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大型水库)
陶行知的知与行
陶行知的知与行2021213640陈浩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教育
理念的结晶。“行知”来源于明代心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但是陶行知先生认为知
与行不仅要互相结合,行更应该在知之前,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
论对于现代的教学具有很高价值的借鉴意义。
在说道“知行合一”之前,不得不提及明代了不起的心学家王阳明,阳明先生就是心
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影响了几百年去的哲人智者,甚至名传海外,在东北亚,东南亚
都存有一大批仰慕者。
相比于程朱理学,王阳明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
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
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
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
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
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
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
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陶行知先生正是受到王阳明的思想深刻,在他的鼓舞下,明确提出了“生活即为教
育”“教学搞合一”“社会即为学校”等观点。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
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
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
“从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
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
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
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
“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
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
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
的琐碎的活动。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
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
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
“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
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
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
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
揭发并抨击了旧有教育存有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
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清文盲,在很多方面就是适应环境的。例如陶行知明确提出“教
学搞合一”,建议“教导”与“学”同“搞”融合出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融合出来,这
对教师就存有了代莱建议。建议教师认同学生,特别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
际的活动中学不好本领,培育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谈,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
革存有积极主动促进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存有鼓舞之处。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
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
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
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
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
需要,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
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幼儿
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
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
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崇尚教育美好的人就是存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存有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存有攻坚克
难的精神。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充分发挥创造力,分担角色的责任,体验着
角色的欢乐。与天真烂漫的学生一起自学生活,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都会蓄积着一种教育
的幸福感,使这种美好与欢乐连绵不断校园的每个角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其最低
境界就是把教育当做美好的职业,在教育活动中与学生共同缔造美好,共同享用美好。我
们说道,崇尚教育美好的人就是高尚的、富于智慧的,同时也就是擅于自学、乐意交流、
尽职尽责的人!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每一位教职员工全心全意的无私奉献,我们每一位专门
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已经踏上了崇尚职业美好的道路!“学生成才,自己蜕变”竟成
了本校全体教职员工所崇尚的目标,同时也沦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崇尚的方向!
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
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
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着理想中的境界不断地靠
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未来,去创造吧,让我们用远大的教育理想来拥抱新
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吧!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
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
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
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
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
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
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
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
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
的要求。要求教师尊
轻学生,特别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不好本领,培育他们
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谈,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存有积极主动促进作用,对我们
现在的教学方式也存有鼓舞之处。
从我们当代的教学中来看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上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教与学”的统
一,却忽略另一面,就是学生的“做”。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视“教学做”为一体,“做”
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
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所以本文就是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做”,以达到
“教学做合一”,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实际是一种行为的强化,
先学后做,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温习,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先做后学,这是一
种对未知的探索,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通过实际的动手寻找到真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也能充分地锻炼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搞”的范围很广,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用笔写下、用笔画、动手展开实验操作方
式等;也即为从学生最基础层面的动笔已经开始,再慢慢至能够自行设计实验,最后能够
展开实验操作方式。对于我们中学的学生,因为自学主动性高,在课堂、课后,连动笔都
不愿。生物自学,实验操作方式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多图、表都就是必须通过动手画
就可以稳固的,学生恰恰没注重这一方面,引致科学知识不能获得坚实的稳固,难忘却。
对于这样的学生,“搞”就变得尤为重要。教育家皮亚杰说道过:“思维从动作已经开始
的,阻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无法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
心智规律及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多“搞”,鼓励学生通过“搞”稳固科
学知识,并在稳固科学知识的同时,培育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
学有着深远的启发。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学教师,在闲暇之余研究这些教育名家的思想对今
后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作用,也为提升自我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0:5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371282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陶行知的知与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陶行知的知与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