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2 20:47: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

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①小组活动作为合作学习的形

式之一,它以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或

判断,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小组活动对于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个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拥有更

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新教材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不

管在普通课堂上还是在示范课或观摩课上,数学课堂小组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活动走形式,学生参与率低

在听示范课或公开课时,几乎每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小组活动看上去轰轰烈

烈,回答问题冷冷清清,举手回答问题寥寥无几。即使是观摩课或示范课,也只有40%

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在这些小组中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和看法,个别同学举手,其余的仿佛成了旁观者,在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更低,往

往处在冷场的状态,课堂小组活动成了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小组交流不充分

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很多教师着眼于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参

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想用学生的嘴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教师则一步步诱导学生进

入预先设好的套路,甚至情急之下,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从

而导致学生的小组活动不深入。另外有些教师不敢让学生独立活动,小组活动走过场的

现象更严重,往往小组活动尚未充分展开就被中止,草草收场,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活

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学生思维自由度低

在观摩课或示范课上,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很怕学生把问题岔

开,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很多,对不满意的答案不屑一顾,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

的思维自由度极地,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4、教师组织效率低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力减弱,以致小组中暂时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参与

小组讨论,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中等生和后进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习惯于听尖子生发言,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中,活动变成了尖子生的专利。

5、教师提问质量低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教师喜欢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提问题,学生根本就不理会;有时教师

所提的问题范围太大,学生不知怎么回答;有时教师所提问题太笼统,学生不知如何回

答,学生不明确合作的内容目的;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问题又过于复杂。低质量的

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小组活动,还有些学生认为小组

活动没什么用,这样就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

法,最佳时机,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

1、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1)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

不应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才会“异想天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

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

问题。

(2)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时间不足就会走过场,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的机会

,而大多数学生来不及思考,造成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

如不去想,干脆坐在那儿,等尖子生回答,久而久之,不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

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小组活动的成果应是集体成员的智慧结晶,而不是个别尖子生的专

利,否则就没有开展小组活动的必要。

2、适量、适时安排小组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合作学习的热情。一节课中应安排1~2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宜,做到开放空间和开

放时间相辅相成。

(2)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知识产生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

、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运用以后,已经初步感知

到规律的存在,但又不十分清晰,这是我们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

们小组交流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开展小组活动。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不

一定有统一的模式,小组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又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

,拓宽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4)在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解答思路时开展小组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水

平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时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好的数学方法

往往是朴素的、简单的,成人不具备的灵感,往往对学生来说却是不经意的,所以教师

尤其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加强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1)精心分组。通常4~6人一组,每组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主要方

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但分组要

灵活,对于不难的问题,只需同桌交流便可解决;对于难度大的问题,通常才前后两桌

四人组成一组,开展小组活动。(2)合理分工。在小组讨论中,应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

讨论,明确活动任务,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还可以指定主发言人、活动记录员,主发

言人可以轮流担当,小组内成员可以补充意见或看法,这样人人参与、人人思考。

(3)恰当铺垫。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

提纲,让学生讨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

作中进行交流。

(4)积极鼓励。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多种方式,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

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一月可以评

选一次优秀小组、优秀发言人,引入竞争机制。

4、教师自身要突破“三关”

(1)提问关。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边讲边问”的随意性提问,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

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不要怕学生“乱想”,要根据

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追问或转问,组织学生集中深入的探讨。

(2)诱导关。由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在讨论时难免会不按既定的目标进行,并非所

有学生在讨论中都能畅通无阻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诱导。②

(3)评价关。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好课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环节。在新的课程

标准下,一节好课是否一定要有完整的环节呢!笔者认为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标准是要看

有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内在的

东西是无形的!如果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出现了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情况,可以适当多花点时间,假如每次教师都能预料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层次,那

么开展这样的小组活动将无意义,这样的学生也一定不具有创新精神。因此,一节未上

完的课也未必不是一节好课!

Powered by TCPDF ()

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20:4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4765955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标签:学生   教师   学习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