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3 10:15: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数控车床编程)

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

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

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

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

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

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

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

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

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

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

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

“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

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

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

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

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

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

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

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

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

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

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

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

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

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

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

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

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

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

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

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

所当然的了。

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10:1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9611155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登高-杜甫诗词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登高-杜甫诗词赏析.pdf

上一篇:登高唐杜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诗人   悲秋   异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