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6则

更新时间:2024-03-12 01:00: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动物界的建筑师)

陶行知的故事6则

《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的故事(一):

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

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

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样

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

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

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

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

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

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故事(二):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

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

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

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

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

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三):

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

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

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

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

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

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

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

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

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

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

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

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

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

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行知的故事(四):

拆表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

杯茶给她,问道:怎样不带儿子一齐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这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

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

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

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

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

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

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

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

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

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

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

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

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

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

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

和表一齐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

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能

够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之后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

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

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向

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就应学习爱迪

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

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

太谢谢您了,我今后必须照您的办法去做。

陶行知的故事(五):

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

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

岁。按此刻的话说,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英年早逝,憾别人生,的确让人惋惜。

但陶行知的故事,却一向在流传。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

她十分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

个爱迪生。之后,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

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

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

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

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

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

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

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状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

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之后又掏出一块糖给

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

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如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

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

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但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于用

多角度思维从犯错误的孩子和学生身上找出其优点和闪光点。并且善于用他们身上

的用心情感克服和战胜消极情感,充分挖掘其内在诱因,变破坏为创造,变落后为

先进。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

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

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

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

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

光照中华大地。

陶行知的故事(六):

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

必须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

面的人不愿让,有人推荐: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

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

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明白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

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

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

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

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

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

讨,陶校长立刻接过话头说:此刻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

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

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这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陶行知的故事6则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1:0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456157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陶行知的故事6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陶行知的故事6则.pdf

标签:先生   孩子   同学   夫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