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学唱一首歌)
甓生教1i 开兜
浅议《虢国夫人游春图》
口李玉芬
摘要:文章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独特的表现手法入手,分析
其艺术形象、构图、色彩和线条。《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不着背景,但意境
空潆清新。《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高超的技巧,更体现在对
真实历史人物与风俗图景的生动描绘上,从特定的角度显示出盛唐的艺
术风格和审美时尚。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手法意境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其继承了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等前辈的绘画传统,现藏于辽
宁省博物馆。
盛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可以和杜甫的《丽人行》相
并读”。 如杜甫《丽人行》的前几句是这样描述的:“三月三日天
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
匀……”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代杨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盛
装出游。画面共九人骑马;其前三骑和后三骑是侍从、侍女与保
姆,中间并排二骑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人
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整幅画中有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
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位于画面中部的左
侧,身着淡青色的窄袖上襦,肩搭着白色披帛,下穿有金花的红
裙,裙下能看到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而秦国夫人位于画面的
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符
合游春主题,表现当时盛唐宫廷贵族夫人豪贵生活的骄纵。
一
、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典型的绘画风格的代
表,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1.诗意化艺术形象的处理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生动的艺术形象透露着游春的故事情
节。“画中人物鲜明,个性突出,有的矜持,有的放松,有的勒紧马
缰,有的举手扬鞭,有的关注前方,有的顾盼欲语,人物安排微
妙,既不严肃又体现了春游的闲情逸致。一行几人,脸型圆润,
肌理细腻,体态肥硕,在愈遮愈露的披纱下,是贵妇的丰满肌肤
和香软温润的身姿,构图、色彩、笔墨等元素相结合表现了贵族
夫人的奢华和威雅,以及懒散的精神。图中体态丰腴,动态优雅
且舒缓,正是盛唐塑造‘绮罗人物’的特点。”
整幅图画构思精妙,能够精确地描绘不同年龄的女性生
活。“张萱笔下的仕女,一个个曲眉丰颊、额宽颐广、雍容自若、鲜
活妩媚,表现出上层闺秀的态远意浓,淑雅娇慎。他还长于非常
自然地兼带表现幼儿活动的绘画技巧。北宋《宣和画谱》颂扬他
‘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
岁数间,定其面目髻稚’。” 同时,画家还准确地把握住了盛唐女
性的时代审美观,主要体现为女性体态丰润美、身形曲线美、服
饰色彩美、着装开放美、气质端庄美。这些充分体现了唐代女性
8
所蕴含的良好教养及受到的文化熏陶。
画面刻画了不同性格和阶级的人物形象,且神态从容。画
中人物的服饰轻薄而鲜明。马的步伐轻松自如,在这悠闲的景
致中,众人前呼后拥,如花团锦簇。这是张萱对现实生活的细致
观察和感悟的体现。此时,整幅画卷犹如一首诗,体现了“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观念。
2.画面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构图是从单行的三骑到并行的两骑再
到三骑,单双错落、循序渐进的人物安排,使整幅画具有参差变
化和节奏;在人物服饰的色调处理上有重有轻、错综变化,不作
平均对待。
3.多种艺术语言的表现
《虢国夫人游春图》艺术语言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极富感染
力的色彩和线条上。画面设色典雅富丽,具有装饰意味,精工而
不板滞;格调显得活泼明快。张萱善于作颜面细部处理,以“朱
晕耳根”使妇女面容靓丽。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张萱集前
人笔线成就,表现出独特的柔美艺术风貌。“这一作品的线描以
圆润细劲为特色,在力量中透着妩媚。一般比较工细的店画多
施以空实而精练的铁线,有的流动,有的沉滞,有的古朴。《虢国
夫人游春图》运线的柔劲性格,或者与宋代临摹者融入了自己的
审美又多趣有关,然这种特征又实与画面的情调和主题合拍。
不过应特别指出的,是画面基调无疑还是盛唐风神。人物‘丰颊
肥体’,正是盛唐审美时尚。” ‘主要得力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
线条简洁精准,下笔稳重圆润。特别是用最简单的几根线勾勒
人物的手和脸,却塑造了全部的精神状态;衣纹和马鬃的长线条
磊落而流畅,一贯到底,但又能从中看到轻重缓急的运笔变化。
至于画家对细部的处理变化,用浓丽的色线去点缀衣服上的花
纹,与前朝的仕女画相比截然不同,通卷遒劲有力的线条,支配
着整幅画的灵魂。从整幅画面上看无论从用色、用线及处理方
法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精髓所在。”
画面重人物内心刻画,采用了多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在色调
的敷设中不失秀雅,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劲力中透着妩媚,画面
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二、《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画面不着背景,但意境空
潆清新
画的主题是“游春”,但画面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
色以突出人物。这样“依赖马的跑动与色彩的运用衬托出春天
的气息,着力于画中人物轻松自得、欢快情绪的刻画。此种画法
亦在时仕女画家中颇为盛行”。 ‘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画面没有
直接描绘春天的景色,而是以人物的服饰和面容衬托春天的气
息。在前疏后密的游春队伍中,那些丰满娇艳、肌理细腻的贵族
人物穿着艳丽轻薄的春衫,用桃红、嫩绿等极为鲜艳的色彩渲
美术时空
ART EDUCATloN RESEARCH
染,线条劲挺流畅,从侧面烘托出一种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r_] 摘要:文章以《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为切入点,结合时
气息。这说明画家不但有深厚的写实功底,而且有深刻的观
J 代背景,探求作品的来源,分析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及作品
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⑧‘‘《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风不动,衣不
拥有者——雍正皇帝的审美追求,探讨“十二美人图”带给
舞,众主仆端坐于马上,面部表情不温不火,在静态的形象背
…、 人们的独特感受。
后蕴含着春天的喧嚣与灿烂。画中的人物形象是静坐马上
关键词:十二美人仕女画清朝宫廷绘画围屏圆明
园
(身体)游春之美景(心理),而观画者则是于静态的画面形象
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喧闹春境。” 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
境,这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可以让观者对春的意
近几年,伴随着“清宫穿越戏”的火热,雍正皇
境回味无穷。
帝这一历史人物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位被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高超技巧,
誉为“人类历史中最勤奋的皇帝”在位时,活动范围
以及它对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风俗图景的生动描绘,更在于
主要集中在京师皇宫,特别是皇家园林圆明园内,
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艺术时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
因此与他有关的清朝宫廷人物画大都局限于这些
代精神的某种姿神。”在张萱之前,很少有专画女性的人物画,
范围。《雍亲王十二美人图》就是其中极为引入注目
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类型画,多是宣扬封建道德的。由此
浅谈((雍亲王十二美人图)
的一套清宫仕女佳作。
)
一
可见,张萱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作为题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
、
“身世的探秘”
义且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应对作为视觉文本的《虢国夫人
《雍亲王十二美人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的意蕴进行综合的多层次解读。如果试图理解作品
属清宫旧藏,共12幅,描绘了十二位身着汉服的女
中的文化原型,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置意义于语境之中来审
子观雪、品茗、沉吟、赏蝶等充满闲情逸致的场景。
视意义呈现的方式。也许,张萱并没有打算将如此丰富的意
画幅尺寸均纵184厘米,横96厘米,绢本工笔重
蕴压缩到他的作品中,但这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事实上,很多
彩。画面效果兼具清朝宫廷绘画的典雅华贵和传
文本所传达的意蕴是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料的。0
统仕女画工细明丽的特点,富有一定的装饰性。
《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的艺术
关于这套作品的来源、绘制年代、名称、作者以
精神,而且与整个绘画发展史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的基础
及画中女子的身份,多年来一直为众人所关注。
上,我们应不断研究古人所创造的经典作品,将中国绘画艺术
1986年,故宫文物专家朱家潘先生在清宫内务府有关的档案中找
发扬光大
到一则文字记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第3350号载:‘雍正
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司库常保持出由圆明园
注释:
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十二张,说太监沧州传旨:着垫纸
①⑤郎绍君.盛唐风神——《虢国夫人游春图》.名作欣赏,1 985(I).
衬平,各配做卷杆。钦此。本日做得三尺三寸杉木卷杆十二根’。”
②王彦军.古典与雄雅——评张萱人物画.名作欣赏,2011(27).
从档案中我们不难发现,《雍亲王十二美人图》原是装饰在围屏之
③俞剑明.张萱其人与《虢国夫人游春图》.东方博物,2004(4).
上的一组绢画,最早被放置于清初圆明园的深柳读书堂。雍正十
④何延骷.中国绘画史(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河北美术出
年(1 732),皇帝忽然下令,将“十二美人图”从围屏上拆下,重新装
版社,2005:49.
裱,之后该组画辗转至紫禁城的延禧宫,自此藏于深宫,也因此躲
⑥梁九明.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形式美.文学界(理论版),2011
过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成为流传至今的艺术珍品。
(9).
整套绢画中没有画家的落款,也没有任何文字或标注能说明
⑦何平,孙莎岚,中国艺术简史.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77.
( 彭亚.春风得意丽人行——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美与时
画作的名称。但在其中一幅画中用来装饰美人闺房的书法作品
代(下半月),2002(1).
上,落有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号“破尘居士”和“壶中天”“圆明主
( 曹监湘.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88.
人”的钤印,而这三个别号他只在1723年登基前使用过。再结合
⑩李民.在语境中审视意义呈现的视觉文本——由《虢国夫人游春
档案中的拆画日期,我们可以推断此套绢画的绘制时间肯定在雍
图》解析中国文化原型.艺术百家,2007(6).
正接受其父康熙赐予他圆明园之后至雍正十年(1 709—1 732)这段
时期之内,有可能是在他登基前后,但具体时间已不可考。至于画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
中人物的身份,朱家潘先生和黄苗子先生曾推断她们可能是雍正
皇帝的妃子。1983年,黄苗子先生还曾发表文章,将“十二美人图”
编辑王树凯
称为《胤稹妃行乐图屏》。但后经多番考证,朱家潘先生认为此套
9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7:3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36237158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议《虢国夫人游春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议《虢国夫人游春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