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4 06:31: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制举)

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

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

的音乐演奏分析

作者: 胡晶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

“ 音乐要从人类心灵中燃烧(点火)”。这句普罗米修斯的座右铭把伟大的思想赋予到

了贝多芬艺术作品里。创作对于他来说是更高的目标,他通过艺术作品把自己对人类的爱与自

由的渴望传递给世界。这位艺术家站立在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上。他的创作是基于多个世纪的音

乐传承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以及在德奥大地上出现的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尤其是他的前辈海

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贝多芬时期,体现在他音乐中的已经是19世纪——那个持续的社会动荡

时期的一种新形态。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始,政变、战争、随之席卷了整个欧洲,那是一

段在公众意识中深刻而复杂的时间段。新思想,新艺术标准面对着全人类,彻底改变了人们以

往对音乐的理解和需求,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功能。贝多芬自然就成为了作曲史上那个时

代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位音乐领域中的作曲家,而且其作品还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

贝多芬说:“我的作品——不是缩略图,也不是精密的产品,而是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如果你

想把他们按照我的模式表达出来,那就用你们的画笔图上色彩,用你们健康强壮的声音把他们

演奏出来。”他的这句话特别适用于他的弦乐四重奏。这部创作遗产不会让任何听众无动于衷。

贝多芬四重奏的创作有别于其交响乐规模化的紧张戏剧性的发展,这里广泛的运用了复调的写

作手法。当你演奏这些作品的时候你会特别强烈的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新感觉新思想。

一.贝多芬早期四重奏创作风格

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大部分是按照18世纪的传统音乐创作规则谱写的。具有早期古典主义

时期重要而典型的思想特征。与前辈们作品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社会上的观念和形态的相同。

此期间贝多芬创作了8首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包括《春天奏鸣曲》,作品第24号,

1801年),2首为大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作品第5号1796年),三重奏(弦乐与钢琴),四

重奏op.18和很多其他各式各样的室内乐作品。贝多芬保持了早期古典主义时期器乐音乐的主

题特点,以轻快的舞曲韵律结构为主题,旋律主要根据歌曲咏叹调而来。它们布局对称,结构

完整。但贝多芬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品已经显现出音乐的悲怆和戏剧特征,超越了田园诗般的

平衡与和谐,比如在三重奏op.1,四重奏op.18——c小调中。而且这些“情绪”特征仍然在

他的艺术创作中“狂飙突进”,请记住这种18世纪典型的作品特征,比如《c小调五重奏》或

者同为c小调的莫扎特《幻想曲》,还有海顿的《f小调钢琴变奏曲》。贝多芬早期作品的创

作手法与18世纪音乐美学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这些早期维也纳古典学派教育形式的原则依然在

贝多芬的作品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古典时期作品的主题基本以“诗节”为原则(四小节或八

小节一组等等)。然而贝多芬早期作品跟海顿莫扎特的谱写方法相比还是有自己的突破,他的

一些作曲法迹象和一些和声规则与早期古典主义发展形势不完全相融合。

发表于1801年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可以认为是贝多芬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

艺术成就。起初贝多芬把这部弦乐四重奏单独从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挑选出来,并没有让这部

作品与公众见面,他认为海顿和莫扎特所遗留的四重奏作品在写作技法方面有着极高的技巧与

境界,他无法超越。因为早期贝多芬是跟随着前辈们的路,主要是海顿后期作品的风格特点来

创作的。而莫扎特将后期的一些作品从形式上已经有了一些发展,音乐的思想开始显现,他

1783年的一首四重奏作品就与贝多芬的作品很相近。在早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重奏音乐就

一直是娱乐休闲的体裁风格。海顿遗留下来的四重奏作品于1795年收集整理,莫扎特继续了海

顿的这种音乐趋势。复调的创作方法在这里得到了显著的运用,制定了精细的写作技巧。贝多

芬在加强和发展了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在他早期的六首四重奏里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表达与

宣泄。特别提出的是在第一四重奏中c小调的慢板部分,这个形象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最后一幕中在墓前的场景。第四四重奏(c小调)的第一个风格特点就是悲伤

的,之后运用到第六四重奏的尾声(贝多芬把这几块儿构成了独立的乐曲形式,还题名为“忧

郁症”)。但总体而言,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还是没有完全超越18世纪四重奏的音乐形式。从年

轻时候开始,贝多芬就对自己同时代的新思想和理念感到惊讶和兴奋,他对这些进行着不懈的

追求,这就是他的创造力为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因。

二、 bB大调第6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

从一方面说,这部op.18四重奏——是贝多芬青年时期的作品。它们有着波恩时期独特的

音乐传统元素。从另一面讲——它是第一部作曲家成熟风格展现的作品,体现了其独到的审美

定位和风格。

第6四重奏写于1800年,1801年出版,分四个乐章。

1.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是在Allegro con brio(活泼的快板)的速度上进行,2/2拍子。第一乐章的主

题很炫,波光粼粼、律动轻巧。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起速。(见例1)

要求演奏家们的节奏准确的像手表的指针一样,必须感受到每一拍的脉搏,律动也同时跟

着向前推进。第二小提琴八分音符的spiccato(跳弓)必须要很好的奏出piano(弱)。中提

琴手所演奏的四分音符需要用弓子的中间部分演奏,要在同样的位置上,使这些声音紧凑。重

要的是在演奏出紧凑一致的声音同时要做出fp(强后弱)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强音

演奏的稍微抻一些。作曲家在接下来标注了表情符号p,并需要把它保持到第17小节。第一小

提琴与大提琴的音量需要很好地掌控,既不能超出整体的音响,又要很好的能听到它们。在第

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中,可以看到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加两个十六分音符(按照传统模式可

以把它数成均匀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并严格的与第二小提琴的八分音符保持一致。带起拍不

要用太多的弓子,起拍要准确,声音集中,同时不能丢掉十六分音符。这种形式一直在不同的

声部中轮流出现。

副部部分是在p的力度上演奏。运弓位置要在弓根起,必须把每一个音符柔和的演奏出来,

不能带重音。装饰音出现在小提琴与中提琴上,演奏时需要做一个很好的起音并把这个音保持

下去。Sforzato(突强)在这个主题里(跟刚开始一样)演奏的时候也稍微延迟一点,为的是

集中整体四个人的声音。小提琴和中提琴在第79小节上的颤音要节奏十分精准(演奏的结束点

在大提琴最后一个八分音符上)。展发部的起始处四个人要一齐全力演奏f(强)。然后渐渐

的上面三个声部过度到p。这一片段弓子可以运用中间部分或者下半弓部分。我个人认为用下

半弓演奏会有更好的效果。从第102小节开始进入发展部,要以两倍的形式从弱到强。

H段对于演奏员不单纯是个字母。八分音符行走在每一个声部,要求大家的奏法都要一致。

大家要集中注意力使所有的音符都要均匀。同时要注意的是经常可能失误的地方就是高音区的

音符演奏时会随着心情的逐渐兴奋而变快。

在第139小节,第一小提琴在主题再现后演奏p,其他声部应紧随其后向第一小提琴靠拢。

在这里重要的是保持作曲家对声音效果的要求,虽然加进声部但并不能加大音量,要很好的保

持pp(很弱)。

第一乐章结尾处的和弦需要统一在第一小提琴的手势上,四个人一起来拉和弦固然重要,

可结尾能收在一起也同样重要。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要演奏出高贵的风格,2/4拍子。它的主题出现在Adagio,ma non troppo(适度

的柔板)速度上。纵观整个乐章,经常遇见装饰音。要将他们演奏的时值饱满,情感丰富,犹

如旋律一般,不能单纯的按照装饰音去演奏。(见例2)

开始主题出现在第一小提琴声部。这里每一个音符的演奏建议用弓子的上半部分,并要保

持整体旋律线流畅。在第4小节处,旋律流动到第二小提琴声部,形成二者优雅、和谐的对话。

在进行至13~15小节处,乐谱上作曲家标注了一个ben marcato(着重、突出的)。此时,

中提琴和大提琴声部上交替出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节奏型。这里,建议将其分解为小拍子,并

统一演奏者们的演奏方法及运弓部分,以达到演奏的精准、统一。

在第17小节的力度符号是pp,这里由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和谐的奏出,之后才加进

了其他的声部。需要注意的是,新的声部在加入到旋律中的时候极容易出现音准的不和谐。演

奏这一段最好用弓子的上半部分,运弓不要太大,稍微带点揉弦。虽然是pp,但右手要感受弓

子重量对弦的压力。

应特别注意第19小节。演奏者们经常会看见cresc.(渐强),然后一下子就增加了音量,

这是错误的。要等到第二小提琴进入的时候,其他声部适当的降低自己的音量,并在后半小节

做出渐强。

第25小节需要集中注意fp和sf。很明显,贝多芬高度重视这里的强弱变化并把他们清晰

地标到了乐谱上。所以fp和sf的演奏要注意区别。演奏fp要更柔和、饱满,而sf得演奏要

激烈一些,要有充分的爆发。

在半音阶处(第43小节)第一小提琴要合理的运用指法,按指序清晰均匀地演奏,不能出

现滑音。

在第49小节,主题由第二小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的映衬在这一时间段出现在高音域。小

提琴手必须在演奏上顾及到staccato(断音)的运用,以不影响第二小提琴主题的演奏。

在第二乐章尾声,装饰音在中提琴、第一、第二小提琴声部上频繁地出现,要将他们演奏

的具有表现力,每一个音符都要像说话和歌唱一样温暖、亲切。

3.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谐谑曲(来自意大利语“玩笑”的意思)给予的速度是 Allegro(快板),

3/4拍子。贝多芬在这里大胆地使用谐谑曲来取代传统的小步舞曲。重音出现在小节里的非正

拍上并强调音乐风格的活泼和俏皮。小提琴八分音符的顿音建议使用同一方向的运弓——向上

拉(2、3、4小节),这样能使主题的声音效果显得更轻巧、自然和富有弹性,并且要从容,

不能有加快的不稳定感。(见例3)

第八小节处,为了达到作曲家对强弱力度反差的对比要求,演奏者们要把每一个力度符号

所要求的效果保持到最后,然后稍加停顿,再果断的进入到下一个力度要求,而没有力度的过

渡。

发展到第十五小节,大提琴首先出现sf的效果,稍后中提琴,也延续了这个效果,加之小

提琴精准的切分节奏使得整个旋律更加有趣。

23小节处,第一小提琴在演奏颤音的时候,其他三个声部在sf的伴随下行进着舞动的旋

律,是为了迎接展发部和第一小提琴的加入。这里重要的是八分音符和切分效果需要四个声部

一起来完成。每一次起音大家都需要把所演奏出的音符整齐划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

琴在演奏俏皮的切分效果时要带sf。他们的演奏要十分准确统一。紧接着是犹如隐蔽般的 p,

这里有清晰的八分音符,行进在很大的cresc.当中,直至达到ff(很强),而之后又突然终止

到p。这里在演奏上要注意控制强弱力度的极大反差。 .

Trio乐段要求第一小提琴的右手动作要敏捷和轻巧。最好用弓子的中间部分演奏,这样既

灵活又可更快速的换弦。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要按照第一小提琴的音乐性格温柔的演

奏f和p,要映衬到四分音符。 Trio的结尾保持了谐谑曲主体部分的ff,并结束在小调上。

4.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是以La Malinconia(悲伤,犹豫)的情绪开始的2/4,要正确的理解和表现出高

贵的有克制力的感情表达,并要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演奏出来mpre pianissimo(持续的弱)。

(见例4)

前后四小节的八度对照使四个声部都能体现出自己的色彩——阴沉的色彩取代了光亮的色

彩。这一段需要将每个音的时值做充分,建议八分音符使用分弓而非连顿弓,以保证声音和时

值的饱满。另一个需要重视的地方就是在演奏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定要感受到十六分音符的

节拍,以保证音值的充足和节奏的准确。三十二分音符也是如此,两处声部在这里必须准确的

同时奏出,而且时值要一样均匀。每三个声部在演奏的时候要有秘密悄悄的感觉。这之后是进

行subito(突然)强弱的对比,要求四个人的演奏要一致。

13小节处,二分音符在p 和 f上的强度与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小提琴在主音符之前的装

饰音的演奏风格和力量也截然不同。做每一个和弦之前要先做一个小停顿。由第一小提琴手在

这里统一指挥大家的换弓和呼吸。这里尤为强调的就是要把二分音符时值内的整个拍子拉满f,

不能拉一半就虎头蛇尾的不管了。乐手们之间情感的统一和默契的配合,在这里可以得到淋漓

尽致地发挥。

在 Malinconia(忧郁的)的最后有一段是从力度pp 到 ff。由根音引出三个声部的和弦。

所以在演奏这一段的时候,开始必须是安静地,甚至是小心翼翼地,但音乐情感要很浓厚。然

后一起从cresc.处逐渐加大张力。主和弦之后的ff必须要做一个小停顿,然后再用p的语气

奏出小的问句。

从Malinconia到Allegretto quasi Allegro(近乎快板的小快板)的过渡里标有 attaca

subito(立刻开展下一段)的要求,所以,两端之间是没有休息的,应紧凑地连接。结束部的

快速部分表现出人们在节日里愉快、松弛、无忧无虑的音乐效果。在不止一次的重复主题的乐

句里,演奏员们要按照伴奏的重音和主要声部的旋律来控制自己的乐器。

从第45小节起,第一小提琴的十六分音符旋律需要演奏的轻巧和舒缓。同样,其他三个

低音声部作为伴奏音型,不能演奏的像超载似的沉重,他们要将音乐风格表现的统一、自然。

赋格段的篇幅虽然不太长,但必须要把每个声部的主题都清晰地展现出来。重奏组的每一

个成员都要努力保持整体速度和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字母D段的旋律是在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之间交替流动的,音乐的相互传递和气息的延续

是音乐流畅性的保障。

字母E段要注意第一小提琴的十六分音符与其他声部八分音符的准确匹配。在保证律动稳

定的同时,整体统一地推动音乐发展方向,做出渐强。

在延长小节之后的第195小节出现了Tempo I (回到原速)并在主题起始处标注了pp。然

后,在经过Allegro速度的几个小节后再次出现了两个小节的Adagio。需要按照标注的术语奏

出相符合的风格和声音。尾声之前的速度标记为Prestissimo (极急速的),但中间又出现四

个小节的poco Adagio(稍稍柔板)的速度变化。他们仿佛在结束前提出了问题而等待解答,

极具戏剧效果。

应注意在 Prestissimo下的从弱到强有别于舒缓的宽广速度下的奏法。演奏的时候需要一

气呵成,从起始和弦冲到最后一个和弦。

结 尾

贝多芬的四重奏作品有别于他交响乐的规模和乐队发展的主题及和弦在复调方式上的使用,

还有声音的对比与对题,和声,节奏,音色及结构,声音在不同形式上的奏法与风格。内在的

力度有助于表现丰富的质感,增强各声部的演奏功能(特别是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要求四

重奏组有极强的控制力度变化和音色变化的能力,用丰富的奏法描绘出作品风格。贝多芬完成

了古典模式弦乐四重奏的阶段,超越了他的前辈们在这一流派中的地位,而且在调性、和声和

对曲式、结构、和乐器法方面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与进步。

贝多芬四重奏作品的演奏需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重奏组才能胜任,并要求每个演奏员首先要

具有很好的个人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声音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较好的完成作

品。

参考文献:

[1]阿里施万格 . 贝多芬[J]. 莫斯科, 1977

[2]阿拉诺夫斯基 . “思维,语言,语意”[J].节选音乐思维问题.莫斯科, 1974

[3]格里 “青年贝多芬风格特征”——节选贝多芬风格[J].莫斯科,1932

[4]卡拉次卡娅 . 国外音乐文学[M].第三册 .莫斯科,2004

[5]大卫将 .四重奏艺术[J]. 莫斯科,1984

[6]科里莫维茨基.关于贝多芬的创作过程[J]. 莫斯科, 1979

[7]果尔干诺夫.贝多芬传记练习曲[J]. 莫斯科,1997

[8]吉利丽娜.贝多芬的生平与创作[M].第二册.莫斯科音乐学院出版, 2009

(责任编辑 李浩)

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06:3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69096160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贝多芬b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op18)的音乐演奏分析.pdf

标签:演奏   作品   音乐   声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