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摘 要: 在依据什么标准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其争
议在中国古代业已存在,宋代围绕改革科举制度的“取士”论
争显得十分尖锐。到底是依据地域或者地理差别有区分度的
灵活多样的分路取士,还是不分地域无差别地全国一张试卷
“一把尺子”凭才取士呢?以司马光与欧阳修为代表的双方各
持己见,互不让步。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复制”和再现,
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当下的高考划定分数线和录取过程中,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怎样更理性更客观地解决此类问
题?可以从宋代的取士争辩中获得启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分路取士 凭才取士 宋代论争 当代启示
宋代统治者在吸取安史之乱和五代分崩离析历史教训的
基础上,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十分重视科举考试,
引导社会“士心所向”。甚至宋帝真宗亲作《劝学诗》砥砺士
子勤勉读书和专攻科举。其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
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
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皇帝力推,国家重用,
人心所向,名额增加,蔚然成风。在以什么标准取士和选取
何等规格的人才问题上,或者说是凭才取士还是分路取士问
题上,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争论很激烈,其代表人物就是
司马光和欧阳修
一、司马光与欧阳修的“取士”观之争
人才问题是国家治理中的大计,怎样考试和选拔人才涉
及国家的诸多层次和诸多方面,最接近和最受影响的就是教
育体系和官员的任用机制。司马光主张“凭才取士”,欧阳修
坚持“分路取士”,各自力求寻求理由以说服统治阶层,达其
“目的”以影响社会和世人
1.司马光分路取士的基本观点
司马光主张分路取士,他认为:中国文化发展不均衡,
仅仅依据凭才取士,便会出现考取人才的额员在地域上的严
重不均衡,被取士人出于京师、国子监,而使一些偏僻之地
的举子滋生冒籍、买监牒等陋习恶习。1066年,司马光在
《乞贡院逐路取人状》中阐明观点,批判了“凭才取士”制度
(1)科考致使名额分配不均。国家科考,应从基层举荐,
“国家间岁一开科场,诏下州郡,使之乡举里选,遣诣京师,
复试于礼部。虽幽远之士,咸与其进”。事实上情况远不及此,
名额截然悬殊。他指出:“然而天下发解,进士到省,常不下
二千余人,南省取者,才及二百。而开封国学锁厅预奏名者,
殆将大半。其诸路州军所得者,仅百余人尔。”因此,司马光
认为名额不均致使科考不公,“于臣愚见,似有不均”
(2)助长“追趣时好”不正之风。司马光提出:“盖以朝廷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5:0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99613285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