

第 3 页 共 5 页

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

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

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

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

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

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

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

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

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

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

“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

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

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

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

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

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

第 4 页 共 5 页

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

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

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

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

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

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

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

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

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

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

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

变成了年糕。

第 5 页 共 5 页

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5:3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01505160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pdf

标签:年糕   灶神   人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