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入声韵)
奥尔夫音乐教案锦集10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
子们就能够娴熟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
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依据幼儿的
实际进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
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
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
活动预备:
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
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
幼儿数量)
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
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根据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
习初步感受轮番的含义。
6.排图片
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
第 1 页
片中消失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
受自然现象轮番消失的状况。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动的
心情。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欢乐。
活动预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留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观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伴侣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伴侣
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伴侣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
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
焦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知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
第 2 页
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
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
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
惊奇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
知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动身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老师提问:丫丫动身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伴侣把手指伸出
来一起帮她数数?
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老师告知小伴侣:丫
丫走了800里,还要连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伴侣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伴侣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
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老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伴侣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伴侣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
走路〕,老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伴侣和老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
第 3 页
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其次部分音乐〕
5、丫丫最终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
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
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这个国家的人很
热忱,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
老师带小伴侣依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觉这个国家的房
子很惊奇,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觉房子里面很
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伴侣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老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
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好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伴侣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
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 小伴侣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 老师带小伴侣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
钻山洞、钻 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老师的带着下
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淌感。〔放完好音乐〕
第 4 页
5、渗透德育教育。
最终在一个门里最终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老师
提问:丫丫很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当说什么?我们应当向丫丫学
习什么?教育小伴侣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
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
的道路。其次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
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仰头挺胸走
路。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赏乐曲《库乞乞》感受乐曲欢快强烈的心情,初步感受
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2、通过创编动作进展制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3、在自由活动的状况下,通过音乐嬉戏促进幼儿的空间方位
感及幼儿之间的互相沟通与合作。
活动预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找珍宝》引起幼儿爱好及学习欲望〔故事略〕。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第 5 页
1、倾听音乐感受,说说多多是骑立刻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
什么?
2、倾听音乐做骑马动作一遍。
3、倾听音乐,说说多多共上了几座山,老师依据音乐画图。
4、倾听音乐用手指画图,并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6、创编骑马动作幼儿园音乐教案《库乞乞》幼儿园音乐教案
《库乞乞》。
7、依据不同乐句,在每一个乐句第一拍换骑马动作。
三、完好观赏乐曲,区分乐段。
1、引导幼儿即兴用敲打身体发出的声音代表上楼梯的声音,
要求跟别人不一样。
2、山洞念咒语库乞乞,要求声音整齐节奏明确。
3、完好观赏音乐,说说多多一共找了几个山洞?
四、音乐嬉戏《找珍宝》。
1、倾听音乐,依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老师指不同的地方为
山洞,以进展幼儿的方位。
2、创编库乞乞动作。
3、自由结伴,互指新创编的库乞乞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互
相沟通与合作。
4、以听课老师为山洞,参加到嬉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五、结束。
第 6 页
1、出示盒子,拿出“珍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
2、进行德育教育。
3、赠送书本,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活动反思:
老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音乐旋律欢快、
节奏鲜亮,富有感染力,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以魔法故
事绽开,把节奏《库企企》说成是一句咒语,学会咒语才能打开魔法
大门去寻宝。这种形式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爱好。
老师还能结合图谱和音乐,创设一个去寻宝的情景,带着幼儿
完好的观赏音乐。
缺乏之处:老师念节奏《库企企》念的是对的,但出示的节奏
卡是错误的。还有图谱的出示和摆放有点乱,看不明白。图谱的作用
有没有在这里充分表达?幼儿是否真的在主动学习?在创编动作时,
老师能否适当的放手,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创编动作?
建议:音乐教材还要吃透点,提问还需设想的周全点,如提问:
还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咒语?可以改问:还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个
节奏。或许幼儿能更明确你的提问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观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观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识乐曲旋律。知道乐曲
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第 7 页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
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掌握自己的心情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预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观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观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识乐曲旋律。知道乐曲
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老师运用手偶讲解并描述故事,关心幼儿了解乐曲
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观赏音乐,创编动作。
1、观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决行进感。并创编小丑出场的
动作。
2、观赏A(B)段音乐的跳动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
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观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
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第 8 页
四、完好的听音乐做嬉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嬉戏。
2、在老师提出掌握要求后,完好嬉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
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妙的寓意,或
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予一个秀丽的梦幻,或呈现一片酷热的
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
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幼儿能主动的参加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
2、感应曲式,并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活动重难点】
重点:特定音效的听辩与摸索。
难点:角色扮演活动。
【解决方法】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嬉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
音效。
难点:首先让幼儿理解各个钟的声音,在让幼儿扮演。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四周。
第 9 页
乐器:将所用乐器放在托盘内摆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动筹备】
道具:CD机、各种钟的图片、伸缩布偶。
乐器:第一课时不需要任何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时钟有许多种,有一种时钟里面住着一只小鸟每次叫小伴侣起
床时,就会打开小门探出头来叫
“咕咕、咕咕”,另一种时钟有装置闹铃……还有一种老爷
钟……
二、感应曲式
A段:老爷钟及咕咕钟、闹钟。
B段:感应两个乐句。
Coda:感应4拍。
三、听辩“咕咕”声
1、老师操作伸缩布偶,协作音乐于“咕咕”声时伸出布偶和
同学打招呼。
2、音乐律动
A段:伸|缩——双手、头或肢体各部位。
B段:双手左右伸懒腰|展翅左右飞。
Coda:拍手四次。
3、两人一组面对面活动同2,coda两人互拍。
第 10 页
四、听辩“闹钟”声
1、音乐律动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上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拍手四次。
2、两人一组面对面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互转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互拍手四次。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改变,体验声音嬉
戏的乐趣。
4、观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好玩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预备:
1、音乐:《好玩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第 11 页
一、声音嬉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嬉戏,让幼儿
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
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仿照叫声及
动作。如:。
〔小小猫;喵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舞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
并仿照,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嬉戏。
1、听音乐《好玩的声音》,鼓舞幼儿仿照音效,让幼儿说出听
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
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
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
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
脚、摇头
三、节奏嬉戏。
第 12 页
1、熟悉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
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
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四周有很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许多长短不同声
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查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小百科: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有名、影响最广泛
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
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
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区分,想象来自
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孩子们就像那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月光
发芽,在池塘里开花,浮出水面成了精灵。
敬重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隆昌幼儿师范学校09级5
班的张孙芹。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艺术领域音乐观赏活动《猫
和老鼠》。
第 13 页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
思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说的是:教材与学情。本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奥尔
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指在本来的音乐教育行为上
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注意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
在顶岗实习期间,我发觉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把握音乐
节奏的力量比较弱。所以我选择一首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洁,多为重
复段式的《鞋匠之舞》作为本堂课的音乐素材。
依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以下三大目标:一认知目
标:能清静地观赏乐曲,感受音乐的内容。二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
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三情感目标: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
活动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进展水平较低,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位:能
清静地观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本次活动我始终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的认
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以体。给予嬉戏的精神,让幼儿欢乐地学习,
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所以我采纳以下教法。
1故事融入法 2图谱教学法 3视,听,动,结合法。这些方
法的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意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表
达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详细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
课中详细的学法为:图谱法。
第 14 页
为了较好的达成目标,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谈话导入,
借助故事和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动作表演。这是一个层层深化的观赏
模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一次完好地观赏音乐。
“小伴侣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嘛?”让幼儿绽开充分的想象,进
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遍配乐讲故事,两遍完好观赏音乐和一遍分段
观赏音乐。遵循合分合的观赏层次。
大家都知道生动形象地故事更简单吸引孩子的眼神和耳朵。首
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的音乐和画面讲解并描述故事,更能关心
幼儿对每个乐句有形象明确的感知。当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我会问“小
伴侣们,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接着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完好的观赏音
乐,依据情节匹配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幼儿很好的从故事这快
跳板转到对音乐的的理解和观赏上来。实现视,听,觉,双重而完善
的体验。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音乐的性质,并引出音乐
的名字《鞋匠之舞》使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有所理解。
最终一个环节,是幼儿自由制造性的动作表演。“小伴侣们,
我们来学学猫和老鼠”这一环节我表达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
供应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在这个
环节中,孩子们是特别的快乐和欢乐,在孩子们的欢乐 声中结束了
本堂课.
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
音乐中。当然也有很多缺乏的地方,由于没有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
第 15 页
的理解不够深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
教学阅历,提高自身水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愿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预备:飘带若干、图片、铃鼓一个、白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爱了,她吹起了大大
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终来
个大大的。
〔老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协作音乐,肢体感知
〔1〕协作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老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
“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老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依据详细状况重
第 16 页
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便依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
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相互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三、道具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师:美丽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
其余音乐处随便旋转飘带。
〔1〕老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四、听辨乐器演奏的“短长长”节奏
1、老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
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老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
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五、导出活动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感受进行曲雄壮行进的音乐特征,尝试有节奏地进行表演。
第 17 页
2.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剪辑过的音乐、动物图片、动物节奏卡、PPT。
活动过程:
1. 复习韵律,导入活动
复习韵律活动《动物园》
2. 感受音乐特征。
〔1〕 今日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有关于小动物的音乐,请你
们认真听一听,猜猜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
〔2〕第一遍倾听音乐
〔3〕提问:这些小动物似乎在干什么?
〔4〕这是一首队进行曲,听上去很神气,小动物们呀正在进
行阅兵仪式呢!
3. 听故事,理解音乐。
〔1〕T:你们想看看森林里的阅兵仪式吗?〔PPT+音乐〕
老师讲故事,在间奏处加入XX︱XX︱XX︱X —︱
黑熊 黑熊 动身 啦〔以此类推〕
〔2〕T:有哪些小动物参与了阅兵仪式?
T:阅兵时黑熊〔雄鹰、长颈鹿、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请
幼儿学各种动物的走路〕
T:阅兵时的小动物走的可整齐啦,那是由于小动物们走的时
候都很有节奏。我们也听着音乐有节奏地走走吧!
第 18 页
〔3〕单个动物练习后听音乐完好进行。
4.以加油形式进行身体乐器的打击。
〔1〕T:小动物们都特殊神气,很多前来观看的人们都在给他
们加油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3〕完好听音乐做加油节奏。
5.分角色完好表演。
〔1〕我们也像小动物们一样开个阅兵仪式吧!
请一半幼儿分别做狮王、黑熊、雄鹰、长颈鹿、小袋鼠,另一
半幼儿给他们加油!
〔2〕交换嬉戏后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0
1.借助动作熟识音乐节奏以及歌词
带来一个拍子,老师做动作,其余跟学
歌词:圣诞来了,圣诞来了,真快乐,真快乐,听到钟声敲响,
听到钟声敲响,叮咚叮,叮咚叮
问:唱这首歌代表什么节日来了?
2.分声部演唱
〔1〕全部老师一个声部,授课老师一个声部
问:发觉了什么?〔两个声部〕第一声部现场,其次声部后唱
〔2〕分两组,两个声部,边唱变做动作
师:自己唱好自己的声部耳朵听好另一个声部,两个声部和谐
第 19 页
〔其次遍〕
〔3〕边走边唱,分声部
加难度,行走过程中唱,会遇到另一个声部的老师,千万不能
被带走,唱两遍,唱到最终一句“叮咚叮”站到自己的位置
3.创设情境,创编动作
师:圣诞节你最喜爱谁?〔圣诞老人〕为什么?〔由于圣诞老
人会送礼物〕
师:今日我们来做圣诞老人,来送礼物,好吗?要看好圣诞来
人预备了什么礼物,是怎么送礼物的?
跟着许多不同的“圣诞老人送礼物”〔创编动作〕
4.自主选择乐器,并合作演奏
要求:四个老师一组,可以是一个乐器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
乐器一个节奏
教学反思:
此活动在圣诞节中可开展,借助简洁的肢体动作使幼儿熟识音
乐旋律以及歌词,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圣诞老人驾着雪橇,请小伴
侣做各种肢体造型,用动作,在行走中歌曲运动,并分声部,可谓是
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奥尔夫音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带
着孩子跟着音乐一起玩,在唱唱跳跳玩玩乐乐中,孩子从中可以学习
到许多关于音乐元素方面的学问,无论是节奏、唱歌还是舞蹈。这个
活动对于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都可以组织,只不过需要稍作调整,例
如最终一个环节小乐器,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老师可以为幼儿指定
第 20 页
一个乐器,跟着老师演奏,中班可以适当加一些简洁的节奏,大班就
可以像刚刚那样用四种乐器。
第 21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01:1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4998855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奥尔夫音乐教案锦集1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奥尔夫音乐教案锦集10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