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有趣的半圆形)
童言无忌 个性张扬
童言无忌,是指儿童的语言淳朴、大胆、率直,不顾情面,少有
顾忌。如果我们经常留心倾听学生的语言会发现儿童语言极为丰
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振振有词,咄咄逼人,透着虎
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直揭人短处充满正气。然而,
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加之受书面语的限制,作
文中就很难见到这些傻气、虚气、灵气、正气的话语,童真就难以
显露出来。
近一年来,我带了一个二课小组,写作与阅读。个别孩子是敢说
敢做,多数孩子中规中矩。刚开班时,让学生彼此做自我介绍,再
说一说你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一些学生不敢说,一些学生能够说下
来,就是口头语多,跳跃性大,不够连贯,没说到要求上去。我还
想再摸摸底,就布置了一篇小习作,让孩子们写一位任课老师,字
数不限,只要求写出那位老师的特点,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等。
结果呢没几个学生写出来。问他们为什么写不出来,有的说肚里无
词,有的说不敢写,有顾忌。于是,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想写、
敢写、会写?我想起在《小学生作文指导》这本书上看到过的一句
话;“作文,就是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不拘形式地”进行表达。那
么要适应新的要求,作文教学必须“返朴归真”,彻底摒弃一切违
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把难度降下来,回到自
然的写作状态,给学生以自由飞翔的双翼,让他们解放自我,张扬
个性,施展创造潜能,从而开辟出广阔的习作天地。
一、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敢说”才能彰显个性,幼年期的孩子思维不受任何限制,他们
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和富有创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
创造性思维会逐渐被刻板划一的思维方式所替代,其中一味地要求
“合理”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所以,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敢说,说真话,并向《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学习,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比如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必须给他
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的
经历、独特的想法、丰富的感受,适时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让学
生认识真我,走出雷同显个性。
二、淡化文体形式,激发写作欲望
我主张习作训练应该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
需要,从内容入手,想写就写。《课程标准》把小学生的作文定位
为习作,强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只有当学生是自由表
达的时候,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生活中的万
事万物,学生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的欲望都能入文,就能自由
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原汁、原味、原生态,淳朴中显
个性。一个学生在《家庭趣事》中写到:怎样才能让爸爸出声呢?
有了,我就假装是邻居张叔叔吧。敲门“咚咚,老艾呀!我们家大
勺坏了,借一下大勺。”“好的。”“哈哈!”爸爸终于上当了,出声
了。一场欢快的家庭游戏展现在眼前,父子之间的亲密让人羡慕。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训练,把文章写得文通字顺了,才有可能谈
及技巧,谈文体形式。
三、表达真实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
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小学生习作要表达真实情感,势必
“写真自己”,促发学生为情造文,随情练文,有感而发。这学期
开学我校变化很大,六年级分出去,对三、四、五年级进行分班,
从原班级中抽出一部分学生重组一个新班。我就以“开学新变化”
为内容让学生写一篇习作。一个学生写道:“9月13日,是我最伤
心的日子,早自习的时候,老师念分走的学生的名字,我仿佛听到
我的名字,再听又不大清楚,这时同桌告诉我,的确念到我的名字,
我顿时眼泪汪汪,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我哭了好半天,也不愿出
教室。”这是学生对现实的写真,更融汇了学生真实的情感。生活
时时处处都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的波动,我们就致力于让学生的情感
真实地反映在习作中。即使有时学生的情绪情感似乎飘忽游走,但
这是原生态的、最真实的表露,同时也是最具人文特性、童真稚趣
以及独特个性色彩的情感表现。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实
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情”。
四、随笔作文
小学生习作应当定位“练笔”,强调随意地进行习作训练,概称
“随笔”。我让学生自备一本专门的记事本,作随时作文的记录之
用;并引导学生在记事本中开辟各种习作专栏,如百字见闻、收获
心情、玩后记录、故事连篇、大自然拾趣、童话世界、想象时空等
等。这些专栏的题材都针对性的源自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想象,带
有浓厚的写真色彩以及学生个体生活的独特性。一天窗外正在落
雪,我就让学生以《雪》为题即兴作文,学生写得是各具特色,欣
喜与快乐洋溢纸间。这次练习给了我很大触动,真是言由心生,生
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返朴归真,释放学生习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才能张扬个
性,体现风采;同时从本质上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
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将是未来习作教学发展的必然。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2:2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17333283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童言无忌 个性张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童言无忌 个性张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