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衢州新闻网)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花灯
元宵节即每年的正月十五,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挂花灯。那么,
呢知道为什么要挂花灯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要挂花灯的原因,希望你会喜
欢!
元宵节要挂花灯的原因
关于元宵节挂花灯的由来,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第一则是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
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
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
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
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
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
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
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
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
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
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
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
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
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
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
上跪地哀求。
果然,到了那天傍晚,出现了一个红衣姑娘,老百姓按东方朔的指点,跪地哀求。那
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
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
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
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
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
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
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
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
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
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
“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
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
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
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
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
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
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
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
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
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
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
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
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
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
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
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
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
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
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0:1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09801283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要挂花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宵节为什么要挂花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