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杨梅树)
中国的国防发展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
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
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一是什么是国防。二是国防的历史启示。三是国际环境和格局。四是如何发展国防。五是新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
关键词:国防的重要性 历史启示 国际环境和格局 国防建设
前言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
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
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
我国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
国防便产生了。
一,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
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制外
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
国防理论。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经过10年
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
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野处于开疆扩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
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的发展。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支持和国防理论
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
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知道1949年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不再任人宰割了。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
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为国的巨大胜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
到由意义的启示。
二、国际环境和格局
当前国际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总体和平部分动乱。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
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
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
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三、为发展国防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国必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
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其次,必须保证政治的昌明。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
系到国防的兴衰。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最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否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就是在面
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放侵略战争的胜
利。
四、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
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二)国防科技史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五、我国国防建设要着重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一) 陆军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二) 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
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
(三)空军着眼于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信息化空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
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
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
土会遭到践踏。
我国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
便产生了。
一,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
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制外
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
国防理论。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经过10年
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
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野处于开疆扩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
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的发展。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支持和国防理论
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
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知道1949年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不再任人宰割了。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
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为国的巨大胜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
到由意义的启示。
二、国际环境和格局
当前国际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总体和平部分动乱。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
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
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
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三、为发展国防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国必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
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其次,必须保证政治的昌明。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
系到国防的兴衰。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最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否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就是在面
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放侵略战争的胜
利。
四、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
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二)国防科技史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五、我国国防建设要着重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一) 陆军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二) 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
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
(三)空军着眼于建设中作战力量,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加强指挥控制系统
建设。
(四)第二炮兵着眼于建设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加快提升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灵敏高效
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提高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6:3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96768283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军事理论论文《中国的国防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军事理论论文《中国的国防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