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洒扫)
高考安检门入场注意事项
1、排队依次通过,不能拥挤,不能故意慢行。
2、不报警时,前一人走出门外第二人即可通过;报警时,
需等报警声停止后,方能通过。
3、通过时不能碰撞门体。
4、通过安检门必须完全通过,否则会出现漏报。
相关教育部门规定考生只需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考试
必需品,其他物品不允许带进考场,所以考生尽量不要携带
其他物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影响考试发挥。
以下内容摘录自《2014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无声
入场”检查方案》
检查内容、方式
(一)身份检查。通过对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准考证》等证件的查验,确认考生身份合法性。
(二)禁带物品检查。
考生禁带物品: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
(如移动电话、对讲机、无线耳机及其它无线接收、传送设
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等各种信息传输设备,
手表以及答题用笔、橡皮、格尺、圆规、三角板、涂改液、修正
带等考试用品;带有金属物品的服装、鞋帽,项链、耳坠、发
卡、手镯、戒指、磁卡、信用卡、钥匙、硬币等铁磁性物品;其
他影响入场检查的与考试无关物品。
考生入场检查流程
入场检查分为校门检查、室内(考试楼)大厅检查、考场
检查三个环节。
(一)校门检查
查验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准考证》。
证件齐全的考生进入室内(考试楼)大厅检查环节;证
件不全的交考点主考,按考场偶发事件处理。
(二)室内(考试楼)大厅检查
利用安检门和金属探测仪进行禁带物品检查。
1.进入安检门检查前,出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准考证》,主动将眼镜摘下交检查人员检查。
2.安检门未报警为合格;安检门报警为不合格,考生须退
出安检门,通过特殊通道(由纪检、公安、卫生和考点工作
人员组成)进行复检。
3.复检没有发现作弊器材的考生,可允许其先入场考
试,考生在复检记录表上签字。
4. 考生检查结束后,要在《准考证》相应科目栏内加盖
“检查”章,确认考生已进行过入场检查。
5.对身体内安装植入含金属物的考生要设立“医疗检查
考生专用通道”,组织相关考生提前入场。要仔细核对
医疗证明上标注的部位与考生身体报警部位是否一致,非
对应部位按1—4中规定程序进行检查。
(三)考场检查
1.考生入场时,监考人员利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行
禁带物品检查。按照从身体正面至背面、从头部到脚底的
顺序,对考生的头部、颈部、背部、躯干、四肢、腋下、腰部、
脚部,特别是耳、口部位和鞋底等进行检查。考生携带的眼
镜须摘掉交给检查人员检查无问题后方可带入考场。
2.开考后,监考人员利用身份证识别仪对考生进行身份
验证,并进行“三对照”。
3.监考人员发现考生携带有作弊器材或替考的,要及时
报告考点主考,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
第33号令)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相关问题处理
(一)考生未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准考证》的,
考点大门负责登记相关信息,交考点主考按考场偶发
处理。
(二)发现替考的,暂扣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
《准考证》,将考生交考点主考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考生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的,不准进入考点、
考场,强行进入考点、考场的,按违规行为处理。
(四)因个人原因,开考后迟入考点、考场的考生,必
须接受入场检查,由此延误的考试时间由考生自负。
(五)考生因疾病或身体原因需要带入的特殊物品(如助
听器、胰岛素注射泵、体内植入的含金属的材料、心脏起搏器
等)须交验诊查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诊断书、病
事件
历)和当地招生部门出具的审核材料。
考生熟悉考场时,要严格执行高考“无声入场”检查标
准,严防考生在考前将作弊器材带入考点、考场。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08:5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7778455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安检门入场注意事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安检门入场注意事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