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线描画鱼)
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范文(精选6篇)
【篇1】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目的:
1、尝试大胆举手发言,不害怕。
2、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
片段:在今天的语言活动《看云去》开展之前,我把某某请到了身边,
拉着她的小手,亲切的与其交谈。我问:“某某,喜欢上管老师的课吗?”
她微笑着点点头,“管老师可喜欢某某上课时认真的样子呢,管老师一直
希望能看到你举手发言,好想听某某回答问题,你愿不愿意呀?”她说:
“愿意。”“恩,管老师最喜欢在课上积极动脑,大胆举手发言的孩子了,
你认真听清问题,想到了什么就可以举手说,大声的告诉大家,即使说错
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大胆地表达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吗?”她点点
头。在活动中,当问及:“你刚才看到的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和
“如果请你把云朵画下来,你准备怎么画?”时,某某也积极举手,终于
能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大大的突破,我及时用她喜欢的图
形宝宝奖励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某某是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平时就默默无闻,多数只与固
定几个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更难见到她举手发言,有时被点到名字
后,就一副害羞的样子,站着不说话。平时我也力图不断的引导她大胆回
答,却多是以失败告终。
指导策略
1、我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当然今后我也会继续持之以恒地鼓励支
持王静,帮助她形成积极动脑,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相信她的自信心会
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逐渐建立,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不同发展、表现、
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支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2、借助这个实例,鼓励教育其他不敢大胆表达的孩子也要积极勇敢,
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
【篇2】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班级:某某
记录人:某某
姓名:某某
性别:某某
时间:某某
地点:某某
行为表现
今日开展了“我当小厨师”的种植活动,孩子们尝试制作凉拌萝卜丝。
徐某某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萝卜丝有两种不一样的形状,觉得十
分的好奇。“为什么都是萝卜,但萝卜丝的形状不一样呢”经过他的提醒,
周围的小朋友也开始意识到了,他们一齐讨论寻找答案。
教育过程
徐某某小朋友和同组的小朋友一齐尝试让大萝卜变成萝卜丝,但他却
发现萝卜丝的形状都不一样。他仔细观察旁边小朋友刨萝卜丝,两个眼睛
一眨也不眨,大大萝卜,经过刨子的小孔,就变成了一丝一丝的。不一样
的小朋友刨下来的萝卜丝,粗细是不一样的。饶渔刨下来的萝卜丝都比较
细,孙某某刨下来的萝卜丝比较粗,并且比较长。“怎样会这样呢”他的
心里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继续观察,发现饶渔手里的萝卜比较小,
并且皮上的有一点皱;孙某某手里的萝卜比较大,水嫩嫩的。湘君也和他
一齐观察,她也有新的发现:饶渔在刨萝卜丝的时候,轻轻地擦过刨子的
小孔,但孙某某用了很大的力气刨萝卜丝。
他们把自我的发现告诉了对方,自我有来尝试再次刨萝卜丝。第一次
找一个小小的萝卜,用很小的力气来刨萝卜丝,他看到萝卜丝真的是又细
又短;第二次找了一个大一点的萝卜,这次他用比较大的力气来刨萝卜丝,
萝卜丝变得又粗又长。他们一齐找到了答案,高兴地拍起手来。
效果
徐某某是爱动脑思考的小朋友,他常常能仔细观察,经过探索活动寻
找自我想要的答案。这次对萝卜丝的不一样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遇
到了问题能主动与同伴交流,集合同伴的力量一齐观察,寻找答案。最终
经过观察、交流、实验等方法,他和同伴找到了造成萝卜丝粗细、长短不
一样的主要原因,从心理上满足了探索的欲望,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在
种植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多观察,发现值得孩子探索的一些细节,从小处
让幼儿常常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带动幼儿进取主动参与到种植活动中
来。
【篇3】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时间:20某某年3月
地点:教室
人物:袁某某
资料:语言(V)动作(社会性情感(社会性发展
袁某某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个性喜欢回答问题的孩子。每次活动时,
她都能用心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老师,我来说。”
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已的意见。这天的科学
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袁某某却高
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
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分析:
袁某某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动手潜力强的聪
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
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
时她的声音总是个性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状况也是她表现自
我的体现。
措施: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
要自已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必须要先举手,老师
点到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
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
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已,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
袁某某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明白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老师
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
【篇4】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用餐的时间又快到了, 某某悄悄地走到我的身边,凑近我的耳朵说:
“洪老师,我告诉你,昨天晚上是我自己吃的饭。”我摸摸他的头,微笑
着说:“ 某某你进步了,在家能自己吃饭了,我相信在幼儿园也一定吃
的比以前快了。”此时他也笑着离开了我,嘴里还在说:老师表扬我了。
在我请小朋友洗手时,平时总是慢慢的某某却意外地排在前面。当他端着
香喷喷的饭菜时,他的脸一下子由晴转阴,手拿筷子并支撑着下巴,一副
不爱吃饭的样子。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及时用反常的话语刺激他:有的的
小朋友吃饭很慢,你们看看某某的本领真大,已经吃了很多饭了。我的话
刚停,他的筷子开始动了,眼睛还不时地看着我。
观察分析: 从这个实例中能够看出,某某并不是一直不愿意自己吃
饭,而是他有挑食的坏习惯。开始他吃饭的情绪还是较高的,当他看着不
合自己口味的菜,就开始有不想吃饭的渴望了,因此有如此的表现。
教育措施:
1、鼓励、引导幼儿自己用餐
2、利用同伴去影响某某愿意用餐
3、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篇5】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5岁
观察时间:20某某年10月10日
观察地点:本班教室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
生。观察记录:
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幼儿把自我从家里带来贴画儿分发给自我的好朋
友。今日放学前,我看见武某某小朋友把贴画儿发给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某、
孙某等。这时我听到张某某小声对武某某说:“我也想要一张贴画儿,你
给了郭某两张,你给我一张吧!你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张教师你带贴画儿
了!”于是我便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幼儿自我应对问题。这时张某某便跑
到我面前对我说“张教师,武某某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
友!”
观察分析: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们对美工区十分感兴趣,最终因为没有办法很无
奈从而选择了图书区。而在图书区她们互相倾诉,图书区似乎成为了她们
聊天放松心境的场所,其实,她们彼此的倾诉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
只是她们的倾诉资料相比较较随意。
教育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我
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景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
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的本事和宽容的品格,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6】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某某是我们小4班的一个小女孩,调皮、好动、叛逆、机灵。小班开
学初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始终不能安静下来,不是在活动室跑,就是在一
些角落里玩玩具,对老师的琴声、话语置之不理。好不容易用“花言巧语”
将她骗至小椅子坐下,等老师一个眨眼,又跑出去玩了个不亦乐乎;如果
语气强硬一点,她干脆来个“就地滚”,或者哇哇大哭。而与同伴发生纠
纷时,她绝对是一个“小霸王”,“你不能玩……这是我的”“我不要
你……”一边说一边会把同伴的积木、图书、玩具统统抢过来。
如果说某某身上的优点,随着相处时间的递增,真的让我们也发现了
很多:比如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对周围的事物充
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尝试;节奏感比较好,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乐
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二、观察目的
在与她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对她是又“爱”又“恨”,“爱”她的可
爱、有趣,充满了活力;可是又“恨”她的不守规则、蛮横霸道。如何让
我们的“恨”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某某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
习惯,在小4班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呢?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她的班主任
老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把某某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希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
活环节的组织引导,逐渐规范她的的行为举止,提高她的自控能力,养成
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同时通过观察,正确把握某某的个性特点,在不挫
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使她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
则,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1:5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88423160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范文(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个人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范文(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