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崭露头角的意思)
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
一”
陶行知先生曾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的学生。杜威
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理论对现当代的教育事
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导向作用。陶先生留学回来之后,在继承其老师的
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现实,创新性地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这一理论。
他主张以“行动”为首,肯付出行动,才
能获得只是,有了知识才能谈创造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
孙子”。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展开的,提倡“教学做合
一”。这是对杜威的教育理论的中国化。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与中国当
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关联。当时的正值帝国主义侵华,国家处在一种
动荡不安的状态,广大的穷苦百姓都过着贫苦而惶恐的生活。作为一个
爱国知识分子,当陶行知看到这个被迫对外开放的班殖民社会时,十分
渴望为爱国救国运动出自己的一份力;当他见到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
人民贫苦、愚昧、落后、麻木地受着压迫与欺凌的生活后,他开始投身
于教育事业,渴望通过教育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拯救祖国。他的教育实践
与教育活动都与爱国活动相伴而生的,留学归来后,他开始推崇科教救
国,把爱国救国活动与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开始把目光投在了乡村
教育上,为普通的劳动人民创办学校。然而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不说创
办学校的经费,单是要学生放弃家里的劳作一心学习科学知识几乎是不
可能的,在那个时代,不劳动就意味着要饿肚子。而学生们根本交不起
学费,要老师们收那些本来家里就揭不开锅的老百姓的粮食老师们又下
不了手,因而如果教书的老师只识教书,生活同样就没有了保障,同样
也得饿肚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
神策门老山脚下的小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还改地
名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陶行
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陶行知提
出“在劳力上劳心”,认为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在这种社会
现实的压迫下开展师范教育,也迫使陶行知在杜威的教育思想即其他
一些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切身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国家的教育思
想。“生活教育”这一理论也变由此开始产生发展。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
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人们要健康的生活,就需有健康的教育;过劳
动的生活,就有劳动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就有科学的教育;过艺
术的生活,就有艺术的教育”,生活教育“也就是为了生活而教
育”。对于生活教育,陶先生有过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
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
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
说‘生活即教育’。”把教育融入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首
次创新。生活教育,顾名思义,即利用生活进行教育,或者更正确的
说法,是我们把生活中无时不刻存在而又不能被大部分人所看得到的
教育意义明晰化,让大家都能感觉到生活的教育意义,被生活所改
造,使思想上等各方面都能进步。而学到的那些东西我们需得通过自
己实践、操练、通过思考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离
不开自己动手去实践我们所学的东西。所以,我们强调“教学做合
一”。从生活教育的理论可以看出生活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如陶先生
所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
育,不是好生活就不是好教育。按照他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生活
的范围有多广泛,教育也将有多么广泛。从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可以
证明,陶行知先生这一理论是十分新颖而实用的,他立足于我们现
实,从我们时刻都在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行教育活动,无疑比让学生单
单只是坐在课堂中面对黑板老师极不情愿地、机械地接受一些知识效
果要强得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这独当一面的某个技能或者某方
面的理论,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体现出来的那种生命的顽强和对
生活的热切、渴望便是对我们精神上最好的教育和启发。劳动的教育
教我们学会吃苦,学会劳动就有饭吃,学会耐心做事,学会如何保持
整洁,也告诉我们生活的艰苦,劳动的重要。而把各种思想品德教育
融入到生活中去教育,更能显示出其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父母兄妹
之间的孝悌之道,尊师爱幼,劳动光荣,礼貌礼节,正义光明等,没
有立足生活经历的一件件事情看到的一幕幕实景,单凭着课堂上书本
里的那些白纸黑字是很难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理论对与做人来说是
多么重要的,即便是在老师的强调下认识到了重要性,没有生活中的
事例磨练,是很难融入到一个人的天性中去的。因为是生活决定着教
育,而教育的结果作用在人的身上体现在生活中而反过来影响着生
活,因而,生活中存在的那些负面的很多“教育因素”使得很多人在
没有师者明路时接受了负面的教育影响,这些人带着这种负面的教育
因素走向生活,使得更多人被负面化。可见,一个明路明理之人对于
生活教育是多么的重要,那些在生活中存在的良莠不齐、明暗部分的
教育因素,如果没有一个人对它们进行一个梳理归纳提取,那么生活
教育将变成一种赌博一般的教育模式,有人因此成为天骄,有人因此
变为恶魔,而有人只知劳动了就有饭吃,有人却不知道人家的父母也
是父母同样要尊敬。因而一个真正懂得“生活出教育”的人来进行生
活教育的“教”是多么地重要,从而学生们才能正真地从生活中学到
并能高效地吸收的足够的、全面的、正确的各方面的知识,并且因为
这些知识活生生地源自生活,因而最能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如此才
能达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三大理
论是他在杜威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
的教育理论,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延续至
今,我们的教育活动仍然是离不开他的这些理论。充分认识这些理论
并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将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加有
效、成功。
参考文献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1:0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949254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