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价价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12 07:52: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悉尼温度)

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价价的关系

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估价的关系

如何使拍卖活动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拍卖从业人员和广大竞买者

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

首先要求拍卖企业不但要有好的拍卖师,而且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其

次还要认真做好拍卖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尤其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拍卖底价,是

带来较高成交率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条件。现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谈点粗浅认识。

一、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估价的关系 拍卖底价和评估价有着质的区别。许多人都将评估

价误认为是底价,混淆二种价的概念,至使在确定拍卖底价时容易出现差错。

(一)拍卖底价是竞买人竞买拍卖标的的基础。底价又称保留价,是委托人委托拍卖

标的的最低保留价。是拍卖人与竞买人达成拍卖协议的必备条件,也是委托人制约拍卖人

的一种附加条件。竞买人在确定的底价基础上,运用竞价方式,最终以价高者得的原则产

生出买受人。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公开的场合下进行,受到各方当事人的严密监督,它和

评估价有着严格的区别。

(二)评估价不能代替拍卖底价。评估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运用科学的计算

方法,对所需评估物所作的一种评定价格。按照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债而产生的债权债

务关系,用评估出的价格,直接用于抵偿和变买是有一定实用意义的。

但以评估价作为拍卖标的的底价是不科学的。主要表现有,一是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物

的一种估价,是一种静态行为,而拍卖是一种动态行为。从评估到拍卖程序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市场也会起到一定变化,评估出的价格实际已经滞后于市场。二是评估的

目的和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同样一件评估物,用两种计算办法,就会出现两

种不同评估结果。这种差异的出现,主要是评估人员站的角度不同,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致。三是人为因素较大。评估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评估的质量。这主要指人员

的文化、阅历和实际工作能力。加之人情因素的影响,使评估结论缺乏公正性。四是利益

驱动。评估数额越大,收费就越多,在评估时经常出现就高不就低现象。

还有少数房产部门实行垄断经营,自行评估,自行拍卖,自行办理手续,制约和阻碍

了拍卖业的开展。以上列举的种种评估方法,既不能准确反映不断变化的市场,又不能反

映出拍卖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此,将评估价作为拍卖底价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可取。

二、坚持合理确定拍卖底价的原则 办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违背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在确定拍 卖底价时,要正确摆正主次矛盾的关系,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遵循价值规律原则。商品价格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形式。确定底价,还要考虑受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通常说“货卖当时价”就是这个

道理。有了合理的底价;就能吸引一大批竞买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行情,

在拍卖前对竞买标的进行一番充分了解后,就可积极参与竞买,所有竞买者都在一个起跑

线上展开竞价,拍卖底价也在竞价中开始升值,实际成交的概率也大大得到提高。

(二)偏低原则。在确定拍卖底价时,即要遵照委托人的意愿,同时又要考虑竞买人

的心理因素。拍卖人在对市场调查研究后,应提出可行性意见,供委托人参考。一般都遵

循偏重底价低于成交价的原则,这样做反而会提高成交率。九七年,我们受两个主管部门

委托拍卖破产企业,第一家考虑到增值,坚持按评估价作底价拍卖,其结果是顾此失彼没

有成交。第二家对评估价只作参考,结合行情,对确定底价时留有余地,一举拍卖成功,

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利用拍卖这种交易方式,救活了一个企业,使企业获得重

组。二者相比反差较大,前者只注重评估价,忽视了市场供求关系,底价虽定得高,反而

没有成交,受到了价值规律的惩罚。后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市场规律,科学确定

底价,从中获得回报。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拍卖市场是一种公开竞争市场,它的运行只

能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才会提高成交率。

三、确定拍卖底价的方法 拍卖底价即保留价的确定,是委托人特有的权利,因为委托

人对委托的物品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拍卖人只能根据委托人确认的底价,认真组织拍卖。

在拍卖中,拍卖人不得低于底价成交,低于低价成交的,要负责向委托人给予赔偿。对确

定拍卖底价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委托人自行确定。委托人根据自己委托拍卖品的价值和要求,提出底价即保

留价。一经确认立即和拍卖人签订委托拍卖协议,用契约的形式,建立起双方法律关系。

委托人需要更改底价,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时间内进行。因委托人确定的底价不合理,

造成不能成交的,应由委托人自行负责,并需承担对拍卖人所支付的实际费用。

(二)协商确定。这种办法,一般由委托人和拍卖人共同协商确定。委托人可以提出

自己的意见,拍卖人对委托的拍卖标的,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必要的市场调查后

及时将市场信息,经过综合整理加工反馈给委托人,经双方确认后,使确定的底价更趋合

理,有利于提高成交率。

(三)根据忡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28条规定:“拍卖国有资产,依照法律或者按

照国务院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

的的保留价。”拍卖国有资产,经评估机构评估是一种法定程序,在确定拍卖底价时是一条

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一般都有三方共同商定,即委托人、拍卖人和评估人

员。三方结合确定评估价,对潜在的竞买人应认真分析研究,同时,还要考虑到相关法令

法规,最终,定出拍卖底价。

当然,拍卖国有资产涉及面大、政策性强。一定要按照有关法令法规进行规范运作。

有些人担心拍卖国有资产会流失,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因为拍卖都是在公开的场合下

进行的,透明度高,国有资产是不可能在这种场合下流失。

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价价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7:5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201164158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价价的关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清拍卖底价和评价价的关系.pdf

标签:拍卖   底价   评估   确定   委托人   评估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