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

更新时间:2024-03-12 01:46:5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力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

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

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

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zhēn ):捣衣石、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鉴赏: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星的诗人群里实

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

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

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

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

《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

《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

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

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

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

黑暗,遗下无数罪。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

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视、不能参加社会

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

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

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

《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

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

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

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

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

勃虽有文才,但浮浅露,不象享受禄的材料。杨炯大可以做个知县,

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

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

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

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

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

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

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

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

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

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

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

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

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

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

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合是那样完美,给

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

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

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

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

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

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

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

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

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

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

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

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

送流水。

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

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

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

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

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

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

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

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

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

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

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

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

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

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国“八大样板

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

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

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

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

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

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

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

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

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

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

帘珑、照亮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

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

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

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

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

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

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

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

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

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

这时北方南方、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

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

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

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

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

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的形与景,

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

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迷

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

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

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上月的

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

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

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

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

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

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

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

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

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

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1:4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9218282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鉴赏.pdf

标签:怨妇   发展   诗人   诗坛   相思   徘徊   无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