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

更新时间:2024-03-12 10:18:0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河源文化广场)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

随着元宵佳节的临近,元宵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也是很多,其中比

较有意思的就是看花灯。那么你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

家的疑问。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

花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古人点灯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观灯是元宵节传统的民俗活

动,是一项娱乐活动。

元宵节点灯的活动起源于汉代,汉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

汉文帝就规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国上下都点灯敬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观灯

的习俗。中国花灯的制作非常讲究,而且种类繁多。

在隋朝时期,元宵节观灯的活动已经非常热闹了,唐朝更是将这个活动进一步扩大,

当时国家富裕,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多,元宵节点灯的活动被发展的十分兴盛。宋朝的元宵

灯会除了花灯还有烟花、灯谜等娱乐活动。这时候的元宵观灯活动可以持续好几天。

古时候没有电,在到了夜晚的时候,灯是可以驱走黑暗,带给人们安全感的东西,所

以点灯往往能衍生祈求光明,驱邪避祟的意思。在闽南地区灯与“丁”谐音,人们在元宵

节提灯穿梭,有祈求添丁得子,人丁兴旺的意思。

现在元宵节观灯的习俗依然被继承保留下来,大家会在元宵节举行灯会,这是一件非

常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习俗,花灯艺术也是民俗文化的瑰宝。

元宵节看花灯由来

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

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

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

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

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

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

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另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

十月十五为下元。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

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

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

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

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

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

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灯在台

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

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

好生男孩)。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节总是要吃元宵的。元宵节吃元宵始于宋朝,不过当时元宵叫“浮圆子”,到明

朝才称“元宵”。元宵又叫汤圆。据说袁世凯称帝后,认为“元宵”就是“袁消”,于是

下令改“元宵”为“汤圆”。过去每家做元宵、吃汤圆,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团圆、

和睦、幸福。近千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制作越来越精致美味多样。

赏花灯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元宵节民间又被称为“灯节”。元宵赏花灯的风俗也起

自汉朝,到了隋唐时赏花灯更加兴盛,唐玄宗时规定观灯为三夜,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

灯,发展成盛大的灯市,还建立高大的灯树、灯轮,甚至灯楼。到宋代赏灯活动更加热闹,

赏灯活动也延续五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写道“去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充分体现出这一盛景。明代时赏花灯习俗达到顶峰,明规定正

月初五张灯,正月十五落灯,要连续赏灯十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明时增加了戏曲表

演,元宵节逐渐演变成内容丰富的节日习俗。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是赏灯活动

规模很大,盛况空前,在这时除燃灯之外,还放鞭炮烟花助兴。

元宵节赏花灯自然少不了灯谜。灯谜始于南宋,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

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等等一百余种。猜灯谜,直到今天依旧

是元宵节一景。

偷菜日

元宵节也是偷菜节,又称偷菜日,是流行于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每年的农

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也就是元宵节那一天。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

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

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

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

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迎紫姑

迎紫姑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

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

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

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

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善良、忠厚、

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

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不过小编在此要给出友情提

示:若非专业演员,请切勿模仿表演,以免受伤。

元宵节可以在娘家过吗

从传统观念上看,元宵节是不宜回娘家的。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

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

(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

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从现代观念上看,元宵节是可以回娘家的。

其实在哪里过都可以,现在大部分都是双独子女,何不在一起过呢,把爸爸妈妈们接

到自己的家里来,给他们过一个热闹的正月十五,小时候他们带着我们看花灯猜谜语,现

在我们领着他们看花灯,过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0:1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0988754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_元宵节看花灯由来.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花灯   活动   习俗   中国   观灯   人们   赏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