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不忍卒读的意思)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1500
范文
(
通用
3
篇
)
【篇1】大一军事理论论文1500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
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
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中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
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
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预先研究的内涵与特点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
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
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
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
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
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
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
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二、预研项目申报立项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
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
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
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
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
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
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
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
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
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
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
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
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
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
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
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
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
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
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
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
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
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
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
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中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
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
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
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6:3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96488283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一军事理论论文1500范文(通用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一军事理论论文1500范文(通用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