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冬瓜肉片汤的做法)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浣溪沙续
【一知堂】
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
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格律对照例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2.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阅浣溪沙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题龙阳县青草湖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
洞庭”三字点题的同时又引出下文。
B.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
远处峰青,不乏“衔远山,吞长江”气势。
C. “晚波平”实为本词观景的前提条件,有了“波纹平”,才见远处的山峰,红蓼才可乱
缬乱,白鱼才能明玉刀。
D.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
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2 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
二、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1、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雁怯重云不肯啼”,“怯”字写“雁”的心理,突出了“雁”归途的艰难,营造了压
抑的氛围。
B、“画船愁过石塘西”,“愁”字写词人自己,原因是过“石塘西”时风大浪急。
C、纵有“重云”,飞行不止;纵有风浪,难挡归途,突出了归心似箭的心情。
D、“春浦”一句与宋祁的“縠皱波纹迎客棹”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春回大地春波荡漾
的景象
2、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晨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在略带责备的口吻中,已显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
B、柳为“新柳”,鸦为“啼鸦”,这是春天景物,柳、鸦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示离愁乡思
的传统意象,词人正是借此暗示衷肠
C、“睡起”句: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画”连同“情”一齐卷起来了,这
是极具情韵的表述方式。
D、从画面上看,,这首词的每句都是独立的,相互间并不相关,有了思乡这根线贯穿,才
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
2、从写景来说“燕归无语傍人斜”与“晚风吹落小瓶花”句并列对称,试分析这两句写景
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门隔花深梦旧游”,入梦了,只是梦也很无奈:重重大门隔着深丛的花枝,想见伊人,
难见伊人。
B、在艺术表现上,“夕阳无语燕归愁”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C、结句以景结情,词人的思念之情、寂寞之绪,奔波之苦交织一体,自然地融入“东风临
夜冷于秋”之中。
D、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仅就此而论,这首词堪称佳作。
2、刘熙载《艺概》:“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分析本词中“落
絮”“行云”一联的“寄言”。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参考答案
一
1. D 【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视一为近
观,发生了变化。】
2. 动静结合。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
写。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
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
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意境。
【赏析摘要】
这首词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
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
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
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
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
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
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
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
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而词中的“红蓼”
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
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
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
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
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
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
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二
1、D、【“渐”,不是春回大地,春波荡漾的景象】
2、“小梅应长亚门枝”,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
盼归的殷切,不言思家而归心似箭之情毕现。
结句想象:不说自己思念亲人,而说除夕守岁的灯火催自己回家与亲人团聚团聚,渴盼回家
的心情表达得委婉动人,极具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虚写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意境,给读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赏析摘要】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
说,是一温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
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
的写照。
“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
行,又妙。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
“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
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河水涨绿,渐生春意,
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
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
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
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
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
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
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
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
“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
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
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
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
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三
1、D【看似不相关,实则联系紧密】
2、重点都是“无语”,手法都是用动态突显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斜飞,似乎有请却
又无语;晚风阵阵,瓶花凋落,也似默默无言。但无语胜有语,词人深挚的思乡之情因此表
达的委婉蕴藉,耐人回味。
【赏析摘要】
这首词是作者的写景抒怀,表达伤春之情的名作。风格清新,文辞优美,看似闲庭信步,胸
中却深怀丝丝凉意与愁苦,表达了作者的苦闷之感。
词一开篇,作者便悠然慨叹,发出愁苦之音:“一年春事几何空。”本是春来万物生机盎然、
人精神爽朗之时,然而作者却忧愁缠身,如怀重负。“杏花红。海棠红。看取枝头,无语怨
天公”,词人用语凝练传神,看似惜字如金,但却指点胸臆,在只言片语之中,花红绿树跃
然醒目,脑海之中枝头尽是招摇闪烁的靓丽景象。随后一句“看取枝头,无语怨天公”,词
句中“怨”字精确到位,体现词人幽怨孤寂的心情。作者对天慨叹,满腹愁云。讲到此处,
作者思绪回到山林情境之中:“幸自一晴晴太暖,三日雨,五更风。”词人精心描画自己隐
居山中之时,抬头看阴云密布、风雨变换、反复无常,不由勾起自己愁苦忧烦之意。“山中
长自忆城中。到城中。望水东”由隐居说起,词人表达心中潜藏的意愿:人在山林,偏居旷
野,但胸怀大才,壮志未酬,报效国家的期盼始终不变。“说尽闲情,无日不匆匆”,这一
句刚好是上句志在胸中、欲报国民的佐证,此句一出,纵使万语千言描绘的写景闲情,立即
苍白失色。因为日头匆匆,感到的是时光的流失,岁月的虚度。词尾写道:“昨日也同花下
饮,终有恨,不曾浓。”词人怅然若失,心事重重,在自述昨日饮酒之事时,不忘强化点明:
只因心中有伤恨,满腹报国无门的愁绪又涌上心头,情趣低落,无心饮酒。
这首词,作者信手拈来,不作震天动地之悲鸣慨叹,轻吟舒缓,娓娓道来,体现出了词人高
超的艺术手法
四
1、C【奔波之苦,错】
2、表面上,这一联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感。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
云”中,造成了人化的自然。大自然的“堕泪”“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伤的深度—
—连大自然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以不言之。
【赏析摘要】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
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
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
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
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
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
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
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
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
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
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
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
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
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
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
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
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
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
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
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
处。
五
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
伤的情感。
2.(1)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
想。(2)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
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
情厚谊。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
回忆弥足珍贵。(3)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赏析摘要】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
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
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已经与妻子阴阳阻隔,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
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
绪。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
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
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
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
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
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
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静。
“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
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
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
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
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
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
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
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
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
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
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
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09:0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920821591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浣溪沙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浣溪沙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