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西红柿鸡蛋拌汤)
.
陶知行为什么叫陶行知?
作为教育行业,我想没有人不知道有陶行知这个人。他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
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一
直流传至今。我初步了解陶行知先生是在教育学课上,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后因欣赏王阳
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
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主张“知轻行重”,认为:“真知
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真知。后改名为知行。
1914年陶行知先生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确定了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他师从约
翰·杜威——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做学合一”,也即
“知行合一”;但“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的起点,即先“行”后“知”,与王阳
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同。陶行知回国后,写了不少文章宣传杜威的教育理
论,提倡试验主义。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千难万难。将“教授”改为“教学”,改一个字
都很困难。陶行知深刻地认识到:“自从亲自到民间打了几个滚后,才觉得我们有好多主观
的意见都是错的,没有效验的。”陶行知仍然赞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但是又指出王
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露出了错误的尾巴。与此针锋相对,他提出了“行是知
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当时,已经有人称他“行知先生”,他又萌生了改名的念头。
后改名为陶行知。
从陶行知先生过的改名来看,他的名字都是他那一段时期所信奉的哲学思想的标志,
是他追求表里一致、言行一致、名副其实的“真人”品格的体现。印证了他那句名言:“千
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如今在教育中,也采用这一教育理念,比如说在
.
.
数学的教学中通常是先解决问题,再总结方法。其实先行后知的方法在我们生活当中也处
处存在,比如说我们在做菜的时候,是做好了,吃了之后才知道好不好吃,做这道菜应该
怎么做。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年轻人(包括我自己),事情都是行是知之始,作为年轻人
要敢于去尝试挑战一些新的做法,这也印证我上一篇文章“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
不会成功”。
.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0:5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6349157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陶知行为什么叫陶行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陶知行为什么叫陶行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