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护士工作)
浅谈唐代的咏竹诗
天边微云
竹,经霜不凋,四季常绿,刚中见柔,柔中寓刚,而且给人启示,因而历代咏竹诗很
多。而唐代的咏竹诗更是一绝。
竹为岁寒三友之一,写竹的品格,是唐代咏竹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张九龄《和黄门卢
侍御咏竹》:“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
所知。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
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这都是写竹的好诗。
但由于心境不同,遭际不同,诗人笔下的竹又各有寓意。以竹自况。如薛涛《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诗人自喻为浓
郁的翠竹,一年四季垂阴华堂,不管寒霜冻雪都能虚心自持,但最后倒因此而不得不离亭。
诗人正是借春笋钻墙而被迫离亭陈情抒怀。
借竹赞人。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赐壁州鞭长句》:“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赐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
关树扶疏敲镫吟?”此诗为刘禹锡听说元稹被贬后写给元稹的。诗人由见到竹鞭而想到在
冰雪里的竹子,于是借多节露青的竹子,称赞元稹在权权阉面前所表现的不折不挠的节操。
最后,借何时归去,敲镫高吟的发问,表达出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和对友人的怀念。
借竹以互勉。白居易《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
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
秋至无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常欲在眼前,故栽庭
户侧。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白居易一方面赞美秋竹,将
它看作是孤直品性和高尚志趣的象征,另一方面借嫌弃梧桐及杨柳,对经受不住外界影响
而随风飘浮之辈深表不满。诗人将元稹比作孤且直的竹子,并以共保秋竹心相互勉励,并
深信,尽管外事纷无极,始终风霜侵不得。
借竹以寓抱负。如李贺《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
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当数寸泥。”诗人以夸张手法,写新笋一夜千尺的气概,借以表达自
己凌云斗志的抱负。
借竹以写不被人识的苦闷。如贾岛《竹》:“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王子
猷不能一日无此君,他死后竹子也就少了知音,竹子纵然傲寒而生,也是徒然。诗人借子
猷死知音少,将自己不被人识的苦闷曲曲道出。诗以清阴代竹,交戛写声,语言洗练而又
极富变化,显示出这位苦吟诗人在铸字炼句上的功夫。
杜甫写竹的诗也很多。他笔下的竹还有美竹和恶竹之分,如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而“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 ,客至从嗔
不出迎。”写他爱竹,为护笋成行,不惜柴门密掩,任凭来客怎样嗔怪也不出迎。
在咏竹诗中,有一首很特别的诗:
竹
张南史
竹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动,霜停露宿
成材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净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庚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诗一二句各一字,以下每两句各增一字,形成一种阶梯式,全诗从多个方面写出了竹
子的蓬勃生机,一切都那么动人,无怪乎诗人自叹心足。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21:5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5163655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漫谈唐代的咏竹诗11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漫谈唐代的咏竹诗11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