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我家的猫作文)
学陶师陶
弟子眼中的陶先生
—
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
—
■文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李
【
摘要
】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
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弟子
,
在其弟子眼中
,
陶行知有着损己利
人
,
不畏艰难
,
积极乐观
,
谦虚好学
,
节约简朴的高尚为人之道
;
有着身教重于言传
,
重视实践
,
爱满天
下
,
亦师亦友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的民主为师之道
。
这些精神与理论实践影响着其弟子们的一生
,
指导
着他们前进
。
【
关键词
】
弟子
;
陶行知
;
为人
;
为师
当前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的
“
对
高尚精神
》
来纪念陶行知
。
他敬佩陶行知果断抛弃
话
”
,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何
,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
老师的态度和行为
,
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
陶行知
优越的生活
,
为教育奉献所有的
“
不顾一切
”
,
无
论是乡村教育
、
工人教育还是平民教育
,
只要认定
可以挽救国家
,
便不顾自己
,
以苦为乐
。
其在
《
在
和陶夫子相处的日子里
》
中回忆
,
陶行知为家母买
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
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
,
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弟子
。
在其弟子的眼中
,
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影响着
他们一生
,
让他们终身信奉并不断的继续发展陶行
知的教育思想
,
致力于教育与社会的进步
。
了一份保险
,
每年交
100,
家母去世以后
,
陶行知将
保险的费用取出
,
一分未动的全部用于山海工学团
和新安旅行团
,
将对于母亲的爱奉献给予大众
,
却
未想给自己添置一件衣裳
。
还有一次陶行知写书得
一
、
陶行知的为人之道
(
—
)
损己利人
"捧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
来一比较为可观的稿费
,
其妹妹想从中拿出一部分
用作于家用
,
陶行知拒绝
,
表示现在平民教育事业
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
⑵陶行知将所有的心思都放
根草去
”
“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
梁'那一类的优秀人物
。
而且是属干柔石一类'损
到教育事业上
,
在心灵和行动上都做到了与广大工
农百姓相结合
,
将国家与自己的生活牢牢的捆绑在
一起
。
戴伯韬回忆在
“
皖南事变
”
发生时
,
育才学
校的部分老师逃离到陶行知暂住的地方躲避
,
陶行
己利人'的高尚人物
。
”
m
陶行知的弟子张劲夫说
道
。
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
学习陶行知损己利人的
Zb®
一
,
我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党员
,
建国
70
周年我
分不开
。
我十分感谢党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
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颁发的
“
庆祝中华
我热烈祝贺省陶研会成立四十周年
。
我会与忠
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
”
,
今年被评为
“
四
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
。
好汉不提当年勇
,但
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广大陶友
、
陶子们
,
继续努力
,
推进学陶师陶深入发展
,
为科教兴国
、
科技强国
、
我不会忘记
:
这些经历都与省陶研会指导学陶师陶
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奉献余力
。
2020
年
12
月
13
日
17
知誓死保护这批进步青年
,
将仅有的粮食和床都让
给他们
,
当所藏的地方被发现
,
也要冒着风险将他
们送到安全的地方
,
戴伯韬感叹这种损己利人的精
神让他深深受教
。
®陶行知的诸多弟子
,
甚至只是
间接地接受过他帮助的人
,
都被他这种损己利人的
高尚精神所折服
。
在南高师弟子唐现之的印象中
:
“
陶先生是一个舍己为华的人
。
”
W
陶行知所做的
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
在学生眼
中
,
只要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事
,
陶行知都愿意去
做
,
再苦再累再难都在所不惜
。
他将生命已经交付
给中国的教育与革命事业
,
这种勇往无前无时无刻
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
(
二
)
不畏艰难
,
积极乐观
—
—
“
准备用钢头
碰铁钉
”
陶行知在他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管遇到多少困
难与阻碍
,
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
皆迎难而上
,
不
断地想办法突破困境
,
他勉励自己和战友
“
准备用
钢头碰铁钉
”
,
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
挠的毅力
。
他的战友中很多都是他的弟子
,
他们与
陶行知共同奋斗
,
学习陶行知的勇敢坚毅和从容不
迫
。“
1930
年陶夫子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国民党通缉
并实施抓捕
,陶夫子流浪到上海
,
白天隐居在租
界
,
晚上与晓庄师生汇合
,
坚定'我们还要
干
!'
”
⑸张劲夫说道
。
陶行知的一腔热血激励着
他们所有人
。
操震球在
《
我为何舍清华而奔晓庄
》
中说道
:
“
陶先生鼓励我们不要怕磨难
,
他说'人
家说我们自寻烦恼
,
自找麻烦
,
我认为天下本有
事
,
何能自安之
'
”
。
陶行知对
“
天下兴亡
,
匹夫
有责
”
的感触与觉悟让操震球所触动
“
他不肯向反
动派屈服
,
经得起磨难
、
穷困
,
依然向着光明的前
景踏探前进
…
…
使我在抗日战争中遇到苦难
、
危难
而能经受的住考验
,
我是终身不忘的
。
”
国晓庄弟
子胡同炳在晓庄复校时面对经费紧缺的现状
,
坦然
的说
:
“
我们有最宝贵的精神
,
那就是晓庄精神
。
我们有最宝贵的传统
,
那就是艰苦奋斗的办学传
统
。
”
切他将陶行知的办学精神牢牢的记在心中
,
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
他身为晓庄人
,
要将陶行知老
黄牛一样的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断传递下去
。
陶行知
的不畏艰难的精神还源于其乐观从容的心态
,
工学
18
团弟子张健在回忆陶行知时说道
:
“
尽管在这样困
难的情况下
,
他仍然一天乐呵呵的干工作
、
写文
章
、
作诗歌
。
”
⑷晓庄易铁夫也说
:
“
同陶先生在
一起
,
如坐春风
。
他总是以开朗
,
乐观
、
智慧之光
照人
。
”
呵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陶行知调解生活
压力的一种方法
,
操震球将陶行知与子陵先生进行
比较
:
“
陶师的为人
,
不但如子陵先生五柳先生的
旷达
,
他更有中山先生
、
列宁先生这样的救人救世
的热心肠
。
他的思想是积极的
。
他的感情是热烈
的
。
”
何这种苦中作乐的现象在育才学校中体现的
更加明显
,
育才弟子叶宁在
《
陶行知和育才舞蹈
组
》
中写道
:
“
对于育才的经济状况
,
有人说陶先
生是'抱着石头游泳'
,
劝他放弃育才
。
但是陶行
知却把这句话改为'抱着爱人游泳'
,
才越游越起
劲
。
”
陶行知明知道育才学校的不易与发展的困
难
,
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
,
反而将它当成自己最心
爱的
“
爱人
”
去珍视
,
“
陶行知的幽默感也就是他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这种精神影响着整个学校
,
造
成了艰苦朴素
、
生动活跃
、
民主科学的校风
。
”
⑫
在幽默的同时将艰苦奋斗和乐观的精神传递他所
在的每一个地方
,
影响着每一位同胞
。
(
三
)
谦虚好学
—
—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陶行知是众人公认的人民教育家
,
但他在其弟
子的眼中是个极其谦虚好学的人
。
他对于他人的建
议与批评欣然接受
,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
甚至他最
小的学生都曾经给他当过
“
老师
”
。
育才学子杨秉
孙回忆和陶行知相处的温馨时光
“
陶行知先生
,
作
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
德
。
一次他写了一首荷花舞歌让音乐组的同学谱
曲
,
诗歌的开头面句是
:
天上团园月
,
地下团园
叶
。
我们当中最小的女同学罗昌遐把它误念成'天
上团团月
,
地下团团叶'
,
陶先生一听
,
觉得这样
既不失其原意
。
还更具有儿歌趣味
,
容易上口
,
立
即就把这两句按罗昌遐所念的那样改了过来
。
”
阴陶行知完全没有
“
老师讲的都是正确
”
的这种教
学理念
,
他尊重学生
,
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去加以修
改
。
“
他虽然博才多能
,
但从不以此自满
,
反而更
加勤学谦逊
。
”
⑭
操震球对此感到深深的佩服
。
给
育才帅士熙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陶行知在火堆旁边所
讲的一句话
:
“
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我的学生和学
生的学生
,
不
,
是见到我的老师和老师的老师
。
为
什么这样说呢
?
根据我主张的'生活教育'理论
,
教师要教学生
,
先要拜学生为师
,
向学生学习
。
'教人民进步者
,
拜人民为师'嘛
!
所以
,
我今天
来是向你们
一一
我的老师们学习的
。
”
血陶行知亲
切的话语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
同时也显
示出他是如此的谦虚好学
。
操震球曾形容陶行知的
研究领域的宽广
,
基本上没有他不阅读的书籍
,
即
使在抗战时期
,
还要求家人为他购买书籍
。
肮在知
识面前
,
陶行知像吃不饱的孩童一般
。
节约简朴
(四)
—
—
“
人人喊我老夫子
,
生活
不如老妈子
”
弟子回忆陶行知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中
,
出现频
率极高的不乏穿着朴素
、
和蔼可亲等词语
,
日后与
陶行知的相处
,
诸多弟子都不禁为他的简朴而感
叹
。
张健见证了陶行知在山海工学团每天的生活
。
“
早上常常喝一碗豆浆
,
吃一根油条
,
中午晚上也
是白菜
、
豆腐
、
萝卜汤等家常饭
…
…
他穿的布衣布
鞋
,
生活极为简朴
。
”
呦育才学子燕霞不常见到陶
行知
,
在她的印象里
“
陶先生的斗争精神时不屈不
饶的
,
是追求真理的
。
陶先生的生活是艰苦朴素
的
,
从来只穿布衣
,
脚踏草鞋
,
大家吃干他吃干
,
大家吃稀他吃稀
。
”
陶行知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
,
以节俭朴素为荣
。
在后期办学困难的时期
,
他将所
有的稿费用在办学上
,
自己仅仅只留五角当作路费
和晚饭的用费
。
生活中处处节俭
,
不愿意多花一分
钱在自己的身上
,
对于外在的光鲜亮丽毫不在乎
,
但是在面对教育经费上
,
却
“
大手大脚
”
,
将自己
所有的都投入也在所不惜
。
育才弟子炼虹统计陶行
知的工资时惊讶发现
:
“
每月平均有千把元收入
,
而他的个人开支
,
每月只有几元
,
其余的都花在教
育事业上
。
”
购学生田苗在
《
于平凡中见伟大一陶
师轶事散记
》
当中记录了陶行知简朴生活的二三
事
,
她说到
“
他生活简朴
,
从不乱花钱
,
吃饭问题
解决后
,
购买书籍等就靠自己演讲挣钱
。
”
⑲
陶行
知不仅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一切从简
,
学生也不能铺
张浪费
,
育才学子陈贻鑫对于自己伯乐的印象起初
停留在和蔼可亲的层面
,
直到在一次午饭时
,
冯玉
学陶师陶
祥将军照顾学生的辛苦
,
请大家在自己的家中吃
饭
,
只有一道猪肉白菜
,
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中是一
道罕见的美味佳肴
,
而桌子上有女生吃饭将肉皮吐
在桌子上
,
嫌弃肉的肥腻
。
陶行知知道此事之后
,
非常生气
,
严肃的批评了少爷小姐的风气
,
并且对
浪费的作风进行整顿
,
这对还是少年的陈贻鑫影响
非常大
,
直至古稀之年
,
依然坚持奉行陶行知的艰
苦节俭的生活作风
。
如
二
、
陶行知的为师之道
(-)
身教重于言传
—
—
“
共学
、
共事
、
共修
养
”
陶行知在有生之年都在为教育而奔波
,
真正的
站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的时间相对较少
,
大多数时
间都是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自己的学生
。
晓庄弟子
戴自俺在回忆自己同窗好友孙琨勋时不由的谈起恩
师陶行知
,
感慨若没有陶行知在困苦中的身教激励
着他们
,
他们也许早就在困难中低下了头
。
“
我们
的陶校长
,
以留洋学生
、
大学教授
,
尚且能一副农
民相而十分艰苦的经营晓庄学校
,
我们有什么苦不
能吃呢
?
多少年来
,
我们在生活上
、
事业上曾经经
历过多少挫折
,
艰苦磨练
……
陶校长和许多老师的
身教
,
使我们终身受用而不尽
!
”
戴自俺亲切的将
陶行知称为
“
人师
”
,
远超越
“
经师
”
,
“
经师易
得
,
人师难求
。
”
陶行知就是他幸运的
“
人师
。
”
陶行知的身教大于言传思想贯穿于其一生
,
不仅晓
庄学子如此认为
,
工学团和育才的学子也深深的被
其所影响
。
工学团弟子张健在提及陶行知如何教他
做人时提到
:
“
陶行知主张'人民第一
,
教育为
公'
陶先生本人就以此为本
,身体力行率先示
范
,
为人师表
。
在陶先生的教导下
,
我们这些学生
也照此规范一生
。
”
工学团的弟子将陶行知身教言
传的话语和行动深深地刻在心里
,
一心向国
,
在遇
到困难时绝不退缩
。
九一八期间
,
陶行知不顾个人
安危
,
以
“
不除斋夫草
”
为笔名发表文章
,
并且四
处奔走呼吁救国
。
工学团弟子受陶行知的影响
,
秘
密筹办
“
赤色儿童军
”
,
组织各种活动
,
为救国事
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
陶行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
都在进行这身教
,
工学团方明回忆起与陶行知相处
的一件小事
:
陶行知与他共去静安寺的路上
,
方明
19
惊奇的发现
,
这里逃亡卖报的孩童都认识陶行知
,
看见陶行知温柔蹲下身教他们识字
,
并且赶走租界
上的英国巡警时
,
“
这位大教育家爱护穷苦孩子的
言行
,
像润物细无声的丝丝春雨
,
滋养着方明
”
;
方明便成为了
“
小先生
”
的成员之一
,
并且呼吁更
多的人参与
,
陶行知一个身教的举动为教育界培养
了一个社会活动家
。
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教育他
人
,
这是陶行知的魅力所在
,
育才学子高缨见陶行
知的次数屈指可数
,
却感触颇深
,
并没有多少交
流
,
但
“
陶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我们艰苦奋
斗
。
”
如陶行知将自己的言语体现在行动当中
,
没
有过多的赘述和空话
,
让弟子们诚服
,
并时时刻刻
影响着他们
。
(
二
)
重视实践
—
—
“
教学做合一
”
陶行知的弟子都知道其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
,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它是
陶行知
“
千教万教
,
教做真人
;
千学万学
,
学做真
人
”
的最好方法
,
陶行知也是身体力行的向弟子传
递实践的重要性
。
张衡在如何学会学习中谈到
:
“
我在陶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自动小学和上海山海
工学团学习期间
,
陶行知再三强调要运用教学做合
一的方法
,
大力的培养学生自学成才的能力
。
”
在
学会工作中说道
:
“
陶先生教导我们
:
天下由工人
造的机器
,
农民种出的粮食棉花
,
才供养全体人的
衣
、
食
、
住
、
行
、
用
,
离开了工农劳动人民
,
你有
天大的本事也不行
。
”
吻陶行知不断的在学习中和
日常生活中向其学生传递劳动的重要性
,
以及劳动
人民的不可替代性
,
让学生深入到劳动中去
,
将晓
庄的课程设置为上午学知识
,
下午去劳动
,
体会教
学做合一的价值所在
。
张健感慨
,
陶行知对于劳动
教育的重视
,
最终培养了他们自主独立的能力
,
并
且受用终身
,
这也是陶行知实行劳动教育的最终目
标之一
。
弟子们不常见到陶行知
,
有的甚至只见过一
面
,
他基本都在为教育事业在奔波
。
陶行知是一位
实干家
,
与他接近的人都知道
,
陶行知说过的话必
定会付诸行动
,
在别人大肆口头宣扬时
,
他已在背
后默默的开始进行实干
,
他在教导弟子重视实践的
同时
,
也在付诸行动
。
戴伯韬在
《
学习陶行知
》
中
提到
,
陶行知的优点有很多
,
但是有两点他认为是
20
最为可贵
,
第一是坚定立场
,
第二则是实事求是
、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
“
陶先生的一生
,
从办晓庄
学校
,
山海工学团直到办育才学校
,
都是亲自领导
着青年
、
学生
、
农民
、
工人等一起干
…
…
”
并且戴
伯韬向大家呼吁
“
让我们大家来学习陶先生那种老
老实实
,
实事求是
,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
”
在晓
庄弟子严钝眼中
,
陶行知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想法
子进行教学的人
,
这种做实事的态度不停的督促着
他
。
并表示
“
今天我们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
陶
先生那多种多样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方法
,
热爱群
众
、
教育群众的精神
,
对于现在我们一个人民教师
来说
,
还是有一定教育意义
。
”
[23]
(
三
)
爱满天下
—
—
“
爱满天下
,
乐育英才
”
在陶行知弟子的眼中
,
陶行知对他们的爱无处
不在
,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
,
到处皆充满温
情
。
晓庄学子张劲夫感言
:
“
他的爱
,
不仅爱之以
德
,
还爱之以情
,
不空说
,
讲实际
,
对我这样的学
生
,
处处充满爱
。
”
悶在知道张劲夫家境困难时
,
与他谈话沟通交流想法
,
鼓励他编书写书
,
挣稿
费
,
亲自将其书稿寄送
。
对于在困难时刻的张劲夫
宛若送去了一束充满希望的光
。
晓庄学子刘季平同
样被陶行知的举动所感动
,
当刘季平被捕
,
陶行知
马上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
,
为其筹赎款
,
不断的联
系相关人员请求帮助
,
在已经减刑的情况下
,
依然
不放弃营救
,
为营救自己而弹精竭虑的陶先生让刘
季平感动不已
。
这种师生之爱已经超越师生达到朋
友甚至亲人的程度
。
有这种感受的不仅仅刘季平一
个
,
晓庄徐明清表示他同样经历过
:
“
陶先生不顾
自己的生命安危
,
四处奔走救援我
,
这是出自我们
多年的师生之情
,
更是出自于陶先生对革命青年的
深刻关心
。
”
固陶行知将学生视为己出
,
甚至高于
自己的生命
,
这种对学生的爱已经深入骨髓
,
晓庄
学子胡同炳对陶行知感激不尽
,
他坦言是陶先生给
了他第二次生命
,
1936
年胡同炳身患重病
,
倾家荡
产也没有治愈
,
全家人眼看着他生命垂危
,
远在美
国的陶行知不顾国民党的通缉
,
联系国内的权威医
院
,
打点好一切
,
再将消息传递给胡同炳
,
并在住
院的期间不断的写信鼓励
,
给予他莫大的关爱
,
胡
同炳的母亲泪流满面
:
“
我们可不能忘记陶先生的
恩情啊
。
”
阴晓庄学子蓝九盛将陶行知看作为心中
的圣人
,
像是无所不能
,
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
,
在
为教育事业四处奔波时
,
依然爱护着每一个学生
,
蓝九盛在一次生病中
,
陶行知细致的安排
,
让他感
受更深
,
“
陶校长爱护学生
,
也是无微不至的
。
”
切工学团学子方明与陶行知相处一段时日后感叹
:
“
眼前这位穿中山装
,
戴黑边眼镜的先生
,
对穷孩
子比父母还周到
。
”
阴他让远离家乡
,远离父母的
青年和儿童感受到被呵护的温情
。
育才学子李鹏得
知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时
,
悲痛万分
,
“
忆及先生生
平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
特别是在
1939
年的育才学
校
,
我亲受先生教诲
,
他那艰苦朴实的作风
,
对待
青年慈祥的爱抚
,
使我难以忘却
。
”
⑻对于陶行知
的逝世
,
他久久不能释怀
,
发誓一定要完成陶行知
的遗志
。
育才学子田大畏面对陶行知逝世的事实
,
悲痛和懊悔交织在一起
,
1944
年的他不满
13
岁
,
当
时的国家局势混乱
,
育才的管理田大畏有一些不满
的情绪
,
年少气盛的他给母亲表明想要辍学
,
他的
母亲将他的信转给陶行知
,
在外奔波的陶行知马上
给他的母亲回复
,
向他的母亲道歉
,
并表示会在近
期回校当面与田大畏谈心
,
安慰其母亲不要担心
,
并让他照顾身体
。
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批评
他
,
甚至没有提及
,
反而对他倾注了更多的关心
。
“
我前些年才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这封信
,
被陶
先生对我的关心深深感动
。
”
閃育才弟子伍必端描
述
:
“
育才时陶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浇洒爱的甘露的
园地
。
”
叩这种爱来自于何处
?
弟子刘季平认为
“
爱大众
,
爱青年
、
爱儿童
…
…
差不多已经成为他
的一种天性
。
”
[32]
,陶行知已经将这种对人民的爱
融入至骨髓
,
成为他的习惯
。
在当时战乱的国情
下
,
陶行知的弟子们在其庇护中感受到浓浓的暖
意
,
这种无私的爱让他们感动
,
更让他们坚定前进
的目标和理想
,
将这种爱不断的传递到更远的地
方
。
(
四
)
亦师亦友
"
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
才
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
弟子的印象中陶行知是一位和蔼可亲
,
丝毫没
有架子的教育者和革命家
,
对于学生他既是老师也
是朋友
。
操震球总结道
:
“
师亦友
,
友亦师
,
他在
学陶师陶
学生面前从不自命为师
。
”
⑼青年学子石俊被晓庄
自由民主的氛围所吸引过来
,
他崇拜陶校长
,
特别
是陶先生一点读书人的架子都没有
,
与学生同吃
、
同住
、
同劳动
、
与周围农民也打成一片
,
亲如家
人
,
和学生
、
百姓像朋友一样的相处
。
伍必端离开
南京去边区学习时
,
去向陶行知辞行
,
“
在陶校长
小小的卧室兼办公室里
,
他亲切的和我谈话
,
他为
我能去边区学习感到高兴
,
临别时
,
他拿出一副绘
画组当时的主任梅健鹰先生为他刻的肖像送给我
,
上面提了几个字
:
伍必端同学起飞志禧
。
”
附陶行
知对于学生的奋进表示欢喜
,
同时又像一位朋友一
样
,
亲切的叫到家中与之亲切洽谈
,
在那个危险的
不能曝光住所的环境下
,
他对伍必端充满信任
,
这
种信任也让伍必端坚定前进的方向
。
社会大学学子
杨乔讲述他与陶行知唯一一次的谈话
,
却并无紧张
的感觉
“
和他在一起
,
好像和老朋友一样可以畅
谈
,
而没有半点拘束之感
。
”
附陶行知与任何人交
往都秉持着尊重平等的原则
,
大家都愿意与他亲
近
。
育才音乐组学生回忆说
:
“
他真像我们的妈
妈
,
我们饿了找他
,
有人欺辱了我们
,
我们还要向
他诉苦
,
扑在他怀里尽情倾吐
。
”
阴陶行知亦是一
位老师
,
“
陶先生严于律己
,
同时也严格的要求学
生
。
”
即在学生触犯原则性问题
,
或者散漫不进取
时
,
陶行知一改往日的和蔼
,
十分严肃
。
张再为谈
起在参加各种活动的紧张
:
“
陶先生对他们的要求
十分严格
,
他在表演前跟我们说'创作要先由专家
听过而后演奏
,
才不致出岔于
。
宁缺毋滥以养成认
真的态度'
。
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学生
,
所以
育才学校每次对外演出
…
…
”
附江韵辉说起育才老
师与学生的关系时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
“
他们在
课堂上对我们是严师
,
在生活上对我们是益友
。
他
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弟妹
。
”
丽这种师生关系让
育才充满爱和欢声笑语并且不断进步
。
(
五
)
有教无类
—
—
“
教人民进步者
,
拜人民
为师
”
陶行知的有教无类体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
:
任
何人都可以是陶行知的弟子
。
这是其学生对于陶行
知教学对象的最好诠释
。
南高师章柳泉回忆陶行知
的教学主张
,
其中有一点为
“
陶老师热心普及教
21
育
…
…
他最痛恨的是少爷
、
小姐能深造
,
而平民得
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
”
閃陶行知反对这种封建的教
育理念
,
在他看来
,
无论是谁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
这也为其实行平民教育埋下伏笔
。
李解形容陶行
知
:
“
对于每一个学生
,
都视如子弟
。
不
,
对于每
一个青年
,
每一个老百姓
,
都视若亲人
。
因为许多
人找他谈话
,
一则时间不允许
,
一则有许多问题固
然可以三言两语解决
,
可以在路上边走边谈
…
…
任
何人有了疑问
,
都可以写在这薄上
,
不管是学生
,
老百姓
,
来参观的仕女
。
”
丽陶行知只要有时间
,
他十分乐意回答任何人的问题
,
与其交谈
。
其二
,
陶行知的有教无类不仅体现在教育对象上
,
也体现
在施教者身上
。
陶行知认为人人都可以当老师
。
育
才帅士熙亲眼见到陶行知将自己的学生称为老师
。
并说到
:
“
教师要教学生
,
先要拜学生为师
,
向学
生学习
。
”
爾并不仅此
,
操震球在
《
学习陶行知的
献身精神
,
为促进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
中
写道
:
“
他拜工农为师
,
拜儿童为师
”
丽在学生眼
中
,
陶行知认为术业有专攻
,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
的老师
。
陶行知拜师
,
也
“
创师
”
。
程代辉回忆在
育才的生活时谈到陶行知格外注重
“
小先生
”
的作
用
。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做小先生
,
“
既是小学
生
,
也当小先生
。
”
闊学多少就教给农民多少
。
陶
行知看来无论是谁
,
其拥有的知识他人并不了解
,
那便是他的老师
。
因材施教
(六)
—
—
“
天才教育
”
陶行知从来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才能
,
对于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做强求
,
鼓励他们继续做
自己喜爱的事情
。
陶行知曾对天才做过解释
:“
天
才
,
就是特殊才能
。
除了白痴
,
每个人都有特殊才
能和一般才能
,
这就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
,
是
符合辩证法的
。
”
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
擅长做的事情
,
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培养到位
,
得到
的成效远超过一般才能的成效
。
张健说
:
“
陶先生
知道我特别喜欢生物和数学
,
他就让严
、
郑二位老
师给我更多的知道与帮助
。
由于我数学功底好
,
因
而见过以来我在教育部
、
高教部负责计划财务方面
的工作
,
各种数字计算算的快记得准
,
得益很大
。
我的同学杨应彬爱好文学
,
陶先生就鼓励他学
22
诗
。
”
閑陶行知因材施教的做法让诸多弟子受益
,
其中有一位弟子对于陶行知的
“
天才教育
”
格外的
印象深刻
,
那就是育才的学子陈贻鑫
,
他是育才专
门教育特色的源头之一
,
陶行知在他的表演中开始
思考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
也是陶行知在育才设置专
门教育的课程才让陈贻鑫在当时科举封建思想还残
留的时代能够继续自己的梦想
。
当时的社会环境
下
,
不少人对陶行知的
“
天才教育
”
抱有嘲讽的态
度
,
炼虹对此很是不服气
,
“
实践证明
,
这是完全
符合科学和实际状况的
。
每个人都学得很好
,
个别
的中途发现不合适
,
转组以后就合适了
。
”
[47]
对于犯错的学生
,
他也很少责骂
,
而是选择选
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劝诫
,
“
四颗糖
”
的故事是其最
典型的代表
。
晓庄学子李解回忆道
:
“
他从来不责
骂人
,
不以高压的手段来强迫你
。
就算做错了事
,
也只是教你反省
、
改正
、
再做
,
把错误的道理
,
和
你解释明白
,
使你明了
。
"
[48]
在陶行知弟子的眼中
,
陶行知宛若圣人的存
在
,
他们被他的个人魅力所
“
征服
”
。
他损己利
人
、
无畏艰难
、
谦虚好学
、
节约简朴的高尚精神让
他们敬佩
;
对弟子无私而细致的爱让他们感动
;
亦
师亦友的师生相处让他们与之亲近
;
身教重于言
传
、
重视实践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
他们终身受用
。
【
参考文献
】
[1][21][3
刀四川省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会
筹备组编.陶行知纪念文集
[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
社
.1982:29.62.62.
⑵⑶⑸
[6]
[刀⑻
[11]
[12]
[17]
[20]
[22]
[24]
[25]
[2
6]
[28]
[29]
[30]
[31
]
[34]
[46]
周毅,金成林.创造奇葩-陶行
知的弟子们
[M].
成都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2001
:
32-47.
87.
32-
47.
52.
1
64.
204.
366.
366.
204.
301
.204.
46.112.162.211.
241
.
280-281.339.
343.
205.
[4]
陶行知先生圮念委员会编辑.陶行知先生纪念集
[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2:250.
272.
[9]
易铁夫.在陶先生的熏陶下
[J].
重庆陶研文
史
,2019(2)
:
41-43,
[10] [23]
[2
刀
[32]
[40]
[41]
[48]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
研究会编.纪念陶行知
[M],
长沙
:
湖南教育出版
社
,
1984:127.196.
318.180.109.109.109.
[13]
[15]
[18]
[19]
[38]
[39]
[42]
[44]
中国人民政治协
学陶师陶
陶行知诗歌的人民性
■文
/
南京市陶行知研究会
拱辰晖
拱保罗
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誉为
“
人民教育家
”
。他
的一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
致力乡村教育
,献
《
锄头舞歌
》
身人民教育事业
,
开创中国百年来平民教育的先
(
-
)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
河
。
陶先生又是伟大的
“
人民诗人
”
,
他是现代白
话诗歌的先驱
。
他用老百姓生动朴实语言为老百姓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
创作诗歌
。
陶先生从少年时代开始
,
就努力学习中华优秀
绮呀海
,
雅荷海
,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
雅荷海
,
绮呀海
。
1,1
(
二
)
的传统文化一诗歌
。
他特别爱读杜甫和白居易的
诗歌
。
他传承杜甫
“
感时忧国
、
反映民生疾苦
”
的
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
学习白居易诗歌语言的通俗易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
懂
,
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诗
。
陶行知诗歌传承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
杜诗沉郁有力的作风
,
又发扬白居易诗歌的直白晓
畅的特点
,
他既继承中华诗歌的优良传统
。
绮呀海
,
雅荷海
,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
雅荷海
,
绮呀海
。
(
三
)
陶先生学贯中西
,
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
,
早年
留学美国
,
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
。
在诗歌
创作上
,
借鉴国外现代诗歌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经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
验
,
他汲取全世界古今诗歌文化素养
,
在他教育生
涯实践中
,
为给我们留下大量的传世经典诗歌
。
中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
绮呀海
,
雅荷海
,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
雅荷海
,
绮呀海
。
(
四
)
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著名诗人郭沫若
,
在整理陶先
生诗歌时曾无限感慨地称赞陶行知的诗是
“
人民
经
”
。
请看他在
1927
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实验乡村
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
师范学校
,
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时
,
创作的两首闻名
遐迩的经典陶诗
—
—
《
锄头舞歌
》
《
镰刀舞歌
》
。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
绮呀海
,
雅荷海
,
Zb®
商会议北碍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碍文史资料
1
陶行
知在北碍专辑
[M]
.
1984
:
27.
50.
71
.64.
97.
60.50.
1
04.
[14]
[16]
[33]
[35]
[41]
[4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
[36]
生活教育社编.陶行知先生四周年祭下集.北京
:新
北京出版社
,1950:242.
[45]
[47]
炼虹.忆育才念陶师
[J]
.
重庆:
重庆陶研文
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
史
,2011
(
3
)
:76.
76.
社
,
1985:272.
272.
272.
93.
272.
23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1:0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501157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