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松子有什么营养)
‘‘文化工业”下的当下文学论争剖析(一)
论文关键词】“文化工业”文学论争著作权名誉权
论文摘要]结合网络在当下中国的超常发达,运用“文化工业”理论剖析
当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学论争的特点,指出“文化工业”下的商业资本的统
治本性淹没了文学所必需的创造个性和文学论争所必需的独立公正立
场,使得环绕著作权和名誉权的文学论争成为当下“文学场的可怜点缀
和可笑搭档。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这两句诗倒恰能形容当下
以文学为名的产品在印刷工业履带的轰鸣声中和不间断的拷贝下传声
里的生产状况,虽说是万紫千红,却总如粗浅小草,让人纷乱摇头,
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感受。又种种以文学的名义引起的前赴
后继的文坛纷争,也如迷眼繁花,徒有热闹的虚假表象,而少理性的
真正论争。不能不让人感到:当下的大部分“文学”一边盗用历史上的文
学名义,一边还要求新时代的赐福;而当下大部分“文学论争”,也早已
脱离了漫漫复古长路时和萧萧革命征程中所凝结而成的主体担荷价值
和严肃人文精神,而成为茶余饭后以资笑谈的娱乐新闻。而这,正是“文
化工业”赋予当下文学论争的角色—成为“文学”场的可怜点缀和可笑搭
档。
虽然过往历史上的文学论争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它们颇多政治立场、
意识形态、阶级划分等场外因素的干扰,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关于
文学本体的文学论争—古代往往和政治的党争和儒学等意识形态的纷
争相连,现代和科学与革命、抗日与救亡等时代主题相连,从新中国
成立到上个世纪so年代,阶级斗争、路线划分等政治立场术语又成为
那段时期的主宰—二个时代一脉相承了文学为政治、伦理、教化、风
俗等服务的主流言说立场。但我们见到的一个显著事实是,经济利益
从来没能成为文坛流行话语权的主宰或潜主宰,即使在号称半资本主
义的现代中国。而这种状况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步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阶段后有了巨大改变,在当代中国文坛失去了“轰动效应”(实际也是政
治效应)进人了多元化时代的同时,文学论争也进人了以经济效益占主
体的多元化时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与世界的文化
交流日趋同步,特别是以手机、网络的超常发达为显著标志,文学的
商品化人娱乐化特征日益凸露并放大,成为有目共睹的现象。当下的
中国文学真正进人了西人所谓的“文化工业”时代,而“文化工业”笼罩下
的当下文学论争,也就呈现出与前所有社会制度不同的以经济利益为
驱动的新特征。
“文化工业”这个概念最先为瞿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一书提
出,其意本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电影和广播……它们称自己为工
业。.,ro据归纳,“文化工业”的基本特点是:倾向于反人本主义,消灭个
性的存在;艺术风格趋于“同一”,是一种机械的再生产;实质是商业的市
场效益和利润原则驱动着文化产品的生产目的;而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为大众娱乐消遣。cz}作为文化工业生产中重要一枝的文学,于此再难
顶起艺术的神圣光环,而成为“机械技术”社会背景下的“复制”品:个性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5:0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400087285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化工业”下的当下文学论争剖析(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化工业”下的当下文学论争剖析(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