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书非借不能读)
从幼儿的画画看幼儿想象的发展
摘要: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本研究主要采取自然实验法,同时结合谈话法。从幼儿绘画的指向性、内容、数
量、情节、创造性成份以及个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与“幼儿绘画
可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的理论基本吻合,幼儿是想象发展
的重要时期。通过幼儿命题意想画来探讨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为幼教工
作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绘画;想象力;指向性;创造性
一、问题提出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想象,它既是幼儿智力发
展的极其关键的基石,又可以促使幼儿在想象的空间任意驰骋,在发展中奔向那
富有的知识殿堂。在《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
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绘画在幼儿
想象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表达内心情感的一
种表现形式,它既是儿童想象奔驰的场所,又是培养儿童想象的学校。我的研究,
旨在通过幼儿命题意想画来探讨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为幼教工作提供一
些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自然实验法,同时结合谈话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以“海底世界”为主题,让儿童独立完成命题意想画。图画作为一
次绘画活动课布置,老师不作任何提示,使幼儿在完成这次绘画作品时不感到有
特殊的气氛和特别的要求。第二步,基于幼儿对事物的反映与摹写之间相互关系
的复杂性,以及幼儿绘画存在表达不完全的特点,我们对绘画进行详细分析以外,
又采用逐个谈话的方法,以了解幼儿的实际想象。使绘画实验分析与个别谈话互
相联系又互相补充。在进行个别谈话时,让幼儿联系图画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
但是,考虑到那些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幼儿,又采取了必要的提问。这样,通过个
别谈话,弄清他们“画的是什么”和“想画什么”。重点是弄清他们“想画什
么”,弄清楚他们想画而没有画出来的内容和情节。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了解
他们知识和表象的来源. 研究对象为我园的120名儿童,其中男65名,女55名,
按年龄划分为四岁组、五岁组、六岁组,每组40人(见表1)。
表格 1 被试儿童的组成
组
别
人数
年龄
四岁组
五岁组
六岁组
40人
(男28,
女12)
40人
(男23 ,
女17)
40
(男20,女
20)
平均值
4岁又2个
月
5岁又3个
月
6岁又1个
月
范围
4.0—4.6
5.1—5.5
6.0—6.6
三、结果分析
我们对所得绘画从指向性、内容、数量、情节、创造性成份以及个别差异等
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图画的指向性
所谓指向性,是指幼儿在绘画中试图表现的主题。分析的结果见表2。“表
2的材料表明,四岁组有60%的幼儿不能按命题意想画的要求反映主题,而表现
出缺乏指向性。而是一种信手涂鸦,随手画出来的线条杂乱无章,老师在观看这
样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无法辨认其代表什么。如问他“老
师要你画什么?”有的幼儿回答说:“老师叫我画东西”,或“老师帮我画大海里
的东西”,“是他(当时与他在一起绘画的孩子)帮我画的。”当问他们画的不成
图形的线条、圈圈、点点“是什么”时,他们用手指着说: “手绢”、“小船”
或者说“不知道”。问他们“为什么要画小船”。“为什么画手
表格 2 各年龄组儿童图画指向性的比较
不能指
向命题
能指向
命题
人
数
百
分率
数
人百
分率
四岁组
2
4
0
6
6
1
0
4
个体差异明显
五岁组
4
1
0
6
3
0
9
个体差异不明显
六岁组
1
2
.5
9
39
7.5
个体差异不明显
绢?”他们的回答是“我喜欢”,“我会画。”四岁组的另一部分(40%)幼儿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命题意想画。五岁组儿童图画的指向性比四岁组有较大
蝠度的发展。有90%的幼儿能够围绕主题画画,简单地勾画出形状象鲸鱼、贝壳、
小船之类的图形,这是幼儿绘画的象征期,即过渡期,这时的幼儿开始产生表现
的意图,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但构思不稳
定,易受外界影响,每当我们要求他们画画时,他们总是会说:“老师,我不会
画”希望老师代笔或抓着他们的手去帮他们画,他们会以自己熟悉的表现手法,
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纷乱的线条代表的是弟弟,
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他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该如何表现。但也
有10%的幼儿不能按命题进行意想画。六岁组仅有2.5%的幼儿的图画脱离主题。
由此可见,幼儿进行命题意想画的指向性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四岁
组与五岁组之间,经试验有非常显著差异)。从命超意想画反映的指向性,可以
看出在幼儿阶段,想象的有意性的发展是很快的,四岁儿童想象的有意性还很差,
到五岁时就有了明显的发展,到六岁时,已经能够完全按命题有目的地进行意想
画了。幼儿绘画的构思已经比较稳定了,他们能在动手之前,想好要画的主题,
然后按照主题,去画去完成。
(二)幼儿图画的丰富性
幼儿在图画中再现的表象是比较丰富的。从表3可以看出,各年龄组再现表
象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他们在图画再现的表象的具体内容,既有反映自
然现象的,也有反映日常生活的,以及反映科技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其间表现有
年龄的差异。
表格 3 儿童图画再现表象数量的比较
组
别
数量
四
岁组
五
岁组
六
岁组
数量
30
81
15
6
四岁组与五岁组差异非常明
平均数
0.
75
2.
03
9
五岁组与六岁组差异明显
3.
显
标准差
0.
62
1.
51
2.
75
(三)幼儿图画中的情节
幼儿图画中是否包含故事情节,以及情节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幼儿想象发展
水平的重要方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只能讲出他画的“是什么”,在
作这样的讲述时,一般是简单的和刻板的,没讲出什么故事情节。另有一些幼儿
除了能讲出“这是什么”外,还能讲出“这是在……(表示什么)”。还有一部分
幼儿对他们的图画进行讲述时,讲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
各年龄组图画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见表4。
表格 4 各年龄组儿童图画中情节的比较
分
类
百分率
℅
组别
无
情节
单一情节
℅
有 情 节
多种情节
℅
合计℅
四岁组
10
0
0
0
0
五岁组
80
5
15
20
六岁组
32
18
50
68
(四)幼儿图画中的创适性成份
通过与幼儿谈话,我们了解到幼儿在图画中所表现的内容,有的是从家长给
他们讲述的事物或故事那里得来的,有的是从幼儿园开展过的活动中学来的,有
的来是电视、手机、电影,有的来自幼儿的游戏或个人的经验等。幼儿想象的内
容虽然还带有浓厚的再现性,但其中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这表现在,他们
能将各方面获得的表象和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改组,在图画上建立他自己
表格 5 各年龄组儿童图画中创造性成分比较
分
类
百分率
组别
再造性成分
创造性成分
人
数
百
分率
人
数
百
分率
四岁组与五岁组
差异不明显;
五岁组与六岁组
四岁组
4
0
100
0
0
差异明显
五岁组
3
6
90
4
10
六岁组
2
4
60
1
6
40
所需要的新形象,而不是现实事物直接的摹写。因此,我们认为学龄前期儿
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性想象,但是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地增加。各年龄组
幼儿图画中创造性的成分见表5。
表5材料表明,四岁组幼儿的图画没有看出创造性成份;五岁组仅有10%的
图画具有创造性成份;六岁组有40%具有创造性成分。由此可见,幼儿图画的创
造性成分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结果表明五岁组与六岁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
异,其它相邻年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五岁到六岁是幼儿创造想
象发展较迅速的时期。
(五)图画中的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对幼儿图画的分析,还看到在同一年龄组内幼儿想象的发展是有差
异的。例如五岁组有一名幼儿谢X,在他的图画上只画了一种孤立的物体表示
“大海”,而同年龄组的谢Y,在图画上以6种物体去表现主题,而且富有情节。
又如六岁组有31%的幼儿只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图画,有69%的幼儿能画出物体间
互有联系,有情节的图画,其中有53%的画面表现出物体与情节、外部形象与内
部意义的逻辑联系。这些都说明各年龄组内,幼儿在图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活
动的差异是明显的。
四、结论及对幼教工作的指导意义
试验结果与“幼儿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的理论
基本吻合。
(一)幼儿想象的特点,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再造想象
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
展。我们对幼儿命题意想画研究的结果,同这些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我
们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在幼儿阶段,儿童想象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量的增加上(如
表象数量的增加),而且也表现在质的变化上。指向性的提高,说明幼儿的想象
迅速地向有目的、有意识的方向转化。图画情节的出现和复杂化,反映出幼儿想
象活动结构的新的特点。而图画中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则标志着幼儿整个心理活
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幼儿图画的指向性、情节、创造性可以作为幼儿想象发展
中质的变化的指标。在这三个指标中,指向性的发展是最好的,即使在四岁组,
能指向命题的已占40%,从五岁组起,能指向命题的已达到90%以上。但是,图
画情节和创造成分的发展,除六岁组外,其它年龄组都是比较差的,大部分都还
处于无情节、无创造成分的状态。
(二)幼儿想象的发展,总的趋势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在我们
考察过的几个方面,发展的进程是不同的。从图画中所再现的表象的数量来看,
发展是比较平稳的,每个相邻的年龄组之间都有显著的差异。而在指向性方面,
从四岁组开始就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了,在这里,四岁或五岁可能是发展的关键
年龄。图画的情节和创造性的显著发展时期则是在六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平
衡的状态呢?我们认为表象数量的增加主要与幼儿的知识经验有关,而在整个幼
儿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都保持相对稳定,因而表象数量的增长也比
较平稳。三岁是幼儿言语发展特别重要的时期,而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是与言
语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到了四岁以后,图画的指向性就有了特别显著的提
高。图画情节和创造性的显著提高,则可能与六岁幼儿形象思维特别显著的发展
有关,因为只有幼儿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构思故事情节,创造出
超越表象的新形象。
(三)幼儿是想象发展的重要时期。既然作为想象的基础的表象来源于幼儿生
活中的所见所闻,那么,在我们教育过程中要转变观念,调动各种感官,在绘画
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使幼儿多接
触自然和社会,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生活,带孩子去动物园、公园、游泳、爬山、
旅游……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灵感
的最佳来源。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并引导、组织他们参加象游戏、绘
画等这样一些需要想象力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秀霞[1] 曹建[2]《浅谈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呵护》《福建教育研究:基
础教育》2012
2.钱慧《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研究――兼对当前幼儿园绘画教育现实的
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06
3.郭庆《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1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15:5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16326284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幼儿的画画看幼儿想象的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幼儿的画画看幼儿想象的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