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时光飞逝的句子)
详解二十四节气——清明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
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
“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
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
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
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一、清明饮食养生
1、多吃凉性食物
清明时节,属于春季多雨期,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同时也是多
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
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如粳
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
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2、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切不可过早换上春装,应该准备一件
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上,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
这样可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上春
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
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
于身体健康。
3、清明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
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
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
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二、清明开运
1、在门上悬挂柳枝、桃木
中国民间因受佛教理念的影响,认为观世音菩萨既然能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柳条
就自然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所以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并有“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
入家”这一典故。另外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清明时节为“木”气最旺的时节,将柳枝或
桃木等五行属“木”物品悬挂于大门上,自然具有提升家居气场的作用。
2、多使用绿色
清明时节木气旺盛,因此家具用品和自身服饰多使用五行属木的绿色系,能够与自然
界的强烈气场相呼应,特别是与皮肤最贴近的内衣、床上用品及与家居纳气口最贴近的窗
帘等,如果能换用绿色,可起用开运、转运的效果。
3、外出踏青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此时出外踏青,能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可利用苏醒之后的地气,及生机勃勃的旺木气场生
旺自身运势。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
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在古代,荡秋千
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与放风筝同理,荡秋千则是用运动的方法让自己更好地吸收清明
时节大自然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据说,荡秋千时口中念念有词“霉运去”、“好运来”,
更有助于为自己的好运腾出一点空间。
三、清明节的由来
与其他节气不同,清明除了是一个节气外,还是一个相传已久的节日。而作为节日,
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
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
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
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
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
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
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
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
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
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
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
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
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
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
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
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
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
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
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
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
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
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
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
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
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
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
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四、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
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
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
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
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
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
富有特色的节日。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02:1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67243255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详解二十四节气——清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详解二十四节气——清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