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

更新时间:2024-03-12 01:09: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成人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

二O一四年第二期 

(总第54期) 

重庆陶研文史 GenNo.er2.a12014 

No.54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 

一一

兼述其美学观 

王如 

美育,它是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加强 

美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 

纪律、又红又专的四化建设人才;对于树立良好的社 

会风气,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 

的美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对陶先生教育思想 

中的美育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以吸收其精华,为我们 

所用,也是十分有益的。 

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从教育实践到教 

育理论,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始终一贯的都把美 

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作为他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手 

段和指导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办学,在培养目标中 

都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同样的列在重要的地 

位。例如: 

1923年,陶先生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于《南 

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提出三个办学目标,这 

就是: 

1.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 

2.改造环境,要有美术的精神; 

3.做人处事,要有大丈夫的精神; 

这里第一条讲的是智育,第三条讲的是德育,第 

二条讲的则是美育。这里所讲的用美术的精神改造环 

境,包含着教育人要有进取心。对周围的环境不能苟 

安,不能“同流合污”,要加以改造,使他们现出和 

谐的气象,要具有欣赏性。也就是要发挥人的进取精 

神,改造环境,美化环境,进而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 

去陶冶人的性情,受到美好的教育。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时,同样 

也把美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他在师《湘湖教学做讨论 

会记》一文中,提出乡村师范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培 

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这个总目标又分五个 

目标,这就是,一个乡村人民所敬爱的儿童导应具 

备: 

1.健康的体魄: 

2.农夫的身手; 

3.科学的本领; 

4.艺术的兴趣; 

5.改造社会的精神。 

这五个目标也是德、智、体、美兼有的。第一条 

是体育,第三条是智育,第二、五条是德育,第四条 

是美育。这一时期,陶行知先生不仅在理论上和教学 

措施上重视美育,而且他自己还身体力行的去实践美 

育活动。众所周知,陶先生在晓庄师范不仅曾请由田 

汉率领的著名的“南国剧社”到学校演出过,而 

且晓庄师范学校也组织有剧团,陶先生还和同学一起 

化装登台演出过。 

1939—1945年陶行知先生在创办育才学校期间, 

他的美育教育活动和美育教育思想更加突出了,除了 

他为了因材施教培养专门人才而办有音乐、戏剧、绘 

画、文学等专业组外,在育才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中,美育的实践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如美术组的同 

学经常举办画展,音乐组的同学经常举办音乐会,戏 

剧组的同学举行公演等等。陶行知先生这一期间对美 

育的重视程度,有时是出乎常人想象的。例如,在那 

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替音乐组购置风 

琴、钢琴,曾亲自写信向冯玉祥、张治中将军等求 

援,甚至不惜出重价(二万元)购买。陶先生对美育的作 

用,估价也是很高的。他在看过莫扎特《安魂曲》以 

后给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的信中说: “莫扎特的《安魂 

曲》,我于昨晚看过了,眼泪象泉水一样涌出来,随 

55 

二O一四年第二期 

(总第54期) 重庆陶研文史 GeNone.r2a1,2014 

No.54 

眼泪而来的是浑身发出尼加拉瀑布差可比喻的力 

量。”他要求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你们,如果愿 

意,进城来看《安魂曲》吧!看这出戏可以抵得上新 

春之课,科学年之课,甚至于终生之课。”要求师生 

整个的环境表示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 

来。”“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 

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他举例说,甲午之前中国 

的海军一度开到日本示威。一位有见识的日本人看到 

我国军舰的大炮上晒有裤子,便说中国的海军可以取 

而代之。这是由外在的一条裤子,看到了清廷海军腐 

败的军纪,进而得出海军可以“取而代之”的结论。 

节约出钱去看戏, “节约身体的粮食来换取精神的营 

养。” 

从以上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美 

育的脉络。至于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的关系,陶先生 

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文中,在论述“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时说: “知的 

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 

会兴趣与行动意志。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 

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 

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 

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 

努力与奉行,便同对是意志教育。”这种见解是很正 

确的。它体现了知、情、意的统一关系和相互促进的 

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辩证统一关 

系。 

在美育中,陶先生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美对人的陶 

冶教育作用。1923年春,在他写的《杭州大学之天然 

环境》一封公开信中提出,选择大学校址要有五个目 

标: “一要雄壮,可以令人兴奋:二要美丽,可以令 

人欣赏;三要阔大,可以使人胸襟开拓,度量宽宏; 

四要富于历史,使人常能领略数千百年以来之文物, 

以启发他们光大国粹的心思,以引起他们自新不已的 

精神。”这里陶行知先生的基本观点是: “天然环 

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的关系,不容忽视。”他 

当时对杭州大学所选定的校址,极为称赞。认为这个 

校址后倚群山,西临西湖,东有之江,登高一望,无 

边无际的东海郡在眼中。它当是世界上少有的好的大 

学校址。称赞选择这个校址的人具有雄伟的魄力和远 

大的目光,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陶行知先生所以重视学校环境的形式美,还是因 

为他认为一个学校的环境、形式、外在表现,可以体 

现出在这个环境内生活、学习、工作的人群的思想面 

貌和精神状态。1941年他在《育才二周岁前夜》一文 

中,在论述“创造艺术之环境”时指出, “我们要教 

56 

由此,陶先生要求学校的校容一定“要井然有条,秩 

然有序。凛然有不可侵犯之威仪。”他要求学校所有 

的一切东西,都要各得其所,一切排起队伍来,“草 

鞋排队,斗笠排队,扫帚排队,畚箕排队、锄头排 

队,文具排队、手巾排队、脸盆排队……”“人也排 

队、物也排队。静要排队,动要排队”, “通身以朴 

索之精神贯彻之。”他说,这些要求不是浪费的盛 

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要求的朴素的表现。他认为 

有了这样的校容,既显示了这所学校进步师生的精神 

面貌,同时还可克服、感化那些捣乱这校容的“少 

爷、小姐、名士派、浪漫派、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之 

遗孽。”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中重视环境美,也重视心灵 

美、语言美和行为美。他要求自己要心如玉一块,对 

他的孩子、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具体。这种事例很 

多,特别体现在他的书信中。例如: 

1925年1月8日在给陶宏、陶晓光的信中说: “脸 

和手要洗得千干净净;衣服、帽、鞋、袜都要穿戴得 

整整齐齐;话不在多,却要说得得体,说得好听,请 

阿姑教你们”。(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行知书 

信集》74页) 

1937年11月29日在致陶城的信中说:“现在做一 

个小孩要知道三件事,第一,做人的大道理要看得明 

白。第二,遇患难要帮助人。肚子饿让人先吃。没饭 

吃时,要想法子找出饭来大家吃。第三,勇敢。勇敢 

的活才算是美的活。”(同上书,l86页)。 

同年他给陶晓光,陶城的另一封信中说: “民族 

解放的大道理要彻底明白。遇患难要帮助人。勇敢的 

活才是美的活,勇敢的死才是美的死。”接着要求他 

们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要“列最需要的地方, 

最有组织的地方,最信仰民为贵的地方去作最有效的 

二O一四年第二期 

(总第54期) 重庆陶研文史 GeNneo.r2a1,2014 

No.54 

贡献。把生命的火花装在大炮里,对准着日本帝国主 

义轰炸。”(同上书,188页) 

要做到: 

闻牛粪诗百篇, 

陶行知先生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总是把美育和德 

育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如1941年11月12日他致育才驻渝 

见习团的信中,教育学生归还借用的衣服如需洗缝补 

风花雪月都变节。 

,, 

●●●●●●●‘...‘.。-.....‘............

(录自《春风文艺社题词》) 

时要注意的几件事: 

“一

补衣所用之线色须与原线一致; 

二、补充之钮扣大小颜色须与原扣一致; 

三、破处及裂缝须完全补好; 

四、脏处再细心洗净; 

五、针线须用心依规矩缝,……” 

(同上书,286页) 

这种要求何等严格,体贴别人多么入微,思想、 

情操、德尚多么令人钦佩!心灵何等美,多么值得人们 

学习。这样的进行美育,才不是空洞的说教,才会在 

孩子们心灵上刻下美好的印记。 

从以上情况看出,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他 

的美育思想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在家庭 

教育和社会生活中,都是十分丰富的。这是教育科学 

领域内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中国气派的,十分珍贵 

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它、继续发掘它,为 

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陶行知先生对于美学的论述,文艺的论述,也是 

很珍贵的,值得我们现代的文艺工作者、美术工作者 

学习、探讨。这里不准备专门论述这方面的问题,摘 

录几段有关诗句兼及其美学观,作为本文的结束。 

其一: “为大众写!为小孩写! 

钻进大众小孩的队伍里去, 

和他们共患难、同喜悦。 

向大众小孩学习, 

写出他们心头所要说。 

其二:全文录《为老百姓而画》,这是1945年他 

在育才学校一次朝会上的讲词。全诗是: 

“为老百姓而画, 

到老百姓的队伍里去画, 

跟老百姓学画, 

教老百姓画画。 

画老百姓! 

画老百姓的爸爸; 

画老百姓的妈妈; 

画老百姓的小娃; 

画出老百姓好恶悲欢作息奋斗; 

画出老百姓之平凡而伟大; 

把画挂在老百姓的每一家, 

使乡村美化; 

都市美化; 

使中国美化; 

使全世界美化。 

给老百姓安慰, 

将老百姓的智慧启发, 

刺激每一个老百姓的创造力, 

创造出老百姓所愿意有的新天下。” 

我认为,这是诗,又是诗的理论,文艺的理论, 

美学的理论。一首诗,它把文学、艺术服务的对象, 

美术和政治的关系,美育和智育的关系,说得何等透 

彻,何等动人啊!读起来又是何等易懂,何等亲切 

啊!这些,我认为就是陶行知先生美学观的精髓。 

57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1:0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970157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育   先生   美育   学校   思想   老百姓   排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