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2 23:47: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好不快活的意思)

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源远流长的鸣虫文化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

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

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 ? 《诗经·七月》篇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还是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

户,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见细心的人们很早就已经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

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到宋朝时期,斗蟋蟀已经成

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当时“家家皆养促织”,“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到了明代,玩赏蟋蟀品种不

断增加,进而扩大到螽斯等类群,当时人们用土炕进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欢螽斯和蟋蟀

,在宫中设有专门负责繁殖它们的工匠。晚清以后螽斯和蟋蟀饲养几乎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各阶层人士青睐。? ? 我

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早于螽斯,因为它们除了会鸣叫外还会格斗。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

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爱好者眼里,它们的格斗并不亚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血腥格斗场面,这些小小的昆虫战斗起

来,同样具有经得起创伤,忍得住伤痛,顽强拼搏的精神,那种“英猛之态,甚可观也”的气概,以及胜利者发出的凯

旋之音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应该是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的原因之一。当然,蟋蟀得宠另一个原因是它也充当了人类

的赌博工具。有人专门考证,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

”宇就形似蟋蟀。养斗蟋蟀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当时以此为赌博方式的风气盛行。史称“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贾

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极点,“赢得”了史学家“玩虫丧国”的骂名。与他们一

样昏庸的明朝重臣马士英,同样因为玩虫误国,步了其后尘,被史学家戏称“蟋蟀相公”。当时的民间也同样如此。景

德镇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说明,斗蟋蟀在当时早已风靡全国。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国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蟋蟀协会、蟋蟀俱乐部等蟋蟀研究、娱乐性组织,蟋蟀市场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地

区,盛况空前,台湾民间也同样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举办了蟋蟀

格斗观摩赛。北京亚运会期间,蟋蟀格斗获准在北京龙潭湖庙会举行比赛。美国一电台在它的《看东方》节目中,甚至

把中国的“斗蟋”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

  .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悠久,饲养蟋蟀的记录

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有了。B.蟋蟀间的格斗非常具有观赏性,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C.蟋蟀十分擅长鸣叫

,尤其是格斗胜利者发出的凯旋之音更具魅力。D.养斗蟋蟀进行赌博活动的风气很早就开始盛行。.下列对“斗蟋蟀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的

诗文中,有许多生动地描写养斗蟋蟀的例子。B.养斗蟋蟀在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广泛的基础,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

流雅士,喜爱者不乏其人。C.蟋蟀格斗所表现的顽强拼博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D.今天,我国许多

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诗经》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蟋蟀活动的季节比螽斯要许多。B.唐代以前饲养蟋蟀更多的是为蟋蟀的鸣叫声所吸引

,斗蟋蟀还不是很普遍。C.螽斯之间很少发生蟋蟀式的血腥战斗。D.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字形似蟋蟀并不能

说明那时就有人饲养蟋蟀。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

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

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

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

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

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

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

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鲁人或恶吴起曾子薄之,而与起绝鲁君疑之,谢

吴起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寻李白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交践的节奏 留给

杜二去细细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连太太寻不

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

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弹一地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

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

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窗下竟

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

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不必惊动

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1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依据李白的形象、事迹和诗篇展开脱俗而飞腾的想象,表达了他对中国诗史上杰出天才的仰慕之情。

  B、作为审美主体,作者对他所写的关于李白的题材有强烈的感性体验,并作了深刻的美的融铸,故能引起读者的

美感共鸣。

  C、在“寻李白”的过程中,作者一再追问“归哪个故乡”“向何处”,天才的无迹可寻使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失望

和无奈之中。

  D、全诗多处引用、化用而无斧凿之痕,文气畅通,情感自然强烈,“寻——归”的主线也使诗歌蕴含了一种对祖

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感。

  13、“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弹一地挑起的回音。”这句中的“水晶绝句”可能指李白的哪首

绝句?说说你的理由。(4分)(各2分)

  A、《静夜思》 B、《望庐山瀑布》 C、《早发白帝城》 D、《独坐敬亭山》

  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歌首段中写到“酒醉让高力士脱靴”“长安使贺知章惊为谪仙”“采石矶水中捉月而死”等传说,这些传说

叠合出李白怎样的形象?(6分)

  15、“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一贬”,“再放”,“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囚窗下竟已白头”,这

些诗句写出李白怎样的人生境况?作者认为造成这些境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诗中表达出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闲心思量她,没度量宽容她

  B、看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小说

  C、银行发售股票,报纸刊登行情

  D、在庆祝他得了冠军的晚会上,名流荟萃,冠盖云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寒暄 一言堂 旁征博引 弃之如蔽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煞风景 讳莫如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 忘年交 怵目惊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听到胡同里沸反盈天的声音,家里人急忙跑出去想看个究竟

  B、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1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20、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

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23: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5843055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标签:蟋蟀   饲养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