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微光作文)
作文主题训练-------学习之道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拿来主义》
(4)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5)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德]黑塞
《读书:目的和前提》
以上五句话都来自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中的文章,通过学习,
我们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
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请以上述语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
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
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高中的学习经历,
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完成作文。
身为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困境:比如学习被动,疲于应试,感到学习枯燥、
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等;又如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学习的主体性越来越弱,过
多的视听娱乐使专注的学习越来越远,学习的功利化使坚守学习的价值越来越
难……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的学习,相信你
一定在某种程度上领悟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体会到了一些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受。
该单元学习结束,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总结。请你结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某一篇或几篇课文,联系自身经历及感受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
解,以“我说‘学习之道’”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学习的过程,是打磨自己,让自己成才、
成器的过程。人生而有限,学习帮助我们一步步突破已有的局限,让眼界更开阔,
让思想更深邃,让生命更自由。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人们对学习的理解有与古人
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今天我们更强调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一直在不懈探索学习之道,以期更好地获取知识,
提升素养。
请结合上述文字,以“学习之道”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
值、内容和途径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学习是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社会一直倡导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数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
自身修养。
材料二: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学习”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
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学习的方式也不拘于前。有人喜欢墨香的安
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有人坚持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
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积累始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刻苦永远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
音频、影像,抑或是论道、问学,只要深入人心、启迪思考,就不失为好的学习。
请结合材料和自身体会,以“学习之道”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的
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学贵有道
“学不可以已。”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世间种种,皆有
法门,小小凡夫,穷其一生,也只窥得一二。话虽如此,但我们依旧努力学习,
学着怎样做学问,也学习怎样做人,在不断向前奔跑的路上,悟出自己的学习之
道。
学习之道在于思考。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博览群书,满腹经纶,这样的人令人敬佩。若以前人为目标,
只知道死读书又有何用?文字是沉默的,需要智慧的头脑将它们精彩的故事唤醒。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便是要你思考。从书
中读到什么,你又悟到什么,这点犹为重要。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获得的启示
也不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反思,站在巨人的铁肩上,将前人的智慧变为自己
的学问,读书的意义方才显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思考中
悟道,成就更好的自己。善于思考的人总是有一颗玲珑的心,而心亦是镜,平凡
的生活中,也可以从思考中获得启发。例如读史。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王霸逐春秋,顷刻兴亡过手。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心为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21: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351021597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学习之道(含范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学习之道(含范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