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邪恶饭粒网)
阿凡达电影分析2000字
最佳答案
1.
詹姆斯·卡梅隆说过去14年里自己脑海里盘旋的一直是
《阿凡达》,他没有骗人。看过阿凡达电影,想批评导演的
唯一一句话就是:下次可不要让我们等这么久了,好吗?
当你听说曾经导演过《异形2》、《终结者》的人再次操刀
科幻电影,甚至为了新片专门大手笔投资研发了一项新的电
影技术,你会如何期待这部阿凡达呢?我可以保证,电影和
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放下先入为主的预期,耐心体
味导演的精彩构思——就是说,你不要沦为还没有看到电影
就指手画脚的网络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那么《阿凡达》将
是一次视听的盛宴:丰富多彩,充满灵性,激动人心,一部
只能出自大师手下的精彩杰作。
阿凡达这部电影获得最多的评价,就是“划时代之作”,真
是如此么?没错。电影制作时广泛采用3D技术,将会让包
括卡梅隆在内的导演们重新审视电影技术与电影本身,它的
影响至少能持续数年。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划时代之作,它
会改变电影银幕。
退一步说,也许它并没有开创一个新时代,但在此之前
1
从没有导演在电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规模地采用复杂的3D
技术。《阿凡达》横空出世,其他导演若要不被人说“落伍”,
只好也一头栽进3D的海洋。《阿凡达》是一场视听的飨宴,
场景处处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脉,虚空中飞泻而下的
千丈瀑流,无一不惊心动魄,各种微小的细节也令人叹服不
已。
阿凡达电影开场十分钟,是观众视觉保守冲击的十分钟。
然而导演卡梅隆一点都不打算让观众回神。瞬间观众就被带
入了紧张的情节:潘多拉星球气候恶劣,土著敌意很深,男
主人公进退两难,阿凡达计划没有人性,来自地球的侵略者
冷漠无情。杰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观众似乎只能眼睁睁看
着悲剧即将发生。
纳威族看起来似乎不像真人,但确实让观众感到他们是
活着的生物,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特别是他们的眼部动作,
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逐渐发酵,就是在一次次
的视线接触中表现出来的:视线超出必要的长时间停留,瞳
孔微微放大,泪珠将落未落……观众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有
种东西在萌芽,长大。虽然他们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们没
有地球人的感情体验。
卡梅隆再次显现出他同其他动作片大师不一样的地方:
他特意把阿凡达影片节奏放缓下来。男主人公用了三个月时
间细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著种族纳威的文化。观众可以看
2
到他的头发和胡须慢慢变长,以示时光流逝。终于,男主人
公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纳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个纳威女子
——内蒂瑞。
这部分感受不到紧迫和压力,似乎有点和电影主线脱节,
然而这也是导演卡梅隆的设计。毕竟,他可是导演过《泰坦
尼克号》的人。《阿凡达》不是纯粹靠动作和奇观赢得票房
的电影,阿凡达是一部爱情电影。对此千万不要怀疑。每一
部卡梅隆电影,核心都是爱情。
卡梅隆用阿凡达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来说可能是
很深奥的问题:“背叛你所属的种族是什么感觉?”电影中萨
利被问及这个问题。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显:电影中男主人
公和人
性未泯的科学家们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
表邪恶,怪物,杀人凶手。虽然在生物种群意义上纳威人和
地球人八杆子都靠不上边,但从他们的做事风格来看,他们
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辉。
潘多拉星球是资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个大拼盘。那
里的人群和普通电影里的背景群体相比并不只是科幻设定
的区别。熟悉科幻电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电影对潘多拉的
描述中看到其他著(转 载于: 在 点 网:
阿凡达电影分析2000字)名科幻电影的影子。影片最后40
分钟可以说分分钟精彩纷呈。卡梅隆在这一部分终于端上了
3
动作特技的大菜,什么迈克尔·贝阿,罗兰·艾默里奇啊,还
有什么冯·特里尔啊——统统未够班!
地球人对潘多拉星球发起攻击,随后潘多拉星球在操纵
阿凡达的杰克带领下发动反击,场面宏大异常,没有看过电
影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用一种不恰当的比喻,这里简直让人
想起9/11事件,杀戮与毁灭中饱含史诗般的想象和创造力,
而其焚天毁地的巨大破坏又是那么叫人目瞪口呆,后背发
寒!
论灾难场景,《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不太一样,不
过足以让观众头晕目眩。如果条件允许,绝对推荐观众去看
3D版。通过迷人的数码技术,观众能更加充分地体会导演
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显然还没有讲完,仍会
回去继续他的探险。而作为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
随时准备和这位伟大导演共赴一段惊险的心灵历程。
阿凡达影评结论:
泰坦尼克号后12年,成就阿凡达。阿凡达未必没有瑕疵,
但阿凡达将成为史诗。影片普通版可以打4星分数,5星的
评分留给阿凡达的3D版。
更多阿凡达一句话影评: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综艺》影评人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写道:“卡梅隆这部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史诗巨作
4
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宏伟场面,壮观的视野,激动人心的叙事
以及回归自然的主题。继《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并雄踞全
球票房冠军的12年之后,卡梅隆再一次奉献出一部将吸引
全球目光的电影。”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
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
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
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
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
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
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
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
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太阳报》--最后的决战长达20分钟,
震撼无比……势不可挡,你完全被带进片子里和那些人物、
故事融为一体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卫报》--之前有好多谣传……有说
这部3D立体影片会令人作呕,还说这2小时40分钟犹如一
场灾难,现在我们可以坚定地就这两点为《阿凡达》辟谣了。
5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Firstshowing》--卡梅隆的确是个天
才!我不能说太多,哇,但我太爱这片子了!《阿凡达》太
惊人了,彻底把我震撼到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ComingSoon》--我得遵守和福斯
公司的协约……我只能说《阿凡达》太棒了,我喜欢!
94
2.整部影片全部的编辑工作平台都是在Avid的工作平台
上完成。导演Jams
Cameron的制作团队使用ISIS作为媒资存储系统,利用
Avid Media Compor和Nitris DS完成视频的编辑,全部离
线素材采用DNx36高清编码方式。而在音频方面,《阿凡达》
的制作团队利用最新版本的Sibelius和Pro Tools完成全部的
作曲和录制工作,使用M-Audio的音频接口和耳机进行音
频拾取和监听,使用两台Icon调音台级联工作进行混音工
作。 而在此片中,世界级音响设计师Christopher Boys,继
续承用顶级监听音箱Dynaudio Acoustics的AIR20 完成全
部的音效工作,近期《阿凡达》被美国音效剪辑工会(The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Guild) 评为最佳剧情片音效
剪辑和最佳配乐音效剪辑两项大奖。
动画片的音响设计,需要的是一种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把艺
术创作展现出来的非常手段。想通过听觉渲染画面效果,就
得了解声音是通过何种方式激发人类的各种情感的,同时,
6
也得掌握可以实现这种效果的尖端音频制作和处理手段。作
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精准的重放监听是Christopher Boys
得以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Dynaudio Acoustics的
AIR20监听音箱我已经用了好几年了,非常喜欢它丝滑平顺
的音质。我可以很自信的说:自我的音响设计工作室出品的
作品,在任何配音间或放映厅都必须能够精确地还音。”多
年来,这个奥斯卡奖音响设计及录音师得主一直穿梭于世界
各地的顶级后期制作棚和自己位于Northern California,
Marin Country,Inverness的工作室之间。
“我钟爱这些Dynaudio Air音箱甜美的嗓音。”Boys继续
说。“温暖的声音与其他一些刺耳尖利的监听不同 ---- 用
Air能够将令人抓狂的烦躁感觉摒除在工作之外。”
“可以说,是AIR音箱成就了我的音响设计师之路。制作
时,我需要挑出关键元素中的细微差别,用它做出的东西带
到别处去听,让我充满自信,不用担心声音的质量 ---- 不论
带去哪里听都是。”
与众不同的是,Boys自己工作室编辑棚和混音棚的
AIR20有源参考监听是倒着安装的(头冲下),他的监听系
统包括6个AIR监听,前面是左、中、右三个声道,后面是
左环、中环、右环三个声道(6.1系统)。超低用的是BM14S,
一个12英寸单元的有源超低音。
篇二:《阿凡达》特效分析
7
影片《阿凡达》特效表现分析
在当今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动画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在艺术家、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配合下,3D 动画正在
走向辉煌。《阿凡达》正是这样一部利用3D 技术的影片,
它作为四分之三的内容利用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继《指环
王》之后又一次展现了3D 电影的无穷魅力。它的横空出世
在全球掀起了强烈的3D 热潮,人们争先恐后地观看这部充
满魔幻、想象和科技的鸿篇巨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了
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改变了传统影片的观看方式和审
美体验,是一部充分体现高科技手段,以高科技为内容的惊
世之作。《阿凡达》无论是从视觉体验还是思维意识,都给
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影片利用CG 技术设计出逼真的虚
拟人物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盛宴,同时
掀起了一轮新的3D 电影的革命,3D 技术也借此势头占据
了未来电影发展的主流位置。卡梅隆的3D《阿凡达》影片,
为3D技术带来历史性的突破,挑战了数字技术的极限。
一、特效电影简述
1、特效电影的含义
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被称为特效电影,特效,顾名思义,
“特殊效果”,换句话是指虽然它在电影制作中所占成分并不
高,但是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电影视
觉表现的强烈需求。在特效电影中,一种是指以特效表现为
8
主的电影,这种电影的特效制作必须详细规划,它的投入它
的时间它的人力它的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是最重要的,而传统
拍摄技术退居次要地位。这类电影的代表有《阿凡达》、《贝
奥武夫》等。
电影特技,尤其是数字特技在拍摄电影影像时,与常规一
次成像的制作方式不同,是把构成影像内容的不同元素分开
单独拍摄下来,然后把这些分别拍摄下来的影像元素再有机
地、按照人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天衣无
缝、如同单一镜头一次成像拍摄下来的电影影像画面。
另外一种是指特效表现、传统拍摄技术和方式都是电影制
作的重心,这类电影的代表有《金刚》、《变形金刚》、《2012》
等。
2、特效电影的种类
电影特效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要是从专业角度继续分
析的话可以分为两种:视觉效果和特殊效果。视觉效果是不
能光靠摄影这一技术就能够完成的后期特
效,几乎都是用计算机生成图像,言下之意就是这一效果
在拍摄现场得不到,具体包括三维场景、火焰、海浪、灰尘
等模拟的三维图像和钢丝擦除、数字绘景的二维图像。而特
殊效果就是指在拍摄现场为了实现某些效果而使用的特殊
手法,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并将其合成像,具体技术有拍摄小
模型、逐帧动画、吊威亚、特殊化妆、蓝绿幕技术、运动控
9
制、烟火、人工降雨、爆炸、车辆特级等等。
二、动画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体现
电影特效艺术一般都是要从人物本身、背景、形体、色彩
等入手,综合考虑它们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从卡梅隆执导的
电影《阿凡达》入手,剧中的人物、背景、色彩就是特效艺
术运用最完美的例子。电影讲诉的是潘多拉星球上的一系列
独特的奇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前所未见的动植物、无比美
丽而又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
1. 形体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
不管是什么样的景物都会以其独特的形状或者具体的线
条向世人展示。正因为如此,优美的形体能够使电影的基本
情调变得更精致、更舒适,在很大程度上对画面有了一个美
的改变。看过很多讲述外星球的影片,也看过很多展示外星
球的场景,但是无论如何,当你看到《阿凡达》中描绘的潘
多拉星球时,一定会被它叹为观止的美景所折服。星球上遍
布着高大的树木、悬浮在空中的缥缈的圣树种子、会发光的
巨大植物、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各种巨大的花草,不
考虑其他因素,单从艳丽的色彩上,就足以给人们带来巨大
的视觉冲击。尤其是3D 电影的特殊效果,让景物形象表现
得更加真实,影片中的事物仿佛就在自己的周围。潘多拉星
球物种繁多,不仅拥有引人入胜的美景,而且各种长相怪异
的动物也非常多,长着铁铲嘴巴的巨犀、六条腿的战马、色
10
彩斑斓的巨型飞龙、长着四条手臂的猴子、黑面獠牙的怪兽、
凶猛的豺狼,仅是这些怪兽就足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
击。例如:影片《阿凡达》在创造灵魂之树的种子时就考虑
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灵魂之树的种子如此飘逸,顺畅,就
好像水母在发光、漂浮着一样,给人以神圣、飘渺、美好的
感觉。
2. 色彩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
在电影中,对于人物感情的流露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色
彩。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发展,电影美术师巧妙地将色彩融
入进去,在色彩的运用下,层次、基调、矛盾都会一一显现
出来。对色彩的感觉人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基本上都会将
红色
认为是兴奋感,白色认为是纯洁,绿色就是和谐统一的代
表,还会有冷暖色调之分,冷色调包括蓝色、紫色等,暖色
调包括黄色、红色等。美术师通常根据人们的习惯和认知,
随着情景的变化来运用人或景物的不同色彩。自然美中最关
键的因素就是色彩,代表着生命的延伸和活力的表现。电影
艺术一旦没有了色彩就变得毫无趣味。导演卡梅隆曾经说
过:“我从构思电影初期就决定将纳威人定为蓝色的皮肤,
蓝色的人物没有被用过,蓝色的纳威人应该很酷吧。”色彩
就是这部电影中最出彩的地方之一,里面的场景颜色运用十
分丰富、巧妙。潘多拉星球是一个虚幻而生机傲然的环境,
11
所以里面动植物的色彩运用必须将这种感觉体现出来,就好
比在电影中,女妖翼兽被杰克驯服后自由翱翔在空中的场景
令人难以忘怀,女妖翼兽在天空中飞翔时,时而穿梭在云雾
弥漫的高山峻岭间,时而急飞停在峭壁上,时而俯冲飞进水
中,色彩随着它姿势的变换而变换,整个场景画面唯美动人。
鸟兽的绿颜色、纳威人的蓝肤色、天空的蔚蓝,这些景物颜
色的运用着实精彩。后来又被“狮鹰翼兽”所追赶,一红一绿
的翼兽更是将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了杰克的英勇
睿智。
3. 动作捕捉技术的完美诠释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 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
们必须学会在空无
一物的摄影棚, 对着空气演戏, 并根据剧本上所安排的场
景表达出感觉, 作出反 映,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演员想象力
和功底的新体验。他们力图达到身临其境, 假 想自己处在一
个充满着新奇的热带雨林的星球上, 并且为之配合如在真实
场景中 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以帮助动作捕捉技术尽可
能抓住细致微小的肌肉抽动和眼神, 达到在以往需要搭建相
关场景才能达到的拍摄效果。
3.1表演捕捉特效在《阿凡达》中的体现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于电脑特效所营造出来的精彩画
面已经习以为常,顶多也就是有些许的赞叹和惊艳,但《阿
12
凡达》此次下凡绝对会另观众眼前一亮,甚至是前所未有的
视觉体验,为了整个潘多拉世界里的动植物、山水、都能极
其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导演卡梅隆和他的团伙建造了一
个规模超大的感应舞台系统以方便演员表演捕捉,之所以花
费如此大的代价,完全是为了《阿凡达》,为了剧中那令人
震撼的奇幻美景,为了再一次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
力。不仅如此,大部分的拍摄工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除了
那些少量的实景拍摄、真实的表演以及后
期特效。
高效能捕捉技术是用来记录真实演员的动作, 然后将动
作转化为C G 动画生 成的外星人。这是一整套专门为这部
影片开发出的虚拟技术工作平台, 通过与“能量”虚拟摄影棚,
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 结合后期面部表演捕
捉还原系统,将表演捕捉工作变得更加简捷。与现有的动作捕
捉技术非常相似, 捕捉技术更善于捕捉演员动作和面部表情
的细节, 使动画角色更加逼真, 真人演员和动画角色合作演
出更加天衣无缝。为此, 詹姆斯. 卡梅隆采用新的虚拟摄像
机, 让自己 直接看到由计算机即时现场生成人物角色,并随
时随地指点演员们的表演。
其一记录演员表演是在一个称作是“能量”的摄影棚里,
这是已被导演彼得. 杰克逊和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使用
过的。能量虚拟摄影棚是卡梅隆为《阿凡达》特制的表演捕
13
捉摄影棚, 其规模远大于常规表演捕捉摄影棚的6 倍, 通过
与实时虚拟摄像机合作, 以便创造出影片所需的虚拟数字世
界。
“这是一个动作捕捉摄影棚, 位于棚顶的传感器可以采集
到演员完整表演的所有细节,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实时渲染
动作, 呈现在导演的监视器上, 你可以监控未来完成影片的
粗略渲染的合成模样” 戴尔先生解释说。如下图
其次类似于游戏中的场景搭建, 在虚拟摄影棚里, 演员如
同游戏中的主人公,置身于虚拟场景, 与场景中的C G 物体,
如气体植物互动, 同时, 导演能任意切换摄影角度取景以及
处理相关C G 物体的运动, 甚至即时指导虚拟场景中的演
员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虚拟摄影棚可实时监看C G I 电影
画面的效果如图
再者协同工作虚拟摄像机的运用。作为虚拟摄影棚的核心,
卡梅隆参与对表演捕捉技术的改良和研发, 能实时直接在监
视器上观察演员与拍摄所需的数字场景之间的互动, 而调整
到最佳效果。同旧式只能展示建筑的线性框架解构且具有高
偏差率的技术手法相比, 协同工作摄影机可以实时追踪或者
监视通过“表演捕捉”创造的虚拟演员,并即时将其合成到实
拍场景中。而且它还能够让制作人时刻观察到实拍镜头中的
虚拟部分, 这样可以保证最后制作出来的效果更直接更有观
赏性。 同时与以前演员带上硅胶塑形面具参加拍摄不同,
14
卡梅隆运用的这一套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它是由脸部捕
捉头戴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可以从演员们的脸部得到更
多的数据。利用相关软件让C G 角色尽可能精确符合演员
的面部活动和表情。在《阿凡达》中,有60%的镜头都采用
了“表演捕捉”技术,余下为真人和传统实体模型。不过表演
捕捉只能捕捉到基本的动作和大致的表情,很多演员非常细
微的面部表情都在捕捉的过程中丢失掉了,以往的电影制作
者为了弥补这一点,通常在后期动画制作时手工补上这些细
微的表情,但这次卡梅隆想要最大程度的还原演员的表演,
把手工动画减到最少。于是,他重拾起了他1995年在一个
餐巾上画下的创意:演员头上戴一个头盔,头盔上安装一个
微型摄像头,伸到演员脸部的正前方,追踪演员的每一个面
部动作。这个装置取得的效果相当的好,它能追踪到演员很
多细微的动作,如皱眉、抽动鼻子、眼睛的一瞥,嘴唇、牙
齿、舌头和下巴的联动等等。演员表演的95%都能完美复制
到他们的动画角色身上,而在以前这是无法想
另外传统ADR后期补录台词工艺是当后期需要修改台
词时,由于对白口型与画面素材不匹配,通常需要替换全景或
是镜头替换到角色的反打镜头以避免穿帮,有
篇三:阿凡达影视鉴赏
中文名: 阿凡达/化身/异次元战神/天神下凡
外文名: Avatar
15
出品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
国别: 美国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制片人: 詹姆斯·卡梅隆 乔恩·兰道
主演: 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
类型: 动作/惊悚/科幻/冒险
片长: 163分钟
剧情简介: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
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
球土著)的混血,培养出身高近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
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受伤的退役杰克,同意接受
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然而,在这
唯美幽境里,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土里钻的生物却只只巨
大且致命阿凡达杰克背负重任,身处险境中,在与纳美人首
次意外接触后,虽然开启了沟通的可能性,却也即将面临一
场意想不到、浩瀚壮烈的世纪冲突,从中他也将获得空前启
示。
主题分析: 很多人说阿凡达的主题是环保和自然,其实
我认为热爱自然仅仅是主题的表现形式而非主题本身。阿凡
达的真正主题是杰克在驯服飞龙的时侯Neytiri在他身边大
声喊的话:交流,建立交流。 那美人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和
16
人类是如此不同,他们通过头上的神经纽带可以和潘多拉星
球上的所有生物建立心灵的沟通。在潘多拉上所有的生物,
动物和植物,都是一体的。以圣母之树为核心的巨大神经网
络,这才是全篇最出彩的设计。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让广泛
存在于人类中的冷漠,蔑视和暴力显得如此幼稚和丑陋。人
类没有心灵的纽带,人类不能理解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伟大
和深邃,只知道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毁灭。最终导演用让主
人公彻底抛弃人类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象征着对人类
无法相互沟通,无法相互理解的悲哀。这种交流也让潘多拉
星球上的一切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联合为一个整体,也正
是这种交流让潘多拉庞大的生态系统抵抗住了看似强大的
人类的入侵,珍爱地球,保护生命,才是人类发展的主题。
叙事分析:下面是我认为组成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要元素,它
们的设置巧妙的令人赞叹。首先 是杰克的视频日记。 其实
< 阿凡达的主体故事就是杰克的最后一篇日记,所有的一
切都是杰克的回忆罢了,这也是杰克最后为什么没有死的一
个原因。这样的设置有很多好处,最明显的是有了一个讲故
事的人,方便了电影的表述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影片
在杰克的旁白中开始,到杰克的第一篇日记是一个阶段。在
这段叙述中,卡梅隆干脆,简洁,快速的介绍了电影中除了
爱神之外所需要的一切原素,镜头流畅自然,音乐大气磅礴。
并且首次出现了视屏日记,叙述了记录日记的原因。以后视
17
频日记就成了影片的一条主要叙事线索,成为推动情节发展
的关键。在攻打家园树之前显示了日记在电影里的作用,并
从侧面传达了杰克与克鲁丝关系的转变,以及杰克心理变化
的概括性描述。就这样跟着杰克我们慢慢
的进入了电影世界,进入了潘多拉,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
现实世界。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成了阿凡达。
其次,是杰克的身份设置。 一个下肢残废的退伍,
在地球上坐着轮椅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没有希望更没有未
来,一个命运注定的人生,一个已经结束的生命。这样的人
本来不会出现在潘多拉,更不会成为阿凡达,但因为一个偶
然的因素,杰克就成为了阿凡达。电影中的偶然却是现实中
的必然,这是创造的秘密。 “一个生命结束了,另一个生命
开始。”这句台词就是这部电影最简洁的概述。杰克双胞胎
哥哥的去世,造成了杰克的到来。必须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不
然无从开始,因为克鲁丝不会造一个杰克这样的阿凡达,而
只有杰克这样的灵魂才会舍弃人类,才能得到爱娃的眷顾,
才能赢得纳威人的信任,才能得到爱情,并最终成为领导纳
威人反抗人类的勇士。错误常常是创造的机会,不应该出现
的杰克反而铸就了一段传奇。我们这就看看杰克的身份设置
给影片带来了什么。
1:下肢残废
所以才会那么渴望奔跑【初入潘多拉的兴奋,那是多么激
18
动人心的情节。若是一个健全人该怎么设计阿凡达的初次体
验,才会达到如此效果】; 才会不断受到嘲笑歧视;才会体
味到人间的冷漠,社会的无情,政府的虚伪。这一切为最终
反叛人类埋下了第一个原因。在与潘多拉世界对比后,何去
何从已不言明。2:因为的身份:a.引起克鲁丝的反感,
引出与库尔的争吵,然后自然的就告诉了大家人类来潘多拉
的目的以及两个部门间的分歧和电影中的主要矛盾,为以后
集体反叛建立了基础;b.成为库里其的卧底,为军方提供了
纳威人的信息,是人类两次进攻纳威人的基础,并且使人类
对纳威人的所有行动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c.拥有强悍的
身体素质,迅速的适应森林,成为魅影骑士,潘多拉的天下
第一,d.懂得军事知识并成功组织最后一战,最终战胜了人
类。
第三,森林野兽与土鲁克当杰克作为陌生人闯入森林时,
所有进攻杰克的野兽最后都成为了杰克的救兵,铺垫的无迹
可寻,浑然天成。野兽的出场 是为了让杰克陷入险境更是
为了最后一战胜利。还记得克鲁丝提醒杰克的那句话吗:它
们的盔甲坚不可摧。其实克鲁丝是提醒我们观众的,潘多拉
有抵挡人类的力量。土鲁克的出现也有这样的性质,是为了
给杰克的身份加一道神圣的光环,一种象征。而在实际的过
程中,它更大的作用是升华了杰克和奈媞利的感情,在共同
经过了一次历险后,两人相视而大笑,从那眼神中谁都能看
19
得出甜蜜,
从那笑声中也都能听得出爱意。初见时的勇敢,刚开始学
习时的笨拙,适应后的敏锐无畏,还有一些莫名的东西,这
一切无声无息的改变着奈媞利的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
深陷爱河了。不经意的碰触,飞翔时玩闹,脉脉含情的眼神,
爱的细节布满了潘多拉的角角落落。这时需要一个次事件,
让他们能够打开自己的心房,看到彼此的心灵,所以土鲁克
来了,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心有灵犀。后来的表白已不需要
说出来,所有的人都知道彼此选择了对方。这是纯洁的爱情,
人世间最美的东西,为了它付出什么,都不会让人惊讶。影
片至此完成了所有的铺垫,以后的情节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 潘多拉的美丽。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摧毁美好的东西。卡梅隆也一定知道
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影片中竭尽所能的去表现潘多拉的美
丽,他不仅仅让杰克爱上它,还要让所有的观众都爱上它。
潘多拉愈美丽,它被摧毁时的悲剧力量就愈大,对摧毁人就
愈憎恨,反抗时的振奋和激情就愈强烈。我想潘多拉若非如
此美丽,是不会赢得所有人的同情和支持的,哪怕是站在自
己种族的对面,也在所不惜。
视听语言分析:
《阿凡达》荣获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影片生动
的再现了潘多拉星上的华丽场景,电影中有正拍、仰拍、俯
20
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展现了不同的效果,使得画面更
具立体感。影片还运用了不同拍摄的镜头,比如,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
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
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给影片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
果。所以,阿凡达这部电影是一个将美学与影视完美结合的
一个典范,能够获得摄影大奖终是实至名归。 3D特效。《阿
凡达》无疑给了观众唯美的视觉享受,逼真的3D特效将潘
多拉星球上的一切都渲染的惟妙惟肖,完美的星球生态如梦
似幻,有如仙境,飞流直下的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
羞草的粉红植物、夜间发光的森林以及拥有蓝色的皮肤、尖
耳朵、纤细腰身、行动敏捷的纳美人,在这里,生命彼此间
可以交流,树木间、人与兽间都能通过“触须”传递信息??这
一切都让银幕上的外星世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诗意与
和谐。
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产物,而且其细节
也处理的非常微妙。灵魂之树的律动,奇异植物的反应,都
鲜明的展现出了本片的画面特点。每一个画面都做的非常精
致,非常美丽。其中我想应该会有很多的艺术家参与到本片
的创作中去吧。而这也使《阿凡达》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
最佳艺术指导。尤其在救格蕾丝的那个俯拍镜头下,将灵魂
之树、纳威人以及发光的大地用一个大全景全部展现出来,
21
艺术感十分强烈。而发光的大地像叶脉一样的纹理,将光与
人物和黑夜的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像一张网一样将画面
笼络起来。即使看不到3D版的《阿凡达》,单是这种画面也
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了。
场面调度。本片应用的蒙太奇手法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场
面调度的时候采用了一部分平行蒙太奇。用同一个时间段的
两个事物镜头的转化来达到导演想要的场景转换,这是一种
让观众
很难察觉出来的手法,往往会使观众的思想跟不上眼睛。
但这样也使影片更有吸引力,也更体现出导演的独特和水
平。
摄影机。本片在摄影机的应用上很大的突破当今水平。因
为本片有大量的丛林场景,而拍丛林场景的时候通常很难控
制摄影机的平衡。但是在本片中的丛林场景中,很难发觉摄
影机的颤动。从开始到结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摄影机
都是一直很稳的在拍,丝毫感觉不出来抖动的感觉。这确实
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拍摄手法。
声音。背景音乐是无对白镜头的对白,在本片中也得到了
完美的体现。逃亡时的紧张,战斗时的激昂,杰克与奈蒂莉
相视的无言,被怪兽追杀的害怕等等镜头,全部通过与音乐
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情景的最佳状态。片中有句很经典的话:
I e you 。这也是本片的主题句,充分的反映了杰克和奈蒂
22
莉的心情。而且本片的主题曲和片尾曲都是《I e you 》,
也是一种契合吧
语言:为了使影片接近完美,卡梅隆事无巨细的精心打磨
每一个细节,他甚至还专门找来语言学家为片中的“纳美
人”(Navi)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成型的“纳美语”是一
种非常温柔的语言,它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亚、高加
索的语言特点,有的人听了觉得像波利尼西亚语,有的人觉
得像非洲的某种语言,还有的人觉得像德语或日语。
篇四:《阿凡达》特效分析
影片《阿凡达》特效表现分析
在当今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动画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在艺术家、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配合下,3D 动画正在
走向辉煌。《阿凡达》正是这样一部利用3D 技术的影片,
它作为四分之三的内容利用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继《指环
王》之后又一次展现了3D 电影的无穷魅力。它的横空出世
在全球掀起了强烈的3D 热潮,人们争先恐后地观看这部充
满魔幻、想象和科技的鸿篇巨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了
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改变了传统影片的观看方式和审
美体验,是一部充分体现高科技手段,以高科技为内容的惊
世之作。《阿凡达》无论是从视觉体验还是思维意识,都给
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影片利用CG 技术设计出逼真的虚
拟人物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盛宴,同时
23
掀起了一轮新的3D 电影的革命,3D 技术也借此势头占据
了未来电影发展的主流位置。卡梅隆的3D《阿凡达》影片,
为3D技术带来历史性的突破,挑战了数字技术的极限。
一、特效电影简述
1、特效电影的含义
以特效表现为主的电影被称为特效电影,特效,顾名思义,
“特殊效果”,换句话是指虽然它在电影制作中所占成分并不
高,但是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电影视
觉表现的强烈需求。在特效电影中,一种是指以特效表现为
主的电影,这种电影的特效制作必须详细规划,它的投入它
的时间它的人力它的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是最重要的,而传统
拍摄技术退居次要地位。这类电影的代表有《阿凡达》、《贝
奥武夫》等。
电影特技,尤其是数字特技在拍摄电影影像时,与常规一
次成像的制作方式不同,是把构成影像内容的不同元素分开
单独拍摄下来,然后把这些分别拍摄下来的影像元素再有机
地、按照人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天衣无
缝、如同单一镜头一次成像拍摄下来的电影影像画面。
另外一种是指特效表现、传统拍摄技术和方式都是电影制
作的重心,这类电影的代表有《金刚》、《变形金刚》、《2012》
等。
2、特效电影的种类
24
电影特效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要是从专业角度继续分
析的话可以分为两种:视觉效果和特殊效果。视觉效果是不
能光靠摄影这一技术就能够完成的后期特
效,几乎都是用计算机生成图像,言下之意就是这一效果
在拍摄现场得不到,具体包括三维场景、火焰、海浪、灰尘
等模拟的三维图像和钢丝擦除、数字绘景的二维图像。而特
殊效果就是指在拍摄现场为了实现某些效果而使用的特殊
手法,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并将其合成像,具体技术有拍摄小
模型、逐帧动画、吊威亚、特殊化妆、蓝绿幕技术、运动控
制、烟火、人工降雨、爆炸、车辆特级等等。
二、动画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体现
电影特效艺术一般都是要从人物本身、背景、形体、色彩
等入手,综合考虑它们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从卡梅隆执导的
电影《阿凡达》入手,剧中的人物、背景、色彩就是特效艺
术运用最完美的例子。电影讲诉的是潘多拉星球上的一系列
独特的奇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前所未见的动植物、无比美
丽而又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
1. 形体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
不管是什么样的景物都会以其独特的形状或者具体的线
条向世人展示。正因为如此,优美的形体能够使电影的基本
情调变得更精致、更舒适,在很大程度上对画面有了一个美
的改变。看过很多讲述外星球的影片,也看过很多展示外星
25
球的场景,但是无论如何,当你看到《阿凡达》中描绘的潘
多拉星球时,一定会被它叹为观止的美景所折服。星球上遍
布着高大的树木、悬浮在空中的缥缈的圣树种子、会发光的
巨大植物、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各种巨大的花草,不
考虑其他因素,单从艳丽的色彩上,就足以给人们带来巨大
的视觉冲击。尤其是3D 电影的特殊效果,让景物形象表现
得更加真实,影片中的事物仿佛就在自己的周围。潘多拉星
球物种繁多,不仅拥有引人入胜的美景,而且各种长相怪异
的动物也非常多,长着铁铲嘴巴的巨犀、六条腿的战马、色
彩斑斓的巨型飞龙、长着四条手臂的猴子、黑面獠牙的怪兽、
凶猛的豺狼,仅是这些怪兽就足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
击。例如:影片《阿凡达》在创造灵魂之树的种子时就考虑
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灵魂之树的种子如此飘逸,顺畅,就
好像水母在发光、漂浮着一样,给人以神圣、飘渺、美好的
感觉。
2. 色彩特效在《阿凡达》中的运用
在电影中,对于人物感情的流露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色
彩。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发展,电影美术师巧妙地将色彩融
入进去,在色彩的运用下,层次、基调、矛盾都会一一显现
出来。对色彩的感觉人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基本上都会将
红色认为是兴奋感,白色认为是纯洁,绿色就是和谐统一的
代表,还会有冷暖色调之分,冷色调包括蓝色、紫色等,暖
26
色调包括黄色、红色等。美术师通常根据人们的习惯和认知,
随着情景的变化来运用人或景物的不同色彩。自然美中最关
键的因素就是色彩,代表着生命的延伸和活力的表现。电影
艺术一旦没有了色彩就变得毫无趣味。导演卡梅隆曾经说
过:“我从构思电影初期就决定将纳威人定为蓝色的皮肤,
蓝色的人物没有被用过,蓝色的纳威人应该很酷吧。”色彩
就是这部电影中最出彩的地方之一,里面的场景颜色运用十
分丰富、巧妙。潘多拉星球是一个虚幻而生机傲然的环境,
所以里面动植物的色彩运用必须将这种感觉体现出来,就好
比在电影中,女妖翼兽被杰克驯服后自由翱翔在空中的场景
令人难以忘怀,女妖翼兽在天空中飞翔时,时而穿梭在云雾
弥漫的高山峻岭间,时而急飞停在峭壁上,时而俯冲飞进水
中,色彩随着它姿势的变换而变换,整个场景画面唯美动人。
鸟兽的绿颜色、纳威人的蓝肤色、天空的蔚蓝,这些景物颜
色的运用着实精彩。后来又被“狮鹰翼兽”所追赶,一红一绿
的翼兽更是将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了杰克的英勇
睿智。
3. 动作捕捉技术的完美诠释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 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
们必须学会在空无
一物的摄影棚, 对着空气演戏, 并根据剧本上所安排的场
景表达出感觉, 作出反 映,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演员想象力
27
和功底的新体验。他们力图达到身临其境, 假 想自己处在一
个充满着新奇的热带雨林的星球上, 并且为之配合如在真实
场景中 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以帮助动作捕捉技术尽可
能抓住细致微小的肌肉抽动和眼神, 达到在以往需要搭建相
关场景才能达到的拍摄效果。
3.1表演捕捉特效在《阿凡达》中的体现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于电脑特效所营造出来的精彩画
面已经习以为常,顶多也就是有些许的赞叹和惊艳,但《阿
凡达》此次下凡绝对会另观众眼前一亮,甚至是前所未有的
视觉体验,为了整个潘多拉世界里的动植物、山水、都能极
其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导演卡梅隆和他的团伙建造了一
个规模超大的感应舞台系统以方便演员表演捕捉,之所以花
费如此大的代价,完全是为了《阿凡达》,为了剧中那令人
震撼的奇幻美景,为了再一次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
力。不仅如此,大部分的拍摄工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除了
那些少量的实景拍摄、真实的表演以及后期特效。
高效能捕捉技术是用来记录真实演员的动作, 然后将动
作转化为C G 动画生 成的外星人。这是一整套专门为这部
影片开发出的虚拟技术工作平台, 通过与“能量”虚拟摄影棚,
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 结合后期面部表演捕
捉还原系统,将表演捕捉工作变得更加简捷。与现有的动作捕
捉技术非常相似, 捕捉技术更善于捕捉演员动作和面部表情
28
的细节, 使动画角色更加逼真, 真人演员和动画角色合作演
出更加天衣无缝。为此, 詹姆斯. 卡梅隆采用新的虚拟摄像
机, 让自己 直接看到由计算机即时现场生成人物角色,并随
时随地指点演员们的表演。
其一记录演员表演是在一个称作是“能量”的摄影棚里,
这是已被导演彼得. 杰克逊和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使用
过的。能量虚拟摄影棚是卡梅隆为《阿凡达》特制的表演捕
捉摄影棚, 其规模远大于常规表演捕捉摄影棚的6 倍, 通过
与实时虚拟摄像机合作, 以便创造出影片所需的虚拟数字世
界。
“这是一个动作捕捉摄影棚, 位于棚顶的传感器可以采集
到演员完整表演的所有细节,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实时渲染
动作, 呈现在导演的监视器上, 你可以监控未来完成影片的
粗略渲染的合成模样” 戴尔先生解释说。如下图
其次类似于游戏中的场景搭建, 在虚拟摄影棚里, 演员如
同游戏中的主人公,置身于虚拟场景, 与场景中的C G 物体,
如气体植物互动, 同时, 导演能任意切换摄影角度取景以及
处理相关C G 物体的运动, 甚至即时指导虚拟场景中的演
员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虚拟摄影棚可实时监看C G I 电影
画面的效果如图
再者协同工作虚拟摄像机的运用。作为虚拟摄影棚的核心,
卡梅隆参与对表演捕捉技术的改良和研发, 能实时直接在监
29
视器上观察演员与拍摄所需的数字场景之间的互动, 而调整
到最佳效果。同旧式只能展示建筑的线性框架解构且具有高
偏
篇五:阿凡达影视镜头语言分析
《阿凡达》场景分析
一 场景特点:现实中寻找素材
阿凡达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外星球
的迷幻之境——潘多拉星球,《阿凡达》电影场景塑造了一
个虚幻的空中楼阁,但是虚幻得很真实,说其虚幻是因为给
观众呈现了一个崭新的世所罕见的三维场景,离奇新鲜怪诞
但又真实可信。影片中“哈利路亚柱状悬浮山”明显是沉积
岩,且不是石灰岩,是砂岩,上大下小,其顶很平,甚至可
以停直升飞机、放置实验空间,与张家界属同类型。“悬浮
山”的淡紫红色、山顶灌木、天生桥和天门都带有张家界地
貌特征。卡梅隆近期在中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山水的风
景太美了,是真正的仙境,是神秘的中国人自己拥有的现实
世界中的仙境。中国元素给《阿凡达》电影大大增色,整体
设计源于中国的秀美风光。《阿凡达》特效组的确曾赶赴张
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进行取景制作。今后的想要拍个什么电
影,第一考虑的不是剧组需要去哪里搭景,或者去哪里找场
景来实拍,而是让设计师直接设计场景。也许也可以去张家
界采风拍照,回来就能做出一个比张家界更漂亮的潘多拉星
30
球。这就是三维技术在电影场景制作技术上的巨大优势所
在,既虚幻但又有真实原型的存在。
二 场景风格:创造新奇
工业革命的负罪,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欲望的无止
境,通过这部电影为心灵上了一课。《阿凡达》故事的精彩
不言而喻,整个场景逼真效果也让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
那份真诚,那份认真。影片中场景所塑造出的无垠飘渺仙境,
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如梦如幻。 在哈利路亚山上灵魂树
中的图腾,逼真的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貌似含羞草的植
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植物,似水母一样的
树精灵等。这些虚拟的潘多拉星球和生物由三维场景虚拟技
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了设计者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和开拓。
三 场景与角色:净化演变 那美人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和人
类是如此不同,他们通过头上的神经纽带可以和潘多拉星球
上的所有生物建立心灵的沟通。在潘多拉上所有的生物,动
物和植物,都是一体的。以圣母之树为核心的巨大神经网络,
这才是全篇最出彩的设计。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让广泛存在
于人类中的冷漠,蔑视和暴力显得如此幼稚和丑陋。人类没
有心灵的纽带,人类不能理解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伟大和深
邃,只知道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毁灭。最终导演用让主人公
彻底抛弃人类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象征着对人类无法
31
相互沟通,无法相互理解的悲哀。这种交流也让潘多拉星球
上的一切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联合为一个整体,也正是这
种交流让潘多拉庞大的生态系统抵抗住了看似强大的人类
的入侵。
32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4:0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8734754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凡达电影分析20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凡达电影分析20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