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节的组词)
品位
•经典
学科教学
基于''学习通
”
平台实施
“
一课一问
”
提升
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
—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
—
O卢彬陈云霞黄晓萍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南京
211135
)
【
摘要
】
目前
,
"一课一问
”
在实施过程中存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复性大
、
拓展性小
,
时效性差
、
合作性小,
不易
跟踪统计等问题。
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
,
首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
、
学情做出分析,并对
“
一课一问
”
的含义及
本文研究意义进行概括
,
在学对
"一
课一问
”
在
“
学习通
”
平台中的实施依照创建课程平台、
平台任务设置
、
“
一课一问
”
实施
、
“
一课一问
”
考核互评等步骤做进一步研究
,
最后总结出实施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增强同学们的参与度
。
【
关键词
】
一课一问
;
学习通平台
;
实践研究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施
“
一课一问
”
的课堂上
,
学生可依据老师所教内容提问,问题可以是对计算机
素质比较弱
,
在学习上没有耐久性
、
持久性和主动
性
,
总是被动接受
,
学习变成了一种任务
,
与老师交
流仅限于课堂
。
以超星
“
学习通
”为平台实施
“
一课一
辅助设计前导知识的不解
,
也可以是
CAD
制图的一些
边缘性知识
。
这样不拘泥于书本的探讨
,
提升了学生
寻找
、
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
改善教与学的质
问
”
教学方法
,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提高学生发现提
出
、
分析判断与处理问题的热情
,
更增进生生沟通协
量
。
但目前
“
一课一问
”
经由问卷调查
、
多元化信息交
作
。
教师也能科学掌控学情动态
,
以做出有效指导
。
三
、
“
一课一问
”
含义
“
一课一问
”
是一种增进师生与生生互动的教学
流
(
或微信等
)
以及蓝墨云班课平台等途径实施
,
极可能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复性大
、
拓展性小
,
时
效性差
、
合作性小
,
不易跟踪统计等弊端的出现叫
一
、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手段
。
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
,
对学习内容思考
后在教师引导下提出一个以上问题
,
并由师生互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研究工程图样的计算机
绘制与识读
,
培养学生
CAD
绘图技能,要求学生掌握
促使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
。
“
一课
”
既可以为一节课,
也可以为一个单元或阶段的课程;
“
一问
”
既可以是
本次课堂内容
,
也可以是相关知
识叫经
由提出问题
、
生生互动探索
、
小组质疑分析以及教师解疑释惑
,
帮
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
AutoCAD
基本命令
,
绘图的各种方法和绘图技巧
。
该
课程知识理论复杂
,
实践操作性强
,
需要学生反复
学
、
反复练
。若
CAD
的学习仅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
的
,
需要向课外延伸
,
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
以超星“
学
习通
”
为平台
,
创建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平台
,
有助
求
。
四
、
研究意义
(
一
)
建设以超星
“
学习通”
为平台的在线课程
,
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
二、
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在接受知识和逻辑思维上不好
,
心理
引领学生学习
,
增加师生互动
以超星
“
学习通
”
为平台,把计算机辅助设计搭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2018
年度立项课题
:
“
基于'学习通'平台实施'一课一问'提升师生互动的研究
与实践
"
(
2018-R-62924
)
成果之一
。
【
作者简介
】
卢彬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
机械工程
。
陈云霞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
机械电子工程
。
黄晓萍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157
卢
彬
陈云霞
黄晓萍
/
基于
“
学习通
”
平台实施“
一课一问
”
提升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
建为在线资源交互共享的网络课程
。
教师依托该平
台推送课程资料
,
如教学案例
、
课件
、
命令视频
、
微课
等
,
通过平台发布
“
通知
”
“
考试'
“
作业
”
等引领学生
学习并及时答疑解惑
,
学生进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并完成任务
,
实现师生互动
。
(
二
)
实施
“
一课一问
”
教学方法改革
,
减少问题
重复,增加师生互动
结合超星
“
学习通”
进行
“
一课一问
”
引导学生提
问的教学方法改革
,科学分析和评价学生学情
。
通过
线上
“
讨论
”
“
直播
”
“
任务
”
,
线下
“
问
+
答
”
的师生互动
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
整个教学采用视频形式,可存留
在平台上
,
减少问题重复,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
(
三
)
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增强学习兴趣
,
增加
生生互动
基于超星
“
学习通
”
,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原
理
。
学生通过调查反馈
、
交流
、
协作
、
辩论等开展解决
问题的活动
,
直至问题解决
,
实现生生互动交流
。
这
样,学生由被动性接受信息变成积极汲取知识,
满足
了学生个体化需求,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五
、
在线实施
“
一课一问
”
提升师生互动的研究
借助
“
学习通
”
平台
,
创建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平台
,
选择建筑工程平面图的绘制作为本次在线课
程的具体项目
,
进行
“
一课一问
”
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此项目的要点是:首先需要学会
A3
图框绘制,巩固学
习点的坐标输入
、
宜线及擦除等操作
。
进一步拓展这
些操作的其余用法,不断深入学习
,
基于原有操作将
图形延伸
,
层层递进
,
环环叠加
,
最后建筑工程平面
图的绘制马到成功
,几乎涉及
CAD
全部命令,锻炼了
学生探索与操作能力
。
具体流程如下
:
图
4
“
一课一问”
在线实施流程图
(
一
)
课前任务准备
教师建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平台,
录入本班学
生信息
,
依据建筑工程平面图绘制的项目在超星
“
学
习通
”
平台上准备课堂任务
,
以便学生预习
,
及时提出
想法和不解,任务内容宜由简到难
,
涵盖课本知识的
重点
。
教师可录制简短视频制成师生互动式微课
,引
158
导学生积极参与叫学生熟悉任务后
,
教师经
“
学习通
”
平台把学生随机分组以增强学生应变与协作能力
,
整
个教学采用视频形式
,
可存留在平台上
,
避免问题的
重复性
,
也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
。
(
二
)
平台中实施
“
一课一问
”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生提问形式有两种
,
课堂单个知识点的
“
一课一问
”和关于整个课程的
“
一课一问
”
。
考虑到本文篇幅有限
,
我们以此课程某
一节课或单元知识点的
“一课一问
”
在超星
“
学习通
”
平台上的实施进行研究
。
比如本文讨论的
A3
图框的
简单绘制
,
就可在
“
学习通
”
平台上以某个知识点实
施
“
一课一问”
。
(
三
)
课程平台实施
“
一课一问
”
考核互评
通过教师
、
组间与组内以及自我等评价主体的
评价,每个评价部分都严格要求客观打分
,
评出此次
“
一课一问
”
课堂的最佳提问组
、
最佳合作组
、
最佳讨
论组和最佳参与组
,
发放奖品和奖状给予学生精神
和物质激励
。
不但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
而且体现学生参与及完成情况
。
对
“
学习通
”
中
“
一课
一问
”
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的具体步骤如下
:
表
1
“
学习通''中实施
“
一课一问
”考核互评表
评价主体
教师评价
组间互评组内互评
自我评价
1.
“
一课
一问
”
1
.
“
学习通
”
中
1.
“
学习通
”中组
完成内容
参与度
纽间投票
内投票
学习通中
2
.
成果记录
2
•
“
一课一问
”
2
•
“
一课一问
”
组
自我评价
小组参与度
内参与度
评价形式
实时打分
实时打分实时打分
实时打分
超星
“
学习通
”
平台使教学形式更为丰富
,
也让
学生的学习更为多样
。
基于超星
“
学习通
”
平台实施
“
一课一问
”
教学法
,既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
,减少问
题重复
,
增强了师生互动
,
增进了师生感情
,
也满足
学生差异化需求,增强学习兴趣
,
增加了生生互动
,
更弥补了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复性大
、
拓展性小
、
时效
性差
、
合作性小
、
不易跟踪统计等缺陷
。
同时引起了
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
分析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进一步
调整教学方法
,
实现师生的双赢
。
【
参考丈秋】
[1]
杨侣珍•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J]
•青年
与社会
,2020
(
01)
.
⑵黄晓萍
,
卢彬
,
陈云霞.“
一课一问
”
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
的实施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9
(
13
)
.
[3]
黄骏.基于超星
“
学习通
”
平台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
践一以高职电气运行实训课程为例[J].
求知导刊
,2019
(
24
)
.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5:2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92527254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学习通”平台实施“一课一问”提升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学习通”平台实施“一课一问”提升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