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整改)
百姓创业故事 金华烧饼大叔开早餐店卖
烧饼8年攒了7套房
月入3万元的煎饼大妈不是传说。在金华市区卖了8年烧
饼的杨师傅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坦言他靠一个个烧饼攒起
家业、养儿育女,最多的时候手头上有7套房子,还不包括店
面。下面由本人为你分享这个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鼓
励!
前段时间,北京的一个煎饼摊大妈火了。一名顾客拿
到煎饼之后,坚持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大妈辩解
不过,脱口而出:“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消
息一出,网上热议,许多网友表示深受刺激,评论区里同时涌
现出不少类似这个煎饼大妈这样的路边摊隐形富豪。
月入3万元的煎饼大妈不是传说。在金华市区卖了8
年烧饼的杨师傅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坦言他靠一个个烧饼
攒起家业、养儿育女,最多的时候手头上有7套房子,还不包
括店面。早餐行业是个富矿并不是秘密,作为每个人每天的第
一顿饭,有专业机构预测中国人的早餐食品总消费4年后将达
到1.95万亿元。尝过投资房地产的甜头,杨师傅始终没有放
下卖烧饼这个行当。他说,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
踏实实、稳稳当当,利润也还好。话题一转,谈及子承父业的
话题,他犹豫了:“留房子不如留手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恐
怕没几个能吃得了这份苦了。”
金华早餐界的财富传奇
2009年,杨师傅37岁,家住农村,学过烹饪。为了
养活一双儿女,他卖过肉、打过工,村里的红白喜事,常请他
去掌勺。攒下一些积蓄后,夫妻二人一商量,决定做做餐饮小
本生意,于是就在市区的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早餐店。
杨师傅做烧饼,他老婆炸油条,维持生计不成问题。
此后8年,杨师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面团和烤炉里。杨师傅做烧
饼,从零基础入行,受到吃货们的追捧,还一度成为“网红”,
现在每天要卖三四百个。一个烧饼卖3元,一根油条卖2元,
店里还卖包子、馒头、馄饨、豆浆、福建羹……70个平方米
的小店,7个人轮流招呼,还忙得晕头转向。一个月下来能赚
多少?杨师傅说,刨除成本,至少有3万元。
刚开店的时候,杨师傅的烧饼卖2毛钱一个,现在的
价格是原来的15倍。“原来吃份早餐两三块钱,大家吃得实
惠吃得饱最重要。现在,一顿早饭吃下来,十几块钱很普遍。
大家对口味的要求高多了,大老远开着车来我这吃早饭的大有
人在。”在金华早餐界,杨师傅并不是最赚钱的一个,“江南
有一家卖红糖馒头的和市区一家连锁煎饺店,一年可以赚7位
数。”
2009年底,杨师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那
一年开始,他每隔两三年就会投资一套房产,最多的时候,手
上攒了7套房,还不包括店面。房产投资为杨师傅带来了不菲
的收益,但也有两处商铺投资,砸在了手里,卖不掉、租不出,
自己也用不上。“我不是个做大生意的人,尝试过很多投资方
式,还是凭手艺吃饭最稳当。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
实打实、风险小,利润也还好。”
土烧饼漂洋过海 去了加拿大日本台湾
说起自己做的烧饼,杨师傅还是挺骄傲的。从进货、
和面、调味,再到火候、时间的把控,他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
最终抓住了一群顾客的胃。杨师傅的烧饼,外酥里嫩,第一口
下去,尤其惊艳。饼皮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芝麻,被烘烤得饱满
喷香,一口咬下去,内里裹着的是翠绿的香葱。和普通的烧饼
不同的是,杨师傅烧饼的葱用料十足,薄薄的一层夹在饼间,
其鲜嫩的口感与香脆的饼皮对比鲜明……每天,杨师傅的烧饼
炉子前,都是等饼出炉的人,饼等人来买的情况少之又少。他
说,做了这么多年烧饼,最难的就是保持产品新鲜、稳定的质
量,从顾客的反映来看,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今天早上5点钟,店里来了个大妈,说要买32个
烧饼。当时我还在买菜进货,6点回到店里,她还在等我。”
一炉烧饼25个,32个得等两炉。杨师傅一边烤饼,一边和大
妈闲聊起来。原来,这么多烧饼都是要寄到上海的,大妈的女
儿在那里。
“上海的餐饮比金华发达啊,想吃什么吃不到,再说
这烧饼寄过去也没有刚出炉的时候好吃吧?”杨师傅有点纳闷。
“她小时候我常带她来你这儿吃早餐,她就喜欢吃这家的烧饼,
每次回来都来吃一趟。最近,她刚换了工作,一时半会儿回不
来,这不就馋了吗,打电话让我给她寄去。”大妈说,平时她
也会给女儿寄吃的,但都是自己做的,饺子、饼、面包都寄过,
每次寄东西,还会贴上一张用便利贴写的纸条,一条条地列好
保存方式、加热步骤、时间。这次的烧饼便利贴,她是这么写
的:“1。收到就放速冻;2。要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3。洒些
水在表皮;4。微波炉中火加热1分钟。注意:容易上火,不要
暴饮暴食。——妈妈”
前不久,还有一个60多岁的大爷在杨师傅店里买了
30个烧饼。这个大爷,杨师傅看着眼生,不是常客。谈话中,
他告诉杨师傅,自己旅居日本,这段时间回来探亲。在国外的
时候,常常想念家乡的味道,特别是烧饼油条加豆浆的早餐组
合。这次回来,他特意跑了好几家店吃早餐,吃来吃去,觉得
杨师傅的烧饼做得好,就决定带些回去消解乡愁。
暑假里,一个店里的常客还带来了一个大部队:儿子
的台湾游学生朋友们。“我儿子在台湾的时候,跟着他们品尝
了台湾味道。这次他们来做客,我带他们来尝尝金华早餐。”
还有一次,一个老年人订烧饼,说是在加拿大定居的
女儿想吃了……
“我的小姨子在北方做生意多年,一开始回去带的都
是酥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改为带我家的烧饼了。”烧
饼漂洋过海之后还好吃吗?杨师傅笑着说,他也不知道,倒是
从顾客口里听过千奇百怪的加热方法,烤的蒸的煎的都有。
“主要吃的还是一份乡愁吧。不是有部片子叫《深夜食堂》吗。
其实我的店可以叫清晨食堂,客人来来往往都很有人情味的,
做烧饼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各种信息。天天来的客人一段时间没
来,我也会惦记。你们坐办公室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杨师傅说,他店里的食材,用不起市场上最好的,但
都是自己家里人也都在吃的。“包子里的蔬菜,是批发市场里
的中等货;炸油条的油一个早上换两次,是大豆油而不是棕榈
油;添加剂都是达标的食用级,烧饼里没有添加剂。大家来我
店里吃就是信任我,砸自己招牌的事不能做的。”
机器暂时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行
业,实体商品店受到电商平台的冲击,餐饮行业则插上了外卖
的翅膀。17年来,杨师傅的早餐店,倒是变化不大。
“外卖不敢做。店里等烧饼的人都排起长队了,本来
就是供不应求,哪里有工夫接外卖的单子。”杨师傅也没考虑
开分店,店里的核心技术———做烧饼,除了他没有人能顶上,
再开一家店,谁做?
机器换人的想法,杨师傅倒是一直都有。早餐行业招
人、留人太难了。店里的5个工人,就做上午的早餐生意,杨
师傅包吃包住,每人给3000元一个月,时不时还有人抱怨工
作累、收入低。再说传统手工做早餐,速度有点慢,如果机器
能帮上忙,杨师傅就可以考虑扩张的问题了。这些年他陆续买
了六七台机器,光是压面机就有3台,大多都已闲置。两台和
面机和的面只能用来做包子,做烧饼还远远不能达到杨师傅的
要求。
17年来做一块烧饼,杨师傅说,很多微妙的变化、
技巧,目前的机器还难以匹敌。比方说发酵,冬天的时间和夏
天的时间就不一样;再说口味,夏天就应该比冬天淡一点;而火
候、气温不同,同样的温度烤出来的饼也大不一样。“我烤了
这么多年饼,每次开工前,都要放一块面粉进炉试试心里才有
底。光靠一成不变的机械程序,现在还做不出品质好的烧饼。
至少在我的店里,机器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
杨师傅最近听说,上海一家著名的小笼包连锁店引进
了全自动包子机,他正打算去尝尝,如果口味不错,他准备买
一台回来。
月薪3000元的早餐工作留不住年轻人
早餐行当不轻松。杨师傅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凌晨
1点半起床,和面、发面、醒面、买菜、进货、拌馅……做好
准备工作。发面的时候,可以打个盹,但是又不能睡死。清晨
4:30,工人们来了,包包子、蒸馒头、做豆浆,食物的香气
在店里弥漫开来。到了5:30,杨师傅就开始生火,擀面,准
备迎接第一个顾客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
杨师傅就一刻也不离开烤炉了。从擀面到烤饼,十几个步骤,
他要一个人一气呵成,再循环往复,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
顾客排起长队,络绎不绝,他忙得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最
多只有拿起案板上的凉茶喝上一口的时间。围裙下面的衬衫早
已被汗水浸透,手臂上的烫伤红痕总是在“推陈出新”……客
人走了,盘点生意、准备第二天的进货清单、打扫卫生,直到
吃完中饭,杨师傅才能休息。下午,是杨师傅补觉的时候。晚
饭后,他睡得很早,因为第二天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的睡眠总量不少,但是跟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都
不一样,人家睡觉的时候我干活,人家上班的时候我睡觉。”
早餐生意是停不下来的,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放个假,探亲
访友都来不及,哪还有旅游度假的时间。杨师傅夫妻俩,几乎
没有带两个孩子一起外出欢度过周末,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
两个孩子还得过来帮忙。杨师傅的娱乐时间比较少,和朋友聚
会的时间也不多,大多数朋友也都是做餐饮行业的。有空的时
候,杨师傅最喜欢去顾客口中新开的美食店,尝尝东西好不好
吃,看看人家的店是怎么管理的。
45岁的杨师傅是店里最年轻的一个,当年与他一起
学厨艺的师兄弟,有的成了酒店大厨,有的自己开了饭店,只
有他守着一家早餐店,日以继夜地做烧饼。曾经也有90后的
年轻人来他的店里工作,有的是来拜师学艺的,有的是来打工
的,但都没留下来。干得最长的,做了两个多月;最快的,三
天之后就走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在我这里每天工作
大概6个小时,赚3000元,他们更愿意去送外卖。”杨师傅
轻叹了口气说,勤快点的外卖员,一天可以做70单,每单至
少能挣3块钱,相比坚守一家小店,跑腿的活更受年轻人的青
睐。
会不会让子女做早餐行业?杨师傅沉思了一会儿,说
了句:“太辛苦太枯燥了,至少现在他们还不会想做。”杨师
傅说,他一直在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希望换个大一点的店面,
把环境、卫生、产品都做些提升,采取入股的方式再引入几项
特色小吃,换种经营模式来做烧饼油条店。到那个时候,店里
做的也许就不只是早餐的生意了,自己就不用从早到晚地为烧
饼忙活了,或许就可以问问儿子愿不愿意来做烧饼了。“毕竟,
留房子给他不如留手艺给他,踏踏实实地打拼过,就不容易学
坏了。”
创业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7:4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36587255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姓创业故事 金华烧饼大叔开早餐店卖烧饼8年攒了7套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姓创业故事 金华烧饼大叔开早餐店卖烧饼8年攒了7套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