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14 14:58: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我找回了勇气)

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

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

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包玉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

包玉泉

(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出现了三大著名的政治思想流派,即马克思主义、胡适实

用主义、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这三大流派的论争谱写着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同时并深刻地

影响着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其在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上进行了激列的争论,突显了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与时俱进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肯定

其他政治思想流派也从反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且他们思想中科学的方面我们可以抽

象地继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胡适实用主义;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论争;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1-0089-02

中国古代先秦政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治思想自由发展

的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政治流派都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当时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思

想,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最瑰丽的文化珍宝。其中儒家文化主导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

多年,直到今天其精华部分仍是社会道德规范遵循之本。

其后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也出现过相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景象。辛亥革命

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但它没有完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彻底解

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胡适实用主义、中国基尔特

社会主义、中国无政府主义、新三民主义等诸多政治思想流派在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上激列

的争论。这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及与时俱进性,极大地促

进了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让国人知道只有将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才是适应现代中

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才是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正确选择与出路。

从以上两个时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趋势和逻辑思维因果关系层次来看,中国古代史上

先秦政治思想史的论战突显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他思想的闪光点,如墨

家对于社会的关注,法家的法制和公开、公平、公正,道家的对于个人的关注和人格尊严,孟

子对于自然的关注等等思想,都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应用于社会的发展,因此真正做到

“古为今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同样,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诸多思想政治流派的论争都

从反面或侧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但其他现代的政治思想也有它的闪光点,我们

应该吸取它们的精华部分来服于今天的国家。下面将具体论述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三大争论

的内容、结果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一、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和现实意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又译作“行会社会主义”(基尔特是英文guild的译音,意即行会),

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蒂·霍布逊,柯尔·罗素后来成

为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鼓吹者①。对于阶级和革命而言,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否认国家的阶级性,

反对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反对暴力革命,鼓吹和平主义,认为可以“和平地”用基尔

特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相反,马克思主义则承认阶级性,认为全部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

历史,必须用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在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中,基尔特社会主义由于不适合社会的发展

而败下阵来,但其思想中仍存在一定的科学成分,能够服务于今天的社会:第一,基尔特社会

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产业自治。从发展的角度可将其理解为企业自主经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这样有利于有效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第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国家资本,成为国家控

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经济组织的来源之一。第三,梁启超在《复张东荪论社会主义运动》中提

到:“为了预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对立尖锐而引发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提出调和劳资

矛盾的改良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采取‘矫正态度和疏泄态度’,即用‘政府的立法’等手段,

‘警告资本家,唤起其觉悟’,使其‘常顾及劳动者利益’。”②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蓝公武在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中提到“对工人采取‘救济的政策’,即‘用社会主义立法手段

规定劳动法规、劳动保险,增加工资,减少时间等等’”③。以上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劳资矛

盾改善的诸多措施,如工人的权利增多,工人可以参加股份等;同时也强调法律对于宏观调控

的作用,即用法律规定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来缓和阶级矛盾,从而保障国家制度的巩固。这

些都可理解为基尔特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第四,张东荪在《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

乎?》中提到:“经济为人群之生活;政治为人群之组织。有人群以上不能无生活,有生活则

非有组织不可。故生活的原则在平等;组织的原则在自由。惟人于生活与组织以外,尚有精神

生活,即文化是已。文化须向上不息。故弟以为吾人理想之社会必为平等、自由、向上三者平

均发展之社会。”④今天所提倡的“平等、自由、人权”的核心理念是以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主

张为标本的,换言之,张东荪的“平等、自由、向上”的主张为今天的“自由、平等、人权”

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第五,罗素先生观察中国未久,即已洞见症结。其言曰:“中国目

下之所急者首在教育,次则实业。”张东荪认为:“特教育与实业有关,实业之兴办虽不限于

资本主义。”⑤恽代英撰《未来之梦》一篇,述其一生之志在乡村教育与乡村实业,而于实业

之举办则采资本主义之办法,以贯彻社会主义之精神⑥。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现代的基尔特

社会主义实业发展符合了邓小平提出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张东荪的“实业

之兴办虽不限于资本主义”和恽代英《未来之梦》中的实业之兴办则采资本主义之方法,放到

今天来讲,它则成为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发展的方式,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从《未来之梦》中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实业中,可以推论出今天我们国家推行的乡村教育、三农

问题与和谐农村建设。中国现代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观点中有注重农业建设的思想,这一点符合

今天中国的根本问题即经济建设问题。经济建设的根本在于农村经济发展,这样才促进扩大内

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基尔特社会主义的精华部分,为今天我们的政策和思想

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和启发。

二、马克思主义与胡适实用主义的争论和现实意义

实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实用主义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

20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国广为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皮尔斯,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还有詹姆斯·杜威是稍后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是一种主观“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唯

一标准是“实用”,对自己有用就是真理,是否合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不管。因此,为

了达到其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实用主义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由胡适介绍到中国来的,其《实验主义》一文对西方实用主

义思想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同时也是胡适哲学思想的自我表白。这篇文章充分地表露出他哲学

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他强调真理的具体性和相对性,而否认普遍性和绝对性,

这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认识论对立的,这种对立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问题与主

义之争,争论的实质是用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胡适实用主义认为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和毒害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否认

社会有“根本改造”的可能性,反对阶级斗争,主张对社会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这是中国解

决问题的出路。胡适告诫中国人特别是关心社会改造的人要“多少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蓝公武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的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封建制度和外国侵略

者之间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是阶级斗争。

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仍可以看到胡适实用主义的科学部分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第一,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非常注重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避免了纸上谈兵以及

不务实际的思想,今天的社会可以借鉴这种观点来解决具体社会问题。21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如

经济发展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外交问题、权钱交易腐败的问题、经济犯罪问题、贫穷落后问

题、农村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居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

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到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可理解为首先

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将社会问题解决的结果公之于众,让人民来监督社会公共问题。引进

外国先进的文化、科技和管理经验,并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服务。整理国故在今天而言

就是清理阻碍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各种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文

化建设的趋势。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经济全球化为载体的政治和文化因素都在全

球范围内碰撞和融汇,再造文明则显示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第三,新思潮

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今天的中国社会建设中许多的社会问题要适度(公开、公平、公正)

地评判,这样有利于我们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四,胡适非常赞同来勃尼慈的“社会的不朽

论”。社会的生命,无论是看纵剖面,还是看横截面,都像一种有机的组织。从纵剖面看来,

个人造成历史,历史造就个人。从横截面看来,社会的生活是交相影响的,“个人造成社会,

社会造就个人”;社会的生活全靠个人分工合作,但个人的生活,无论如何不同,都摆脱不了

社会的影响⑧。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发展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的主体

是人民”的观点,这对当今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人生意义等的理解有宝贵的借鉴意义。第五,

胡适在学术研究方面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并提出“没有证据,只可悬

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⑨。在今天看

来,胡适提出的研究方法仍有一定的科学性,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或研究人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做学问,无大差失;用这种实证的态度来做人处事,我们的思想就不会被人牵着走。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胡适实用主义的争论虽时过境迁,但我们在肯定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伴随马克思主义成长的各种思想政治流派仍可为我

们所用,并且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 释:

①③⑨高军.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62,191,156.

②梁启超.复张东荪论社会主义运动.改造(第3卷第6号).中华书局,1921-2-15.

④张东荪.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解放与改造(第2卷第14号).北平新学会,

1920-7-15.

⑤张东荪.教育与实业.东方杂志(第17卷第22号).商务印书馆,1920-11-25.

⑥恽代英.未来之梦.新青年(第8卷4号).上海群益书社,1920-12-1.

⑦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海群益书社,1919-12-1.

⑧胡适.社会不朽论.胡适文选.上海亚东图书馆,1931.16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4:5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99533285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争之剑——管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论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意义.pdf

标签:中国   社会   问题   发展   政治   思想   社会主义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