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作文200个字)
立夏时节养生注意事项和预防疾病方法
1、初夏时节注意预防口疮
初夏时节气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发生口疮的诱
因除了干燥的气候,焦虑、紧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也很有关系。症状严重的患
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局部烧灼、涂抹口疮药膜和服用维生素B2等方法进行治疗。
2、初夏时节注意预防红眼病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
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
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
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
传染源。
3、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
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对
饮食、水源管理,消灭苍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
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初夏时节注意预防皮肤病
立夏过后节气为小满,这就是皮肤病高发作的节气了。原因是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
雨量也会增多。闷热初夏天气加上潮湿,就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所以刚过完立夏,
离小满还有一段时间,要先为预防未来的皮肤病而做一些准备。
一般来说,小满节气前后的皮肤病以“风疹”为多,其病因病机包括湿郁肌肤、肠胃
积热等,所以在这时候皮肤病的治疗上,要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5、初夏时节注意预防脾胃受损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
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
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
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
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
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
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
一定消暑作用。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1、莲子
性微凉、味甘涩,功能养心补脾、补肾固摄。除含蛋白质、糖类、少量脂肪、多种维
生素外,还富含磷、钙、铁等矿物质。所含莲心碱有强心降压、平静性欲之功。
2、猪心
性平、味甘咸,有养心补血、安神定惊之功。富含蛋白质和较多钙、磷、维生素等成
分,脂肪含量少,能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
3、鸡蛋
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燥、补气养血、定惊安胎等功效。
不仅富含蛋白质和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还
含有能增强和改善记忆功能的卵磷脂,并经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确实具有清除体内胆固醇、
降低血脂、保护血管作用。
故每日食用不超过2个,不仅无增加血脂的害处,还能够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等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性痴呆症也益处。
4、大枣
性温味甘,功能养血安神、益气生津、补脾胃、缓和药性。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
类、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外,还含有可以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增殖分裂的作用,能扩张血
管、改善心肌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利于稳定心脏的正常活动。其所含的黄酮类化
合物和达玛烷型皂贰还分别有镇静、催眠、降压和抗疲劳、增加耐力等作用。因其富含多
种维生素,维C含量居鲜果之首,是苹果的82倍,故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
5、龙眼肉
性温、味甘,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以及丰
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全身都有补益作用。还含有腺漂吟、胆碱等物质,对脑细胞特
别有益,有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和抗衰老等作用。研究发现龙眼肉中含有一种能明显抑制
体内加速老化的一种酶的活性,故有明显抗衰老作用。
6、蜂蜜
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养血、补心润肺之功。富含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酶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强健、滋补、强壮等功效,能提高脑力、增加血红蛋白,
改善心肌功能。
虽甜,但适当食用,不仅不会发胖,还具有减少体内脂肪聚积作用。但不宜多食久服,
忌与其他滋补药、土获荃、威灵仙等中药同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11:5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301967159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夏时节养生注意事项和预防疾病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夏时节养生注意事项和预防疾病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