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农电工)
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有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常规教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重与思考,纷纷提出了当前我国幼儿
园常规教育中存有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常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偏差。一些教师在常规教育的观点存有偏差,有人指
出了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出现的四种不良的常规教育类型: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
型。有的教师把常规教育视为以管理为目的,结果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的行为实行控制的
过程。还有一些教师则是漠视常规教育,认为常规教育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性和愉悦性,所
以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导致了班级秩序的混乱和无序。而在常规
教育方式上,一些教育者以说教为主,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很少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
所以,一旦孩子出现“违规”现象,教师采用的手法往往比较简单和粗暴,只会批评、命
令、说教、惩罚等。
2、不适当的常规教育产生幼儿爱告状现象。有人分析幼儿爱告状的原因是幼儿
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时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的行为,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
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
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3、不当的常规评价对幼儿自我意识产生不良影响。有学者提出,因为学前儿童
尚处于“他律”为主的阶段,幼儿对于自我的理解受到幼儿园常规评价的影响,进而影响
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在幼儿园里,很多捣蛋分子是因为经常违反常规遭到老师的批评和
否定,自我意识产生了矛盾而导致儿童暂时性的习得性无助,而最终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认为自己就是坏孩子,最终变成了问题儿童。所以,学者指出,教师作为常规的代言人和
实施者,教师在使用常规评价幼儿时,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幼儿实行客观全面的评
价,鼓励与肯定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强化幼儿对自身的认可,形成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
进而提出积极的自我期待,实现积极自我界定与积极自我期待的良性循环。
4、强调权力和外控的常规教育削弱幼儿对规则的内化。首先,以操作性条件反
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纪律注重的是儿童的外显行为,却很少能注重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其
次,以权力为基础的纪律更多的导致学生的外控,因为强调权力的控制策略仅仅改变了学
生的外显行为,而没有触及到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认知因素,对儿童态度的转变和规则的内
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成人在施加影响时过多依赖权力也会起到消极的示范作用,
经常受到惩罚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会倾向于使用强制性的方法强迫他人。第三,以权力
为基础的纪律会破坏师生关系,儿童的反抗行为常常会招致成人的气愤、批评甚至体罚,
而成人的说理和建议则与儿童的协商等相关。第四,在纪律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双
向的,学生对外在监督与控制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教师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持续升级。
5、行为主义管理方式导致幼儿失范行为增多。有学者分析了幼儿在集体教学活
动中失范行为屡禁屡为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管理措施不当。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
失范行为时,教师通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提醒、警告、直接制定和移除干扰
物等管理措施,这些方式均为外部强化手段,意味着教师并为深究幼儿失范行为背后的原
因并实行针对性的处理,这折射出一种典型的行为主义管理观。虽然行为主义管理方式收
到了即时的效果,但因其治标不治本而必然导致幼儿的失范行为反复出现。其二是教学活
动组织方式及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要求幼儿静坐,以及活动中的物理环
境设置不当,易诱使幼儿失范等。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他们对幼儿的规则教育中强调应重视儿童内在动机的常规教
育,常规教育方式的不当会影响儿童将规则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所以,教师应把握控
制行为主义方式的合理性,以免对幼儿造成消极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3:4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94935160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