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14 00:00:1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小学应用题)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摘要 姓名是我们人类每个个体的标志,而方块汉字的神奇变化和象形表意性给姓名提

供了广阔的演绎空间。这样历时几千年,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与汉字有关的姓名文化。因

此,对我们来说,从文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汉字、姓名、文化

正文

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取名。正如古语所言:“行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

验名。”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要想观察辨别事物、人物,必先定名然后才可以成事,而事

物的得失成败又可以验证其名。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姓名的重要性。包括古代的很多

人都认为“名”是“命”,所以在对待起名字的事情上是格外的谨慎。而且现在也是这样,

人们认为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为人带来好运。所以这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

名文化。下面就让我们来从汉字角度来探究一下姓名的起源和汉字中的姓名文化。

一、 姓氏起源

1.1 从“姓”字看姓的起源

关于“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给它下过定义。譬如《说文解字》

中曾经这样提到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

声。”这句话表明了姓的含义最早与女性生子这一现象有关。而且从汉字本身的结构来分析,

“姓”字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姓”是女人或者是当时的母系社会

有关。

而事实确实是这样。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制,那时的婚姻是族外群婚

制。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给一群同辈女性作丈夫。一个女人有好多

丈夫,同样,一个男人也有多个妻子。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只知道哪个是他的母亲,至于父

亲则不好确定了。所以这就是姓“从女生”的道理。比如说皇帝姓姬,神农氏姓姜,这些都

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明证。

1.2 姓与氏的统一

谈到姓,很容易使人想到氏。虽然现在姓氏表示同一概念,但是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所

指完全不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就是

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当时之所

以进行这种严格的区分原因有三。一是严格男女之别;二是为了区别贵贱;三是为了更好

地选取婚姻之家。

但在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不

清,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于是,姓氏开始合而为一。从此每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

氏,血统源流的线索也开始清晰。

二、 姓氏详解

2.1 中国姓氏知多少

我们国家共有多少姓氏?这是一个人人都会问但又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从姓氏

发展的本身来看,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姓氏在发展中被摒弃不

用,而有些人还在根据不同的原因创造新的姓氏。但是这些被摒弃的、或者正在使用的、

新出现的姓氏无疑都应包括在中国姓氏总数之内。

通过很多古代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姓氏的变化轨迹。譬如说在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

本》中收入18姓875氏,在汉代的姓氏书《急就篇》中收入130姓。而在两汉以后,我

国使用的姓氏在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极大

地丰富了我国的姓氏数量。现在人编著的《姓氏辞曲》中收录的姓氏则达8000多个。可见

我国的姓氏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

母系氏族社会起源的姓遗传下来的姓只有任、姚、姜三姓,其他的不是消失就是人口

极少。而父系氏族时的姓却大都保留了下来。据统计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姓氏已达到了11939

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

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2.2 “贵”姓之贵,贵在何处

国人见面时都习惯问对方“贵姓”,那么这个“贵姓”中的“贵”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呢?谈到中国的百家姓,我们就会想到“赵钱孙李,周五郑王”。百家姓之所以以“赵”开

头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和百家姓一样,由于我国古代最重视身份地位,所以使用的姓

氏也往往带有等级的色彩。

在古代各个王朝都有各自的贵姓,比如说:汉朝皇帝姓刘,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

姓赵。在当时各个皇帝所使用的姓氏无疑是当时最尊贵的,皇帝不会允许平民和自己的姓

一样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姓氏最尊贵的。所以当有的大臣们被皇帝赐姓时,他们都会

感到很荣幸。而且当时的社会上也特别重视姓氏。尊贵的姓只能被皇帝或者大臣们使用,

这就奠定了贵姓中姓的“贵”的地位。

三、 名字中的汉字文化

3.1 起名的方法

中国人的名字涵蕴丰富,颇有讲究,在某种意义上,名字之于中国人除了标识与符号

的价值之外,更被寄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一种文化修养。

起名如同作诗填词,可以借鉴赋、比、兴手法进行构思。或者说可以假借外物,意兴

联想,展开构思。一个好的名字应该蕴含着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方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纪时法:即根据出生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起名;(二)纪地法:即根

据出生的地方起名;(三)纪事法:即根据出生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四)顺序法:

即根据出生顺序为名;(五)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六)托寄法:即通过起名寄托长

辈对婴儿的种种期望。

除此之外,取名时还要注意避讳。

(一)数理选择:1、避开凶数。2、排出取名者的八字,找出五行喜忌,取名时要补

偏救弊。

(二)字音选择:1、避免姓和名的声母、韵母相同,如“汪文微”,“包波邦”。2、避

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语谐音。如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字,看字义都很文雅,

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3、避免姓名的四声相同,如“柳景选”,

全是三声,“张湘霜”,全是一声,读起来不顺口。

(三)字义选择:1、太俗的字,如“李二”,“胡平娃”等。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

如“玛利”,“亨利”,“约翰”等。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周鞫”。

(四)字形选择:1、笔画不宜太多。2、名字的部首、偏旁要避免相同,如“江波澜”,

“佟信修”。3、注意字型的肥、瘦、长、短、强、弱、虚、实。

3.2 人名的基本特点

中国人名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概而言之,人名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讲究韵律的和谐。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人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比如说扶苏、杜

牧、杨洋等。第二,多名制度。在当代社会,中国的姓名制度大大简化了。一个人最多可能

有两个名字就是大名和小名。但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多名制度。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

不同的名字,正所谓说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还会有别号等。所以说古代中国的人名

制度相当复杂。第三,从文化内涵看,中国人名具有浓厚的礼教色彩。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封建礼教都渗透到了人名系统的各个角落。第四,从时代特征上来看,人名往往带有

厚重的时代烙印。比如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人都用国、强、华等字命名。

中国人的姓名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

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不但

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五千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

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

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姓名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四、小结

中国人的姓名体现辈分、渊源、传承、期盼、情感、思想,讲出处、有典故、通伦理、

求蕴藉,避讳之礼博大深厚,礼义廉耻尽在其中,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

传统文化。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

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

贵的启迪和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姓名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散发着

它独特的魅力。而且方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它的神奇性。所以能够从汉

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梵.汉字的故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2]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3]郑宝倩.华夏人名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00:0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45616555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pdf

标签:姓氏   中国   姓名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